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9-01 09:51:08
G20峰會召開前夕,8月31日,世界銀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首期特別提款權(SDR)計價債券在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發行規模為5億SDR,期限為3年,結算貨幣為人民幣。本次發行吸引了銀行、證券、保險等境內投資者以及各貨幣當局、國際開發機構等約50家機構的積極認購,認購倍數達到2.47。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張壽林
每經實習記者 張壽林
G20峰會召開前夕,8月31日,世界銀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首期特別提款權(SDR)計價債券在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發行規模為5億SDR,期限為3年,結算貨幣為人民幣。本次發行吸引了銀行、證券、保險等境內投資者以及各貨幣當局、國際開發機構等約50家機構的積極認購,認購倍數達到2.47。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本次債券發行承銷商為中國工商銀行,工商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次債券票面利率為0.49%。這是1981年以來全球發行的首單SDR計價債券,也是全球范圍內首次以公募形式發行的SDR計價債券。
總規模20億SDR
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在該債券發行儀式上表示,此次世界銀行成功發行SDR計價債券,是推動SDR金融工具市場化的有益嘗試,有利于國內外投資者多樣性的資產配置,規避單一貨幣的利率匯率風險;同時也是擴大SDR使用的標志性事件,有利于增強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性和韌性,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本次5億SDR發行規模為該債券第一期,該債券發行總規模為20億SDR。
SDR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創設的一種儲備資產和記賬單位,其價值由美元、歐元、日元及英鎊在內的一籃子貨幣決定。與單一貨幣計價債券相比,SDR計價債券收益更穩定,匯率波動性更低,可實現一定的避險功能,有助于實現金融資產配置的多元化和國際化,降低風險敞口,有效對沖單一貨幣的匯率風險。
潘功勝表示,SDR計價債券的成功發行,有利于豐富中國債券市場交易品種,促進中國債券市場的開放與發展。近年來,中國債券市場借鑒國際經驗并結合中國實際,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迅速發展成為場內場外市場分工互補、功能齊全、開放包容、富有活力的債券市場體系。擁有多元化的發行主體和投資者結構,多樣性的金融產品,完善而高效的市場基礎設施。市場交易活躍,規模位居世界前列。今年6月末,中國債券市場存量接近60萬億人民幣,公司信用債存量達到16萬億元,分別位居全球第三位和第二位。目前,中國債券市場發展的基本格局、運行機制、深度廣度已基本具有國際成熟債券市場的特征。
10月1日人民幣正式入籃SDR
據介紹,在1980年以前,國際市場一共發行過13支SDR計價債券,累計金額僅為5.94億美元。本次世界銀行發行的SDR債券,將是1981年以來國際市場首支SDR計價債券,具有重大的創新意義。2015年12月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布人民幣將于今年10月1日加入SDR,這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為了擴大SDR的使用,人民銀行已經發布了以SDR為報告貨幣的外匯儲備、國際收支和國際投資頭寸,本次發行SDR計價債券,將進一步擴大SDR的應用范圍。
今年10月1日,人民幣將加入SDR貨幣籃子,這是國際社會對我國改革開放成就和國際經濟地位的認可,也對中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提出了更高要求。下一步,人民銀行將與國際社會一道,繼續配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進一步擴大SDR的使用,提高各國市場主體對SDR產品的認可度;繼續推動中國金融市場開放與發展,推動債券市場規則與國際接軌,完善交易機制安排,探索境內外交易平臺、清算結算機構等基礎設施的合作,努力提高人民幣資產以及SDR計價資產的市場規模和流動性,積極為國內外發行人和投資人籌集和配置優質資產搭建良好的平臺。
近年來,中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不斷加大。國際開發機構、境外非金融機構、金融機構以及外國政府等均有發行"熊貓債"的實踐,累計超過360億人民幣;境外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的便利性大大提升。目前,已有300余家境外機構投資銀行間市場。重要的是,中國超過10萬億美元的經濟總量和中高速的經濟增速,將繼續為越來越多的境外主體參與中國債券市場,提供更大的空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