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0-21 11:48:55
每經編輯 周禹彤
在核心技術上對外國產品依賴度太高,曾是中國企業最大的軟肋和短板。前兩天,芯片巨頭高通在美國、法國以及德國把魅族告上法庭,要求其支付專利費用。另一邊,華為旗下自研芯片再次跑贏高通,為中國制造長臉。
以下例子說明,一度被貼上廉價標簽的中國制造,如今已不再是一個單純的產地定義,更是一種能力的證明。
華為麒麟960跑分超過高通
眾所周知,谷歌的安卓系統幾乎壟斷了所有國產手機。更可怕的是手機的核心靈魂:芯片,也被一家叫高通的美國企業壟斷著。
今年8月,高通先后與國內銷量排名第二、第三的OPPO、vivo簽下3G、4G中國專利許可協議。連同華為、小米等排名前五的中國品牌在內,高通在中國市場已經與110多家公司達成專利費收取協議。
今年6月,因魅族拒絕支付專利費用,高通在中國市場指控魅族侵犯了他們多種功能和技術的多項專利,并索賠5.2億元。一個多季度過去了,就在專利費用糾紛關注度下沉的時候,高通最近又在美國、德國和法國采取行動,處理魅族侵犯公司專利的問題。
面對系統、芯片都被國外公司壟斷的現狀,總要有人站出來擔當。10月19日,華為宣布,最新自研芯片麒麟960再次在跑分上超越了高通,國產高端芯片制造迎來一大步跳躍。
從現場公布的GeekBench 4.0跑分來看,麒麟960的CPU和GPU性能超越驍龍821,單核性能依舊弱于蘋果A10,但多核性能已經超越,GPU性能已經大幅縮短與A10的性能差距。
|
如何評價麒麟960對華為的意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Countpoint分析師閆占孟。他認為,從麒麟960使用的創新技術上看,華為高端芯片研發時間控制在了一年的產品迭代周期,證明研發技術實力已經大幅提升;另外,麒麟960多個指標上超過高通,表明中國高端芯片是走得通的,對國內芯片行業有積極意義。
閆占孟表示,目前能夠做到自家設計芯片和終端產品聯動的企業只有蘋果、三星和華為,對華為來說,高端芯片的成功有利于供應鏈自助可控,不會受制于上游芯片商和競爭對手,能夠及時滿足華為終端的需求。
中國制造已在這些行業崛起
華為芯片的逆襲,是靠長期巨額的研發投入得來的。2015年,華為研發投入596億元人民幣,占銷售收入15%。過去十年,華為研發投入累計超過2400億元人民幣。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今年3月表示,去年,全球企業專利申請排名方面,華為以3898件連續第二年位居榜首,美國高通公司和中國的中興通訊分別以2442件和2155件位列其后。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統計,2286家上市公司2015年度總計支出研發費用3613.72億,平均研發費用1.58億。從研發費用總額來看,同樣通信行業的中興通訊以122.01億位居第一,中國中鐵和中國中車分別以102.84億和99.5億分列二三位。
|
正是由于中國中鐵、中國中車和中國鐵建等公司的投入,中國已成為世界上高速鐵路運營里程最長、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中國高鐵已經成為新時代“中國制造”的優秀代表,贏得眾多“世界之最”,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張亮麗“國家名片”。
中國生產的機車、動車及零部件已經出口到了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南車、北車去年在海外贏得了23億美元合同。
除了高鐵,還有哪些中國制造值得一提?比如在無人機領域,來自中國的大疆已經占到全球70%的市場份額。
又比如核電領域。中核集團已成功向7個國家出口過7臺核電機組、8臺反應堆或核動力裝置。另外,中國的家電三大巨頭(海爾、美的、格力),并不輸給世界品牌。
為中國企業加油!
為中國制造點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