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2-07 12:30:05
12月5日晚,四川的“民爆老大”雅化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在澳洲設立新主體,并對位于澳大利亞的3家企業名下的民爆資產和業務進行并購。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陳耀霖 記者 靳水平 每經編輯 文多
每經實習記者 陳耀霖 記者 靳水平 每經編輯 文多
近年來,因下游的采礦、冶金、交通等領域投資減緩,國內民爆產品和服務需求面臨萎縮。在此背景下,一些民爆企業欲“走出去”,在海外市場上尋覓機會。
12月5日晚,四川的“民爆老大”雅化集團(002497,SZ)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在澳洲設立新主體,并對位于澳大利亞的3家企業名下的民爆資產和業務進行并購。
雅化集團近年來有多起海外并購經歷。2013年時,雅化入主新西蘭最大民爆企業紅牛火藥有限公司,隨后占據了新西蘭約60%的市場份額。此后,嘗到甜頭的雅化集團又開始進軍澳洲,并在今年7月將澳大利亞尼德魯公司收至麾下。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從市場需求看,澳大利亞市場潛力巨大,但當地已被雙寡頭澳瑞凱和戴諾占據了近70%份額的市場,中國企業介入面臨不小市場困難。對此,雅化集團董秘翟雄鷹昨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民爆的細分市場很不一樣,與海外巨頭競爭的問題不算關鍵,未來,公司在海外還有“相關的項目”在進行中。
半年內兩度出手
雅化集團又開啟“買買買”模式。雅化集團公告稱,以雅化澳大利亞公司為投資主體,來設立卡魯阿那爆破公司(以下簡稱“新卡魯阿那公司”)。同時,雅化將以卡魯阿那公司為主體對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卡魯阿那控股有限公司、卡魯阿那采礦服務澳大利亞有限公司、卡魯阿那爆炸品有限公司(以上三個公司統稱為“原卡魯阿那公司”)名下的民爆資產和業務進行并購。
翟雄鷹表示,以上3個企業的股東均為原卡魯阿那公司,只是公司所處的版塊不同。據雅化集團披露,原卡魯阿那公司是澳洲本土的一家成熟的鉆爆公司,且有較多采石場和礦山客戶。雅化此次購入資產,包括了該公司的設備、車輛、備件、庫存等資產以及商譽及合同等。
收購后,雅化澳大利亞公司將持有新卡魯阿那公司80%的股份,原股東則退居至20%,交易價格確定為430萬澳元(折合人民幣約2200萬元)。
這是雅化集團近幾月在澳大利亞買下的第二家公司。今年7月,雅化集團剛斥資人民幣3006萬元,買下民爆生產企業澳大利亞尼德魯公司的一系列資產。
“澳洲的幾家公司,都是新西蘭的團隊給我們介紹的。我們覺得這塊市場不錯,并且,許多中國企業在澳洲都有礦山,跟雅化有業務上的合作。我們在談判之前,還和這些中國企業開了個座談會,這也算是一種‘抱團出海’。”翟雄鷹介紹說。
對于在大洋洲市場的布局,翟雄鷹還透露,雅化在2013年時買下新西蘭紅牛火藥,經過兩三年的發展,當地市場占有率從40%提高到了60%多。新西蘭和澳大利亞又有著天然的地理聯系,因此在2013年底,雅化又在紅牛火藥的介紹下開始接觸澳大利亞尼德魯公司,進軍澳洲市場。
“今年7月,經過持續談判,我們完成對尼德魯的收購。運作了幾月后,公司認為澳大利亞市場仍有一定上升空間,因此公司又決定開啟收購。”翟雄鷹還表示,下一步,雅化集團還有一些“相關的項目”在進行當中。
國內市場利潤萎縮
作為全球第三大民爆市場,澳大利亞的市場需求空間十分巨大。不過,在雙寡頭澳瑞凱和戴諾占據了近70%市場份額的情況下,有業內人士認為,雅化集團想要進一步掘金絕非易事。
近年來,國內鋼鐵、煤礦、水泥行業去產能,使國內民爆產品和服務需求急速萎縮。在此背景下,民爆企業一直在思索如何“走出去”。今年3月時,南嶺民爆(002096,SZ)就公告稱,將合資在津巴布韋建設民爆器材生產線項目。
“民爆被稱為‘能源工業的能源’,下游連接著著采礦、冶金、交通、水利和建筑等多個領域。”翟雄鷹分析稱,目前宏觀經濟大環境下,加上去產能影響,導致國內的民爆產品整體需求下滑,利潤下滑。因此企業布局海外市場是順勢之舉。
財務數據或許能成為一個佐證。據Choice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5年,雅化集團的境外營收由694萬元升至1.01億元,占利潤構成從0.4%提高到6.34%。相反的是,公司國內收入雖仍占大頭,但利潤卻由6.13億元降至5.11億元。
民爆企業“走出去”具體的操作模式,是著重滿足當地本土需求,再結合一些中國企業在海外的業務。翟雄鷹表示,目前國內有近20家企業在澳洲有礦,雖然有的尚未開采,但未來肯定也有產品需求。雅化的主要市場,還集中在澳洲本土企業的民爆需求上。
針對與當地本土巨頭的競爭問題,翟雄鷹表示,民爆細分市場很多,如雅化主要是做采石這一塊,每家企業都占據著不同細分市場,一般來說,企業“各自為政”都會守行規,不會隨便進入別人的領域。
責編 祝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