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8-12 19:05:28
8月12日,央行對27家非銀行支付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申請作出決定,其中內容包括停止部分支付機構在一些地區開展銀行卡收單業務。《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央行決定停止易寶支付和上海匯付數據服務兩家支付機構在部分地開展銀行卡收單業務。這兩家機構均為2014年預授權風險事件的涉事方。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張壽林
每經實習記者 張壽林
8月12日,央行對27家非銀行支付機構(以下簡稱支付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申請作出決定,其中內容包括停止部分支付機構在一些地區開展銀行卡收單業務。
上述決定的公告指出,這次《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決定對擬合并《支付業務許可證》的支付機構,相應調整其業務范圍。
此外,因部分支付機構存在業務嚴重違規、業務停滯萎縮或主動申請終止業務類型等情形,本次續展調減其業務范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央行決定停止易寶支付和上海匯付數據服務兩家支付機構在部分地開展銀行卡收單業務。這兩家機構均為2014年預授權風險事件的涉事方。
對于上述所稱的“嚴重違規”,除了指2014年預授權風險事件的主要涉事機構外,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樊爽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有央行在日常行政檢查時發現的沒有大面積發生的嚴重違規事件。
支付機構“創新有余,合規不足”
公告還指出,對于長期未實質開展支付業務的支付機構,央行將依法采取取消相關業務種類、注銷《支付業務許可證》等監管措施。
本次續展有效期為五年,截止日期為2021年5月2日。
樊爽文介紹說,從2010年6月,央行發布《非金融機構支付管理辦法》,也就是俗稱的人民銀行2號令,明確了非銀行支付機構從事網絡支付、銀行卡收單、多用途預付卡發行與受理事實準入管理。
從2011年5月對27家支付機構做出準入許可至今,央行依法共向270家機構頒發了支付業務許可證。目前第一批支付機構準入許可已到期。
2015年,非銀行支付機構共完成各類型的支付業務大約在1000億筆,交易金額達64萬億元。央行認為,非銀行機構在小額、快捷、便民等零售支付的作用不斷顯現。
央行認為,快速發展的同時,非銀行支付機構作為支付領域的新興主體,普遍存在著“創新有余,合規不足”的問題。比如,資金管理不規范、消費者權益保證機制不完善等問題比較突出。
樊爽文說,2015年以來,央行先后注銷了3家多用途預付卡支付機構的職務業務許可證,包括上海暢購,廣州益民,浙江易士。根本上還是因為這些機構挪用客戶保證金。
續展業務調整有增有減
央行表示,本次續展決定調減存在嚴重違規行為、核準支付業務事實上處于停滯或出現嚴重萎縮的機構支付業務范圍,凈化市場環境;另外,規范整合部分隸屬同一集團或股權重合的支付機構業務范圍,優化牌照資源,減量增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本次續展調增了一些支付機構的支付業務范圍。比如銀聯增加移動電話支付業務。通聯在北京、上海等5地區增加了預付卡發行和受理業務。
“對積極推進《支付業務許可證》整合,且支付業務需求較強的個別支付機構,應其申請增加其支付業務范圍。“央行表示,也有因《支付業務許可證》整合,合并后存續機構的支付業務范圍相應增加被合并機構原有業務類型。
央行還表示,近期發現個別機構存在未落實商戶實名制、變造銀行卡交易信息、為無證機構提供交易接口、通過非客戶備付金賬戶存放并劃轉客戶備付金、外包服務管理不規范等嚴重違規行為。央行對相關機構處以較大金額罰款,并對相關責任人給予警告并處罰款。
央行官網7月25日發布公告,通聯支付、銀聯兩家公司因違規,對其罰款分別超過一千萬和兩千萬元。
但在本次續展名單中,上述兩家公司同時出現。對此,央行解釋說,一方面,續展工作不同于行政處罰。支付服務市場的規范發展需要時間,也避免對市場產生較大的沖擊。
在本次續展申請決定中,央行停止了易寶支付和上海匯付數據服務兩家支付機構在部分地開展銀行卡收單業務。《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這兩家機構均為2014年預授權風險事件的涉事方。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