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7-19 03:21:26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目前,PPP項目已進入加速落地階段。7月11日,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項目共9285個,1月末、3月末及6月末落地率分別為20%、21.7%、23.8%。
每經記者 周程程
企業投融資又多了一項政策“護航”。
昨日(7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希望以此降低融資成本、暢通投資渠道,穩住投資這塊“壓艙石”,發揮其對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關鍵作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意見》明確,新型投融資體制要以企業為主,政府引導??茖W界定并嚴格控制政府投資范圍,平等對待各類投資主體,確立企業投資主體地位,放寬放活社會投資,激發民間投資潛力和創新活力。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和放大效應,完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此外,《意見》還提出了開展金融機構以適當方式依法持有企業股權的試點等內容。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高玉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總戰略的一個重要部分。體制上的改革效應將在中長期釋放利好,提振民間投資,并充分激發社會投資動力和活力。
企業投資核準范圍最小化
多年來,投資一直對中國經濟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盡管近些年消費的作用日益凸顯,但投資對GDP的貢獻率仍保持在50%左右。
不過,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投資表現不佳,特別是民資增速回落。數據顯示,上半年民間投資158797億元,增長2.8%,增速比1月至5月份回落1.1個百分點;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61.5%。
對此,《意見》明確,要改善企業投資管理,充分激發社會投資動力和活力。其中又包括:堅持企業投資核準范圍最小化,原則上由企業依法依規自主決策投資行為;建立投資項目“三個清單”管理制度;優化管理流程,實行核準制的投資項目,政府部門要依托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或政務服務大廳實行并聯核準;規范企業投資行為等四個方面。
所謂“三個清單”管理制度是指,實行企業投資項目管理負面清單制度,除目錄范圍內的項目外,一律實行備案制,由企業按照有關規定向備案機關備案;建立企業投資項目管理權力清單制度,將各級政府部門行使的企業投資項目管理職權以清單形式明確下來,嚴格遵循職權法定原則,規范職權行使,優化管理流程;建立企業投資項目管理責任清單制度,厘清各級政府部門企業投資項目管理職權所對應的責任事項,明確責任主體,健全問責機制。
高玉偉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三個清單”的實行與供給側改革中很重要的行政審批改革相關。“三個清單”是“放、管、扶”改革的重要體現之一。把原來很多通過審批的投資項目能放的放掉。并且,在審批下放的同時,政府要搞好管理,該管的還要管,即管理清單,比如土地方面的投資要符合土地規劃,環保的投資需要做環評,環評通不過就不能投資。
“和管理聯系在一起的是搞好服務。在投資的過程中,政府得承擔服務的職責和功能,不能隨意干預企業民間資本的投資。”高玉偉說。
對此,《意見》明確指出,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提升綜合服務管理水平。比如,要探索建立并逐步推行投資項目審批首問負責制,投資主管部門或審批協調機構作為首家受理單位“一站式”受理、“全流程”服務,一家負責到底。 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表示,這是在投資項目服務管理方面的制度創新,主要目的是在簡政放權、實行并聯審批后,加強對項目前期工作的統籌協調,為項目單位提供實實在在的便利。
鼓勵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
高玉偉表示,企業是投融資創新的主體,但是政府的作用也非常重要,企業和政府都把該做的事做好,才能形成合力。
值得注意的是,《意見》明確提出,要完善政府投資體制,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引導和帶動作用。具體來看,包括五大舉措:進一步明確政府投資范圍;優化政府投資安排方式;規范政府投資管理;加強政府投資事中事后監管;鼓勵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
其中,在政府投資范圍上,《意見》明確,政府投資資金只投向市場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社會公益服務、公共基礎設施、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重大科技進步、社會管理、國家安全等公共領域的項目,以非經營性項目為主,原則上不支持經營性項目。建立政府投資范圍定期評估調整機制,不斷優化投資方向和結構,提高投資效率。
在鼓勵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方面,《意見》指出,各地區各部門可以根據需要和財力狀況,通過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在交通、環保、醫療、養老等領域采取單個項目、組合項目、連片開發等多種形式,擴大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要合理把握價格、土地、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穩定項目預期收益。要發揮工程咨詢、金融、財務、法律等方面專業機構的作用,提高項目決策的科學性、項目管理的專業性和項目實施的有效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目前,PPP項目已進入加速落地階段。7月11日,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項目共9285個,1月末、3月末及6月末落地率分別為20%、21.7%、23.8%。
此外,《意見》還指出,要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國家宏觀調控總體要求,編制三年滾動政府投資計劃。在此基礎上編制政府投資年度計劃,合理安排政府投資。建立覆蓋各地區各部門的政府投資項目庫。
依托資本市場拓寬融資渠道
高玉偉表示,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規模越來越大,加上一些創新型企業、初創企業也需要融資,而銀行間接融資的范圍不一定能覆蓋這些企業,這就需要企業更多地通過發行股票、債券等進行直接融資。
值得一提的是,7月14日,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在發改委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一季度直接融資規模15240億元,占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比重同比提高12.3個百分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融資領域,《意見》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直接融資。
具體來看,要依托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拓寬投資項目融資渠道,支持有真實經濟活動支撐的資產證券化,盤活存量資產,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更好地服務投資興業。結合國有企業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機制創新,優化能源、交通等領域投資項目的直接融資。
通過多種方式加大對種子期、初創期企業投資項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有針對性地為“雙創”項目提供股權、債權以及信用貸款等融資綜合服務。加大創新力度,豐富債券品種,進一步發展企業債券、公司債券、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項目收益債等,支持重點領域投資項目通過債券市場籌措資金。
此外,《意見》提出,開展金融機構以適當方式依法持有企業股權的試點。設立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產業(股權)投資基金,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加,鼓勵金融機構以及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保險資金等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經批準后通過認購基金份額等方式有效參與。加快建立規范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支持省級政府依法依規發行政府債券,用于公共領域重點項目建設。
“金融機構以適當方式依法持有企業股權的試點,有助于小微企業、創業企業等輕資產企業從銀行拓展融資渠道。”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表示,一方面,股權融資業務以其輕資本、高收益的特點,正在成為商業銀行提升盈利能力、加快轉型的重要創新方向;另一方面,商業銀行以適當方式依法持有企業股權,將有效減少中間環節、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順應企業股權融資的巨大需求,有利于提高投融資效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