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網站 2016-09-02 16:36:17
9月2日,銀監會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引領銀行業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情況。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末,21家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信貸余額達7.26萬億元,占各項貸款的9.0%。其中,節能環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余額1.69萬億元,節能環保項目和服務貸款余額5.57萬億元。
每經編輯 姚茂敦
9月2日,銀監會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引領銀行業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情況。
銀監會高度重視金融支持生態文明建設,以綠色信貸為抓手,著力打造綠色信貸政策體系,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大力發展綠色信貸,支持綠色、循環、低碳經濟發展,助推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國際社會產生了良好影響。
一是率先構建綠色信貸制度框架。2007年以來,銀監會陸續出臺《節能減排授信工作指導意見》(2007年)、《綠色信貸指引》(2012年)、《能效信貸指引》(2015年),相關政策在國際上均是首創。目前已基本建立以《綠色信貸指引》為核心的綠色信貸制度框架,對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節能環保授信和綠色信貸的政策界限、管理方式、考核政策等做出明確規定,確保信貸資金投向低碳、循環、生態領域。
二是牽頭建立綠色信貸國際交流合作機制。2012年,銀監會聯合世界銀行集團國際金融公司召開了首屆“綠色信貸論壇”。在銀監會的倡導下,成立了“新興市場綠色信貸跨國工作組(SBN)”,銀監會成為跨國工作組常任主席。此后,銀監會聯合國際金融公司,開發了綠色信貸互聯網交流平臺,積極推動各國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在綠色信貸工作方面的交流互動。目前,工作組成員包括12個國家的銀行業監管機構,分別為中國、巴西、孟加拉、哥倫比亞、印度尼西亞、老撾、蒙古、尼日利亞、秘魯、菲律賓、泰國和越南。2013-2015年,跨國工作組分別在日本、尼日利亞、秘魯召開了第二、第三、第四屆綠色信貸年會。
三是率先建立全面的綠色信貸統計制度。2013年銀監會印發《綠色信貸統計制度》。每半年組織國內21家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綠色信貸統計工作。現行的《綠色信貸統計制度》主要統計以下四方面內容:銀行涉及落后產能、環境、安全等重大風險企業信貸情況;銀行開展綠色信貸情況(現行綠色信貸統計數據口徑為支持節能、環保、生態領域項目及服務貸款與支持節能環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品端貸款的合計。其中節能環保項目及服務貸款主要是支持工業節能節水環保項目、可再生能源及清潔能源項目、建筑節能及綠色建筑項目及綠色交通運輸項目等12類貸款);綠色信貸的資產質量情況;在國際上率先系統性測算貸款支持的節能環保項目所形成的年節能減排能力,包括標準煤、二氧化碳減排當量、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節水等7項指標。此外,銀監會指導21家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開發綠色信貸統計軟件,進一步提高綠色信貸統計的效率和準確性,引領國際綠色信貸統計的發展方向。
四是率先實施綜合考核評價。2014年,銀監會印發《綠色信貸實施情況關鍵評價指標》,并在《銀行業金融機構績效考評監管指引》中設置社會責任類指標,組織21家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綠色信貸實施情況自評價工作;目前,銀監會正在指導銀行業協會制定綠色銀行評價制度,通過銀行綠色評價機制引導金融機構積極開展綠色金融業務,做好環境風險管理。
銀行業金融機構以綠色信貸為抓手,在有效控制風險和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積極探索綠色信貸產品和服務創新。在推動企業節能減排、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例如,興業銀行推出節能減排融資服務、排放權金融服務、個人低碳金融服務三大類綠色金融業務,形成包括10項通用產品、7大特色產品、5類融資模式及7種解決方案的綠色金融產品服務體系。浦發銀行推出《綠創未來-綠色金融綜合服務方案2.0》,形成了覆蓋低碳產業鏈上下游的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涉及能效融資、清潔能源融資、環保金融、低碳金融、碳金融和綠色裝備供應鏈融資等方面。同時,部分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開展綠色金融直接融資業務,擴大綠色信貸融資來源。2015年以來,農業銀行、中國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青島銀行等先后在境內外發行了綠色金融債、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
截至2016年6月末,21家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信貸余額達7.26萬億元,占各項貸款的9.0%。其中,節能環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余額1.69萬億元,節能環保項目和服務貸款余額5.57萬億元。
節能環保項目和服務貸款分項目看,綠色交通運輸項目貸款余額26542.7億元,占同期全部節能環保項目和服務貸款的47.6%;可再生能源及清潔能源項目貸款余額14686.39億元,占比26.4%;工業節能節水環保項目余額4040.1億元,占比7.3%;垃圾處理及污染防治項目貸款余額2901.4億元,占比5.2%;自然保護、生態修復及災害防控項目貸款余額2150.4億元,占比3.9%;資源循環利用項目貸款余額1436.5億元,占比2.6%;農村及城市水項目貸款余額1353.5億元,占比2.4%;建筑節能及綠色建筑貸款余額1060.4億元,占比1.9%;節能環保服務貸款余額613.1億元,占比1.1%;綠色農業項目貸款余額376.4億元,占比0.7%,綠色林業項目貸款333.9億元,占比0.6%。
節能環保項目和服務貸款環境效益顯著。按其貸款支持資金比例,預計可年節約標準煤1.87億噸,減排二氧化碳當量4.35億噸(相當于北京7萬輛出租車停駛298年或相當于三峽水電站發電7.4年形成的二氧化碳減排當量),減排化學需氧量397.73萬噸、氨氮43.45萬噸、二氧化硫399.65萬噸、氮氧化物200.60萬噸,節水6.23億噸。
節能環保項目和服務資產質量較好。截至2016年6月末,21家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節能環保項目和服務不良貸款余額為226.25億元,不良率為0.41%,低于同期各項貸款不良率1.35個百分點。
銀監會及中國銀行業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引起了許多國家銀行業監管部門以及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關注。近年來,越南、肯尼亞、蒙古、印度尼西亞、俄羅斯等國家的銀行業監管部門和銀行機構先后來中國學習交流綠色信貸工作。銀監會應世界銀行集團國際金融公司及相關國家邀請,赴世界銀行、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蒙古、日本、孟加拉國、莫桑比克、尼日利亞、南非、秘魯、巴西等地介紹中國的綠色信貸經驗和做法。在中國的影響和帶動下,孟加拉國、越南、蒙古、印度尼西亞、秘魯等國的銀行業監管部門或銀行業協會先后制定了本國的綠色信貸制度,指導本國銀行業開展綠色信貸工作。
下一步,銀監會將繼續深入貫徹《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指導意見》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精神,積極落實人民銀行、銀監會等七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加強與相關部門信息共享,進一步完善支持綠色信貸的政策體系,加快推進銀行綠色評價機制的建立,支持和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建立符合綠色企業和項目特點的信貸管理制度,加大對綠色、循環、低碳經濟的支持力度,助力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