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6-07-18 10:14:39
升級版資管“八條底線”規定將自7月18日起實施。深圳一家大型私募相關負責人表示,《規定》對做結構化產品多的私募影響比較大,結構化產品可能會繞道信托,對信托是利好。此外,《規定》直接影響結構化產品發行,將對銀行等機構的優先資金業務帶來直接沖擊。
證監會日前發布了《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運作管理暫行規定》,將2015年3月份由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實施的《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落實資產管理業務“八條底線”禁止行為細則》升級為證監會的規范性文件。這一被業界稱為升級版資管“八條底線”的《規定》,將自7月18日起實施。
深圳一家大型私募相關負責人表示,《規定》基本跟7月15日正式實施的私募新規差不多,私募募集更加嚴格,很多小型私募可能承受不了獨立發行的成本。同時,對做結構化產品多的私募影響比較大,結構化產品可能會繞道信托,對信托是利好。此外,《規定》直接影響結構化產品發行,將對銀行等機構的優先資金業務帶來直接沖擊,銀行投資券商、基金、期貨資管的規模可能受限。
大型私募受影響不大
《規定》最顯著的變化是,大幅降低杠桿倍數。
《規定》稱,嚴控結構化產品杠桿風險,并限定:股票類和混合類杠桿不得超過1倍;固定收益類結構化資產管理計劃的杠桿倍數不得超過3倍,其他類結構化資產管理計劃的杠桿倍數不得超過2倍。
廣東華商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曉君表示,《規定》加強了對私募資管業務的監管,進一步規范私募資管業務合法運行,避免監管套利,進一步引導行業提高風險防控的水平?!兑幎ā分攸c加強對宣傳推介和銷售行為、結構化資管產品、委托第三方機構提供投資建議、開展或參與“資金池”業務等問題的規范。
多位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的私募負責人均表示,《規定》的影響較小。翼虎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兼投資總監余定恒稱,公司一直規范運作,影響不大。凱豐投資副總經理光東斌表示,《規定》對規模相對較小的私募機構影響較大,對他們基本沒影響。
深圳嘉理資產董事總經理李建春認為,監管的規范對行業來說是好事,公司會嚴格按照監管的要求去執行。巨漳資本總裁葉亮認為,《規定》對私募合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明確了杠桿率,對私募行業今后規范健康發展有積極的作用。
過渡期“新老劃斷”
為做好新舊規則銜接,《規定》沒有采用“一刀切”的處理方式,而是依照“新老劃斷”的原則進行過渡期安排。
具體來看,對存量的保本型私募產品、委托不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提供投資建議的私募產品,不要求立即清理,但合同到期前不得新增凈申購規模,合同期或保本周期到期后,轉換運作方式或者自然清盤。
北京奧瀚投資總經理趙元林認為,未來私募產品發行要依次做足以下步驟:特定對象調查,投資者匹配,基金推介,基金風險揭示,合格投資者確認,基金合同簽署,打款,投資者冷靜期,最終認購確認成功。
據記者了解,目前行業內的杠桿水平已經在平穩下降,與新的要求差別并不大,所以《規定》的實施并不會對市場造成太大沖擊。
光東斌表示,8月1日前提交法律意見書和產品備案,這是未完成私募管理人資格登記的私募機構的唯一選擇。這樣也許能爭取協會給一定期限的緩沖期,再慢慢修改,確保資格沒問題。
結構化產品影響大
“新規定對結構化產品的影響較大,不單是基金子公司,證券期貨資管產品都在管理范圍之內。”上海一位私募基金人士向記者稱,“這等于是產品層面進行去杠桿,結構化產品以后的發展空間會越來越小。”
由于采取了新老劃斷的辦法,《規定》對于存續期的結構化產品不會造成影響,但新發產品顯然將受到影響。上海一家小型私募基金相關負責人稱:“我們有一個小的結構化產品之前合同都擬好了,上周五托管方要求重新調整。”
一家期貨公司資管部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市場對于高桿桿需求不大,實際發行的結構化產品也非常少。“以期貨CTA為例,以前要求是1:3,現在是1:2。其實之前征求意見稿的時候,大家就都有心理準備了,所以對管理人的影響有限,我們今年發的結構化產品都已經按照1:2的比例要求。”
《規定》對于非結構化的平層資管產品并不會造成影響。記者從多家大型私募基金了解發現,因為公司產品以普通管理型為主,實際影響非常有限。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的監管環境中,信托作為通道的選擇在很多領域可能更有優勢。
一位業內人士稱,高杠桿的結構化產品現在看只能繞道信托,按照銀監會規定還是可以操作的。但這部分需求全都去走信托,信托通道費用可能會上漲。
近年來,銀行開始加大委外投資規模,其中不少是以優先資金形式投放,《規定》直接影響結構化產品發行,對銀行等機構的優先資金業務將帶來直接沖擊。
申萬宏源研報稱,根據估算,2015年銀行全口徑委外規模為16.69萬億元,其中理財委外規模5.17萬億元。近年來,銀行開始加大委外投資規模,其中不少是以優先資金形式投放,資管新規定直接影響結構化產品發行,對銀行等機構的優先資金業務將帶來直接沖擊。“新辦法對銀行的相關業務影響會很大,除了本身需求減少,對于投顧要求和限制更嚴,有些商業銀行今年才剛開始啟動這類業務,后面肯定面臨調整。結合可能出臺的銀行理財新規,銀行理財投資券商、基金、期貨資管可能受限。”上述期貨公司資管部負責人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