每日經濟新聞
洞見

每經網首頁 > 洞見 > 正文

熊錦秋:打擊市場操縱應建立投資者民事賠償制度

每日經濟新聞 2016-07-08 10:37:40

熊錦秋發文認為,在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的同時,也要注意加強市場制度建設,彌補制度漏洞。首先要完善對受害投資者的民事賠償制度。其次要完善重組上市制度。第三要完善上市公司送轉制度。

每經編輯 王可然

熊錦秋

近日證監會通報了上半年行政處罰情況,上半年證監會對88起案件作出處罰,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書109份,較去年同期增長84.75%,罰沒款共計25.54億元,行政處罰的結案效率和懲處力度持續提升。

筆者認為,證監會嚴格監管初顯成效,然而市場違法違規慣性巨大,證監會對違法違規行為還要進一步強化穩準狠的打擊力度。

最近證券市場仍然存在幾個突出問題,一是次新股爆炒,形成不少新“妖股”,雖然最近幾只次新“妖股”由于漲幅巨大而停牌自查,停牌之后對其他次新股炒作似有短期抑制作用,但風頭一過,有些次新股又開始蠢蠢欲動,股民照跟不誤。

二是老“妖股”復活,不少老“妖股”連拉漲停,甚至有些老“妖股”莊家被罰后仍可東山再起新一輪爆炒。

三是高送轉推高股價伴隨大股東減持戲碼繼續上演,誰都明白高送轉是數字游戲,但大股東一提議高送轉,即使虧損股也遭爆炒,大股東就可趁高減持,幾乎形成市場固有定式。

四是重組上市股爆炒,快遞行業紛紛借殼上市,借殼標的股持續漲停。

對以上現象,停牌自查或者交易所發問詢函、關注函,這些溫柔式監管還沒有起到根本作用、難有實質性效果。上述現象中有些或許已經觸及法規底線,為此必須精準打擊,如此才可整肅市場。

打擊違法違規行為需要“穩”。這個“穩”就是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監管不能搞一下就收工,稽查執法工作是證監會的一項主要業務與核心工作,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是證監會的重要職責,打擊違法違規需要常抓不懈。

打擊違法違規行為需要“準”。“準”就是要切中市場違法違規的主要矛盾,上述現象的核心,或許就是市場操縱依然沒有受到有效監管制約。當前市場的主要矛盾無疑就是市場操縱,A股缺乏價格發現功能和優化資源配置功能,也都是由此而起。抓住了市場操縱這個主要矛盾就等于抓住了牛鼻子,監管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對市場操縱的打擊,不是處罰一起典型案件,就可遏制其他市場操縱的產生。市場操縱莊家被處罰之后,出于回本考慮,甚至會變本加厲在市場進行操縱、企圖把損失從股民身上撈回來。打擊市場操縱同樣需要回頭看。

打擊違法違規行為需要“狠”。在嚴格監管的大背景下,對違法違規者的處罰,可按照法律法規條款的處罰內容頂格處罰,包括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這樣才可能遏制違法違規猖獗勢頭。

在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的同時,也要注意加強市場制度建設,彌補制度漏洞。首先要完善對受害投資者的民事賠償制度。目前對內幕交易與操縱市場的民事賠償司法解釋還沒有出臺,不少地方法院對內幕交易與市場操縱民事賠償案件采取不予立案態度,然而最高人民法院遲遲不能出臺司法解釋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等待地方法院的判例積累,由此形成邏輯怪圈。建議借鑒虛假陳述民事賠償制度,盡快出臺市場操縱和內幕交易的民事賠償司法解釋。另外,建議修改《行政處罰法》等法律法規,掃除證監會利用罰沒資金補償投資者的法律障礙。

其次要完善重組上市制度。重組上市也就是此前俗稱的借殼上市。前幾年上市的一些中小板股票現在出現賣殼風,借殼方則包括快遞等新行業或者從海外回歸的中概股,賣殼股往往出現幾十個漲停板。既然有賣殼后路,每只股票都等于隱含十億元甚至更多的殼價值。為此應規定重組上市必須走IPO審核通道,從根本上消除殼價值,完善股市游戲規則。

