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2016-07-11 10:51:44
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家調查系統發布的“中國企業創新動向指數”顯示,當前中國企業已進入創新活躍期,以創新為主要動力的發展模式將成為中國經濟主流。然而要真正實現創新驅動戰略目標,還要各方面長期努力。
《 人民日報 》7月11日
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家調查系統發布的“中國企業創新動向指數”顯示,當前中國企業已進入創新活躍期,以創新為主要動力的發展模式將成為中國經濟主流。然而要真正實現創新驅動戰略目標,還要各方面長期努力。
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于2015年底組織了第23次全國性企業經營者年度跟蹤調查,以企業創新動向為主題,并依據國內外企業創新研究的經典理論框架,構建了“中國企業創新動向指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研究所副所長、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秘書長李蘭解釋說,這一指數參照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關于全球創新指數的構建,系統地考慮了創新要素的投入及規模、創新效果及效益、企業創新戰略選擇、企業創新能力、企業家創新精神及意愿,以及企業創新環境等諸多方面,大于50表明企業進入創新活躍期。本次調查的中國企業創新動向指數平均得分54.95。
根據調查結果,目前超過八成企業家意識到創新的緊迫性,創新投入意愿較高。企業創新潛力和創新投入方面的得分最高,分別為64.68和67.83。未來一年計劃增加“總體創新投入”的企業占55.1%,保持不變的占39.8%,削減投入的僅占5.1%。這說明企業已經具備較好的創新潛力,且創新投入意愿較高。
通過分析不同經濟類型企業的差別可以發現,國有企業的創新動向指數(57.19)高于非國有企業(54.41);大型企業的創新動向指數(61.1)明顯高于中小型企業(54.3);創業成長期和成熟期企業顯著好于滯緩期企業;技術密集型行業企業創新動向指數略高于資源密集型行業企業,勞動密集型行業企業創新動向指數相對較低。
調查還發現,我國企業在提升產品質量、改善環境、開拓新市場等方面的創新初步顯現出積極作用。企業家們認為,創新對于企業“提高了產品或服務質量”和“提高了對健康和安全的影響”方面的作用最為顯著,評價值在3.5左右(5分制);其次是“降低了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提高了生產或服務在業務流程上的靈活性”和“擴大了產品或服務的類別”,評價值在3.3左右;其他依次是“進入了新市場或提高了市場份額”、“降低了單位產出的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和“降低了單位產出的勞動力成本”,評價值也均高于中值3。
在產品創新上,東部地區企業走在前列。調查顯示,企業新產品銷售比重比上年增加的占28.8%,持平的占48.4%,減少的占22.8%,增加的比減少的多6個百分點。其中,東部企業新產品比重增加的比減少的多9.8個百分點,中部企業多3.4個百分點,而西部企業少4.3個百分點。
中國企業創新雖然取得了積極進展,但與國家創新戰略提出的要求相比依然存在不小差距。調查發現,我國企業創新尚存在諸多問題、困難乃至挑戰,而人才環境是當前企業創新最大瓶頸。調查顯示,中國企業創新環境指標總體得分是45.33,表明企業所處的創新環境尚有較大改進空間。其中,文化環境和市場環境得分較高,分別為54.08和53.61,其次是制度環境(46.2),而人才環境指標得分較低,僅為27.43,反映出創新人才的可獲得性是創新環境的短板。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