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6-08-25 09:20:41
去年以來,險資在二級市場掀起舉牌潮,保險市場一舉一動牽動著資本市場。記者獲悉,保監會日前召集部分壽險公司開會,并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人身保險產品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等兩份文件,擬對人身險業務從產品和精算兩個維度加強監管。中金公司認為,新規對于A股的存量資金影響有限,但是增量資金或受更大限制。
去年以來,保險資金在資產荒壓力下進入二級市場并掀起舉牌潮,保險市場一舉一動牽動著資本市場。證券時報記者獲悉,保監會日前召集部分壽險公司開會,并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人身保險產品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和《關于加強人身保險產品精算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兩份文件,擬對人身險業務從產品和精算兩個維度加強監管。
對于這兩份文件的影響,一位保險公司高管表示,“征求意見稿抓住了當前問題的關鍵,且給各家公司留有各自的余地。”
收縮保險產品
理財功能
據了解,上述兩個文件是保監會召集壽險企業開會現場下發的臨時文件,當場又做了收回。兩個新規分別以產品和精算為抓手,擬對預定利率相對較高的壽險產品、給定收益較高的年金產品、結算利率較高期限較短的萬能險做出限制,“保險姓保”成為此次會議文件中體現出的主旨。
東吳證券研究所田耽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上述新規對于中短存續期產品做出了更細致限制,主要變化有,從產品形態上禁止純理財性質產品,風險保額不得低于累計已交保費的2倍;從產品形態上限制中短存續期產品,禁止萬能險在前3年不收取退保費用和風險保費;從定價利率上限制人身險,人身險定價利率從此前最高可以到4.025%,調低至3%以內,年金產品限制在3.45%以內,超過的須報送保監會審批。
新規還試圖進一步規范中短存續期產品額度管理,如取消凈資產的2倍規定,調整為投入資本的2倍。不過,對于中短存續期產品的過渡期,本次新規與3月份開始實施的規定保持了一致,給出了新老劃斷原則,老產品過渡至2017年。
萬能險賬戶監管更嚴
對于備受關注的萬能險賬戶,新規擬強化萬能賬戶結算利率管理,若實際利率低于最低保證利率,需用萬能險特別儲備金進行平滑;特別儲備金不足的,需用自有資金補足,同時還需下調結算利率至最低保證利率。
上述新規還強化了萬能險賬戶的管理——需強化資金劃轉時效、賬戶獨立性,并要引入外部審計,加強年度審計賬戶獨立性、結算利率的公平性等,然后在網站披露。
華泰證券金融行業分析師羅毅表示,上述新規意味著,根據萬能險風險保障成本收取風險保費,主要是預防集中退保產生的擠兌風險。
保險業分化將加劇
業內人士認為,上述新規從側面反映了監管趨緊的方向。中金公司研報分析稱,新規對激進型壽險公司的增量保費是進一步利空。
不過對于上市大型壽險企業,中金公司亦認為是利好。“這是2013年底人身險費改之后保監會首次擬對保證利率做限制。我們的理解是,今年有些上市壽險公司在開門紅期間銷售3.5%~4.025%保證收益年金,主要原因還是行業競爭加劇。”
中金公司表示,此次征求意見稿若實施,來自激進型壽險公司的競爭會下降;審批程序將會提高上市大型保險公司繼續推出高保證利率產品的難度;最低200%保障金額限制(此前為120%)將提高死差占比。
羅毅表示,新規征求意見稿如果實施,將倒逼以高預定利率為賣點的中小保險公司調整負債結構;預防利差損、降低資產負債錯配風險。
“險企分化之下,優質險企將脫穎而出。”羅毅稱,目前四大險企預定利率皆在3%以下,負債久期較長,受本次調整影響小。同時,憑借強大的營銷渠道可借機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影響可入市險資總量
對于新規對A股的影響,田耽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2015年保戶投資款8300億元,2016年1~7月保戶投資款9300億元。新規影響的保單存量規模估計為1萬億元~1.5萬億元,對應股票持倉2000億元~3000億元,未來規模將逐步下降。”
中金公司認為,新規對于A股的存量資金影響有限,但是增量資金或受更大限制。
中金公司表示,對比3月規定,這一版征求意見稿對高現價存量的限制基本不變,只是新增了對新成立的保險公司高現價不超2倍凈資產的限制。“我們預計,目前A股中約有5000億~6000億存量資金來自于高現價萬能險”。
中金公司還表示,新規若實施,來自萬能險的存量資金會逐步在5年內被置換或取出。但由于新增產品進一步收嚴,來自這一類保險公司的增量資金恐受影響。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