第三要完善上市公司送轉制度。以前上市公司10送轉10就是高送轉,現在“行情”飆升到10送轉30,這方面已沒有任何約束,有些股票每股凈資產在送轉之后已經低于1元。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筆者建議,上市公司送轉之后每股凈資產不能低于2元,否則送轉比例就要降低或者不能送轉,以遏制高送轉爆炒減持現象。(作者系資深經濟研究工作者)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熊錦秋 近日證監會通報了上半年行政處罰情況,上半年證監會對88起案件作出處罰,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書109份,較去年同期增長84.75%,罰沒款共計25.54億元,行政處罰的結案效率和懲處力度持續提升。 筆者認為,證監會嚴格監管初顯成效,然而市場違法違規慣性巨大,證監會對違法違規行為還要進一步強化穩準狠的打擊力度。 最近證券市場仍然存在幾個突出問題,一是次新股爆炒,形成不少新“妖股”,雖然最近幾只次新“妖股”由于漲幅巨大而停牌自查,停牌之后對其他次新股炒作似有短期抑制作用,但風頭一過,有些次新股又開始蠢蠢欲動,股民照跟不誤。 二是老“妖股”復活,不少老“妖股”連拉漲停,甚至有些老“妖股”莊家被罰后仍可東山再起新一輪爆炒。 三是高送轉推高股價伴隨大股東減持戲碼繼續上演,誰都明白高送轉是數字游戲,但大股東一提議高送轉,即使虧損股也遭爆炒,大股東就可趁高減持,幾乎形成市場固有定式。 四是重組上市股爆炒,快遞行業紛紛借殼上市,借殼標的股持續漲停。 對以上現象,停牌自查或者交易所發問詢函、關注函,這些溫柔式監管還沒有起到根本作用、難有實質性效果。上述現象中有些或許已經觸及法規底線,為此必須精準打擊,如此才可整肅市場。 打擊違法違規行為需要“穩”。這個“穩”就是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監管不能搞一下就收工,稽查執法工作是證監會的一項主要業務與核心工作,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是證監會的重要職責,打擊違法違規需要常抓不懈。 打擊違法違規行為需要“準”。“準”就是要切中市場違法違規的主要矛盾,上述現象的核心,或許就是市場操縱依然沒有受到有效監管制約。當前市場的主要矛盾無疑就是市場操縱,A股缺乏價格發現功能和優化資源配置功能,也都是由此而起。抓住了市場操縱這個主要矛盾就等于抓住了牛鼻子,監管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對市場操縱的打擊,不是處罰一起典型案件,就可遏制其他市場操縱的產生。市場操縱莊家被處罰之后,出于回本考慮,甚至會變本加厲在市場進行操縱、企圖把損失從股民身上撈回來。打擊市場操縱同樣需要回頭看。 打擊違法違規行為需要“狠”。在嚴格監管的大背景下,對違法違規者的處罰,可按照法律法規條款的處罰內容頂格處罰,包括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這樣才可能遏制違法違規猖獗勢頭。 在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的同時,也要注意加強市場制度建設,彌補制度漏洞。首先要完善對受害投資者的民事賠償制度。目前對內幕交易與操縱市場的民事賠償司法解釋還沒有出臺,不少地方法院對內幕交易與市場操縱民事賠償案件采取不予立案態度,然而最高人民法院遲遲不能出臺司法解釋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等待地方法院的判例積累,由此形成邏輯怪圈。建議借鑒虛假陳述民事賠償制度,盡快出臺市場操縱和內幕交易的民事賠償司法解釋。另外,建議修改《行政處罰法》等法律法規,掃除證監會利用罰沒資金補償投資者的法律障礙。 其次要完善重組上市制度。重組上市也就是此前俗稱的借殼上市。前幾年上市的一些中小板股票現在出現賣殼風,借殼方則包括快遞等新行業或者從海外回歸的中概股,賣殼股往往出現幾十個漲停板。既然有賣殼后路,每只股票都等于隱含十億元甚至更多的殼價值。為此應規定重組上市必須走IPO審核通道,從根本上消除殼價值,完善股市游戲規則。 第三要完善上市公司送轉制度。以前上市公司10送轉10就是高送轉,現在“行情”飆升到10送轉30,這方面已沒有任何約束,有些股票每股凈資產在送轉之后已經低于1元。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筆者建議,上市公司送轉之后每股凈資產不能低于2元,否則送轉比例就要降低或者不能送轉,以遏制高送轉爆炒減持現象。(作者系資深經濟研究工作者)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市場操縱 投資者民事賠償制度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丝祙制服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綫无碼 | 在线免费观看激情麻豆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欧美激情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喜 | 亚洲香蕉日本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