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8-26 12:09:36
國家發改委網站刊發《多管齊下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文章,該文指出,雖然我國企業融資成本較高有風險溢價較高的因素,但進一步引導利率下行空間依然很大,政策仍須在此進一步著力。
每經編輯 胡健
每經記者 胡健
8月26日,國家發改委網站刊發《多管齊下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文章,作者為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的曹玉瑾。該文指出,雖然我國企業融資成本較高有風險溢價較高的因素,但進一步引導利率下行空間依然很大,政策仍須在此進一步著力。
文章稱,近年來,我國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仍然偏高。無論是銀行貸款還是債券市場融資,均比美國、歐洲等國家高出50%以上,并且呈現出短端利率逐步下降而長端利率水平仍然較高,表內貸款利率顯著下降但表外非標等融資利率水平仍然較高,大型企業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但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仍然較高等特征。
營造合理寬松的貨幣環境
在國務院近日發布的《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中,融資成本有效降低是六大目標任務之一。方案中稱,企業貸款、發債利息負擔水平逐步降低,融資中間環節費用占企業融資成本比重合理降低。
曹玉瑾分析說,當前的一般存款準備金率為16.5%,無論是與歷史水平相比還是與其他主要國家相比,均處于較高水平,存款基準利率距離零利率陷阱也還有一定距離。繼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營造合理寬松的貨幣環境,有助于引導市場利率進一步下行。
市場降息降準可能性幾何?中誠信分析師袁海霞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貨幣政策受匯率、外匯儲備牽制程度略有減弱,貨幣政策仍將延續上半年的特點,整體基調中性趨緊難松,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常態化和透明化、配合MLF、SLF等調控工具調節市場流動性,總體而言近期降息、降準的概率比較小。
袁分析說,在信用風險不斷抬升,以及金融“去杠桿”的市場環境下,信貸收緊預期普遍,企業可能需要預備更多的流動性以應對資金需求,從而導致市場整體流動性偏好上升。在這種情況下,貨幣政策應更加注重疏通金融向實體經濟傳導的機制,謹防 “流動性陷阱”進一步發酵。
另外,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并非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貨幣環境即可,曹玉瑾提出的辦法還包括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貸款中間環節成本,擴大長期低成本資金規模以及穩妥試行市場化債權轉股權等。
長端利率仍有較大下行空間
文章中稱,目前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2.6%,長端利率仍有較大下行空間,加大低利率債券發行規模,擴大政策性和開發性金融銀行提供融資的能力,發揮其低成本資金優勢,有助于降低長端利率水平,增加長期低成本資金供給規模,提高長端資金供給需求匹配度。
國務院的方案中提到要降低貸款中間環節費用,嚴禁“以貸轉存”、“存貸掛鉤”等變相提高利率行為。引導金融機構針對不同企業合理定價。
曹玉瑾分析說,通過清理不必要的資金通道和“過橋”環節,提升銀行信貸審批效率較低,規范信貸審批手續,將有效降低間接融資成本。
對此,不少企業家都有切身感觸,浙江麗水一位小企業主就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很多貸款的資金使用期限和貸款時限不匹配,導致每次都需要借助高息過橋資金先將貸款還給銀行,再續貸出來,那幾天承受的都是年化超過20%甚至更多的高利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