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1-06 00:26:16
逾千位掛牌企業董秘在2016年離職,是什么原因讓他們告別了這個崗位?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南北天地(430066)董秘、財務總監崔彥軍。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張祎 每經記者 宋戈 每經編輯 張海妮
每經實習記者 張祎 每經記者 宋戈 每經編輯 張海妮
逾千位掛牌企業董秘在2016年離職,是什么原因讓他們告別了這個崗位?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了南北天地(430066)董秘、財務總監崔彥軍。
崔彥軍,高級會計師,金牌董秘,圈內人稱“崔班長”,持有深交所、上交所董秘證書、獨立董事證書,2007年開始研究新三板,在多家董秘培訓機構任講師,是知名董秘證代微信群“董秘一家人”的創始人。
董秘離職會越來越頻繁
NBD:如何看待董秘離職潮的出現?董秘離職對公司會帶來什么影響?
崔彥軍:我認為公司掛牌3~5年,要么公司發展很快,要么董秘成長很快,進入雙方不太滿意的階段,可能會出現董秘離職的高峰期。經過這幾年,董秘的能力提升得很快,但是公司還是這么大,資本運作也不多,關鍵是薪酬還是原來那個水平,難免會想換個崗位;再有,公司發展得非常快,但是原來董秘的能力跟不上,公司就在外面找能力強的董秘。所以,我覺得未來董秘離職會越來越頻繁,董秘離職潮會演變成常態。
NBD:在新三板掛牌公司中,為什么創新層企業的董秘變動略頻繁呢?
崔彥軍:創新層企業大多掛牌時間較早,并且資本運作的頻率比較高,創新層董秘對能力要求更高,并且受到的關注也更大,他們的自身條件和擁有的跳槽機遇均大于基礎層企業的董秘。換句話說,他們擁有更多的選擇,是“人往高處走”。
不但會“做”還要會“說”
NBD:掛牌公司董秘與上市公司董秘相比,有何不同?
崔彥軍:兩者在工作職責上都差不多。上市公司資本運作的頻率和難度更大一些,有的上市公司一年的并購投資項目有十多個,一般會設有董秘辦或者證券部。多數新三板企業只有一名董秘,一開始更側重于企業的信息披露,內部治理規范,而且有些還兼著其他的工作,比如兼財務的,也有兼人力資源的、行政的,有些新三板公司連流通股份都沒有,還在限售期,公司資本運作不多,設立專職董秘有點浪費了。
NBD:董秘需具備什么綜合能力?
崔彥軍:董秘崗位需要綜合性的人才,內在和外在都需要。法律和財務知識肯定是最關鍵的,情商、溝通協調能力、形象氣質也很重要。董秘首先要內部各個部門都能去交流,對外則是資本市場的一個窗口,包括媒體、投資者關系、監管部門等都要去溝通。董秘不但要懂,還要能說,比如做路演的時候還需要演講的藝術,同樣的PPT,不同的人講出來,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是不一樣的。
董秘是公司戰略的守望者
NBD:有人說董秘雖然不是公司戰略的制定者,但董秘是公司戰略的守望者,在企業融資并購的關鍵時期,董秘承擔了什么樣的工作?重要性如何?
崔彥軍:在資本市場上,董秘確實扮演了“守望者”的角色,起了很關鍵的作用。除了價格可能不是董秘說了算,其他的整個過程,董秘都要帶著中介機構全程參與,包括篩選企業材料,組織團隊做盡調,方案設計,甚至操盤等。
一家企業如果不進入資本市場,經營團隊最重要,因為公司的業績就是靠經營團隊去做大做強,一年有20%、30%的增長就不錯了。但對掛牌企業或者上市公司來講,從做市值管理的角度來講,董秘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比如對外投資一個項目,投資1000萬元可能帶來500萬元的利潤,還有的公司一年經營2000萬元的利潤,可能通過橫向并購,談得好的話一下子并購2000萬元的利潤,但是釋放的股份可能還不到一倍。但是這里有個前提,就是公司經營團隊的業績、公司的成長性、概念得好,才能做好產融互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