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8173家私募一夜間出局 業界:私募發行驟減是暫時的

每日經濟新聞 2016-08-02 01:09:51

繼今年5月首批空殼私募機構被清理后,第二批清理空殼私募的大限也在8月1日變為現實。8月1日,有8173家私募機構一夜間被清理出局。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楊建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楊建

從2015年起,私募行業的監管就日趨嚴格。繼今年5月首批空殼私募機構被清理后,第二批清理空殼私募的大限也在8月1日變為現實。截至7月31日,基金業協會統計系統還有24742家私募機構在公示系統中,然而到了8月1日,基金業協會公示系統就只有16569家私募機構了,有8173家私募機構被清理。

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注意到,雖然前期忙于保殼的私募在7月15日前后出現一波備案高潮,但隨著私募基金募集新規實施,讓私募基金再度陷入發行遇冷的尷尬。據格上理財最新數據顯示,私募募集新規實施后,私募基金發行量不及前一周的10%。7月私募共計發行463只基金,其中在7月前兩周發行均破百只,尤其是7月15日的當周發行量更高達259只,而到了7月最后一周僅發行16只。

一夜間8173家私募“消失”

據了解,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月底,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5841家,已備案私募基金25461只。但已登記但未開展業務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超過1.7萬家,占已登記私募總量的69%。這意味著空殼私募機構的數量超過三分之二。一些私募機構濫用協會登記備案信息,從事違法違規行為,對私募行業造成負面影響。于是協會提出三個期限,敦促空殼私募備案首只產品,否則將被注銷管理人資格。

第一個大限就是今年的5月1日,登記滿一年的“空殼”私募要求在5月1日前備案首只產品;第二個大限就是今年的8月1日,登記不到一年的“空殼”私募要求在8月1日前備案首只產品;第三個大限則是要求今年2月5日后新登記的私募要在6個月內完成首只產品的備案。同時要保住私募的“殼”還要在首次申請備案私募基金產品之前,補提法律意見書,同時私募的高管要取得基金從業資格。

而隨著私募新一輪洗牌的開始,私募行業如何變革成為行業關注焦點?對此有私募表示,從八條底線、私募新規,到最近正征求意見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都體現出監管部門對私募行業的關注。從近期頻出的監管政策和自律行為看,私募行業的格局或將重新洗牌,新成立、規模小、投資管理能力和經驗不足的私募生存空間正日益縮小。而現有的合規私募,尤其是實力較強的私募則將因此享受到財富管理需求的大蛋糕。

對此,基金業協會在此前曾表示,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和私募基金備案不是“一備了之”,私募基金管理人應持續履行基金產品備案,按要求向投資者進行信息披露以及向協會報告更新季度、年度和重大事項信息等義務,避免“臨時抱佛腳”似的草率登記備案,給自身經營帶來后續不利影響,甚至引發與基金服務機構、投資者的糾紛。

備案高潮后發行驟降93%

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發現,從年初開始歷時半年的私募“保殼”運動后,行業發生了不少變化。許多私募管理人搶在大限之前備案產品,由此導致私募備案產品數量達到井噴狀態。

據基金業協會官網數據顯示,截至7月31日,已備案私募基金有41748只,其中13635只是在今年2月5日以后完成備案的。雖然現在市場不景氣,私募產品不好發,但私募“保殼”的熱情并未消退,平均每個月備案的私募產品數量超過2000只。尤其進入7月以來,私募更是進入備案產品的高潮,7月的單月產品備案數量就達到5133只,其中在7月15日之前備案3296只。

但隨著私募基金募集新規的實施,讓私募基金再度陷入發行遇冷的尷尬。據格上理財最新數據顯示,私募募集新規實施后,私募基金發行量不及前一周的10%。7月私募共計發行463只基金,其中在7月的前兩周,發行量均破100只,尤其是7月15日當周,發行量更是高達259只,而到了7月最后一周卻僅發行16只,同比減少93.82%。

而在新規之下,私募發行驟減是否會成為常態呢?對此,有私募人士表示,私募基金之所以發行數量大幅下降,主要源于中國基金業協會私募募集新規要求,7月15日后成立的私募基金將采用新版基金合同,備案難度有所提高,此前出現的備案高潮更多的是有私募在新規生效之前搶著突擊備案的結果。隨著新規執行,部分私募選擇觀望,所以發行遇冷只是暫時的。

此外,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導致7月15日前后私募基金發行數量差距較大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由于15日之后新規開始正式實施,所以部分近期有發行產品計劃的私募機構,均努力將產品的成立日期提到了15日之前,導致15日之前產品發行數量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新規實施后,產品在發行、募集等方面監管趨嚴,大部分有計劃發行產品的機構處于觀望狀態,導致了15日之后產品成立相對較少。同時該人士也指出,監管層近期出臺的相關制度僅會在短期內對產品的發行量造成一定影響,長期來看,私募產品的發行量其實主要取決于市場情況、投資者的投資熱情以及私募機構的募資難度等。這種私募基金發行遇冷現象只是暫時的,市場需要時間去消化,私募需要時間去適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清理空殼私募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色区 | 日韩亚洲欧美另类一区 | 亚洲iaⅴ综合在线欧美一区 | 亚洲无线观看国产视频 | 中文字幕大看蕉永久网 | 亚洲欧美日本大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