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中國 2017-02-03 08:51:08
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在近期公開發表的刊物中透露,保險資金打擊內幕交易和老鼠倉又有了新發現,而且涉及金額還不小。
這并不是第一次保監會官員在講話或者署名文章中透露最新的行業監管動態。幾乎在每次“透風”之后,都有公司收到監管處罰。
險資又見老鼠倉,金額還不小
“近期個別保險機構的有關人員已經被發現涉嫌內幕交易和老鼠倉案件,涉案金額還不小。”陳文輝警示,保險機構要高度警惕此類案件風險在保險行業的蔓延。
這是陳文輝在2月份最新一期《中國金融》雜志署名文章中做出的表示。中國金融雜志是中國人民銀行主管的雜志。
“監管官員說出這樣的話,必定是有所指向。”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類似的講話和監管行動聯系起來,并不是第一次發生,相信保監會后面很快就會有進一步的動作。
隨著徐翔案宣判,中國證券市場首例信息型市場操縱案產生。然而,利用信息優勢和資金優勢的內幕交易和老鼠倉行為,在各個領域并未斷絕,監管的高壓也將一直維持。
據了解,保險機構的內幕交易和老鼠倉行為,因資金割裂、賬戶割裂、移動操盤等因素導致隱蔽性強,偵查困難,但在監管部門的高效率協作之下,一年內已經有多次收網。
保監會新年“打鼠”
如果說監管部門本次釋放的信號是2017年新一次“打鼠”行動開始,令不少業內人士記憶猶新的,是保監會上一次“打老鼠”。
事情起因于2015年12月,在證監會大數據監察中,發現某保險公司資產管理部副總經理的劉某賬戶交易異常。經稽查發現,劉某存在利用某證券賬戶開展“老鼠倉”交易的嫌疑。
隨后,監管部門展開聯合協作,逐步收網。2016年8月,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在公開發布的《清醒認識保險資金運用的風險》一文中,提到了已經發現行業內有公司涉嫌內幕交易和老鼠倉的行為。
2016年9月,一起保險公司涉案金額1.2億元的 “老鼠倉”案,被上海警方破獲,潛逃至境外半年多的犯罪嫌疑人被勸返。
兩個月后的11月3日,保監會宣布對浙商財產暫停股票投資能力備案。這意味著浙商財險不再具備股票投資資格,直到公司予以整改并通過監管驗收和評估后,才可恢復。目前浙商財險仍未恢復股票投資資格。
2016年多家保險公司現場檢查
2016年,保監會層對前海人壽、恒大人壽、華夏人壽、東吳人壽等9家公司開展了萬能險專項檢查,并對發現問題的公司下發了監管函,責令公司進行整改。
陳文輝在最新表態中說道,監管部門對于內幕交易和老鼠倉事件“零容忍”,一經查實,將采取果斷監管措施,包括取消能力備案和暫停相關業務等。
“取消能力備案和暫停相關業務”的監管手段,自從2016年四季度以來,在保監會手中頻頻使用。
2016年前三季度,保監會對前海人壽、恒大人壽、華夏人壽、東吳人壽等9家公司開展了萬能險專項檢查,對發現問題的公司下發了監管函,責令整改。
2016年第四季度,保監會先后暫停了浙商財險的股票投資能力備案、恒大人壽委托股票投資業務:暫停浙商財險股票投資能力備案,正是因為前員工老鼠倉;暫停恒大人壽的委托股票投資業務,是因為注意到公司委托股票投資業務存在短期頻繁大量炒作上市公司股票現象。
2016年11月份,保監會針對恒大人壽股票投資中的“快進快出”行為,約談了恒大人壽主要負責人,明確表態不支持保險資金短期大量頻繁炒作股票。
2016年12月5日,前海人壽因為萬能險賬戶單獨管理整改不到位,吃下監管函,被暫停開展萬能險新業務。
2016年12月28日,保監會繼續對萬能險業務整改不到位的華夏人壽、東吳人壽等2家公司采取暫停互聯網保險業務、三個月內禁止申報產品的監管措施。
隨著監管措施的多樣化和經常化,監管姓“監”、監管“長牙齒”的理念被確立,釋放出2017年對保險資金運用從嚴監管、強化懲處的信號。
2016年,保險行業實現保費收入3.1萬億元,隨著保險資金規模的快速增長,參與到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的廣度、深度都在不斷提升。
2016年保險資金在資本市場上聲名鵲起,一方面成為攪動水池的鯰魚,帶來了價值發現的正能量,另一方面,也讓市場看到了保險資金與經濟金融風險交織在一起,風險日益復雜、傳染和疊加。
2016年,保險行業實現保費收入3.1萬億元。在保險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行業的資金收集功能仍然顯著。但是,保險投資卻面臨利率下行,經濟筑底的過程,可以配置的優質資產并不多。
“可以預見,未來保險資金在股票市場的配置需求不會減少,每年的自然增長量仍然可觀。監管打擊內幕交易和老鼠倉,為行業肅清流毒,才能更好地保護險資合法合規的投資活動。”一位保險機構投資部門高管表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