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智庫 2017-02-28 17:39:24
自由貿易試驗區究竟是啥?四川會如何建設?2月20日,在四川省委副書記、省長尹力主持召開的省政府常務會議上,四川自貿區法律與政策研究中心聯席主任、西南財經大學霍偉東教授講解了國內自由貿易試驗區實踐與借鑒有關內容。
四川也要有自貿區了!去年8月的最后一天,四川獲批成為第三批自貿試驗區,近期,包括四川在內的7個自貿試驗區,有望統一正式掛牌。
“自貿試驗區”這個詞,往往跟負面清單、準入前國民待遇、金融創新等詞匯聯系在一起,總之就是覺得很“高大上”。
自由貿易試驗區究竟是啥?四川會如何建設?2月20日,在四川省委副書記、省長尹力主持召開的省政府常務會議上,四川自貿區法律與政策研究中心聯席主任、西南財經大學霍偉東教授講解了國內自由貿易試驗區實踐與借鑒有關內容。
科普一下
自由貿易試驗區你知道多少?
隨著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在四川等7個省市新設立自貿試驗區,這標志著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已經進入3.0時代。但是,到底什么是自貿試驗區,它的功能定位是什么?
據了解,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是一種新型的自由貿易園區,它不同于傳統自由貿易園區的政策洼地屬性,而是更加強調制度創新。“試驗”二字突出了其特殊的“試驗田”作用。
自由貿易園區(FTZ)是單個主權國家(地區)的行為,一般需要進行圍網隔離,且對境外入區貨物的關稅實施免稅或保稅。如我國已經建立并運行多年的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等特殊經濟功能區。同時,自由貿易試驗區緊緊圍繞并適應國內開放環境以及國際經貿規則變遷,突出制度創新功能。
他山之石
已有自貿試驗區有何成效?
2013年,上海率先入圍自由貿易試驗區,2015年,廣東、天津、福建獲準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如今,隨著第三批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獲批,現有的1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已形成東南沿海連點成線、長江流域加陜西貫穿東西,河南、湖北中部崛起的總體格局。
那么,前兩批自貿試驗區取得了哪些成效,“試”出了哪些經驗,可以為正在摸索路子的四川自貿試驗區提供哪些“參考答案”?霍偉東教授說,經過各地的不懈努力,第一、二批自貿區已取得以下成效↓↓
★ 上海自貿試驗區自運行以來,在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推動金融制度改革與創新,營造國際化、市場化、法制化營商環境等方面,已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
★ 廣東自貿試驗區優先實行國內企業投資項目準入清單管理試點,同時試點外資企業準入前的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兩個“清單”的疊加效應,在體制創新和體制改革方面獲得了新突破,新增注冊資本出現井噴式增長。
★ 天津自貿試驗區抓住濱海新區作為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機遇,積極推動金融創新,初步建立較為完整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場外交易市場和外匯改革創新體系。
★ 福建自貿試驗區推動對臺貨物貿易自由化,為兩岸經貿往來提供便利。
取得了好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霍偉東教授說,第一、二批自貿試驗區缺乏有力的推進機構、制度創新重“量”輕“質”、政策目標的實施缺乏載體,這些都是第三批自貿試驗區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三批自貿試驗區的發展方向和定位倚重
四川路徑
四川如何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
獲批自由貿易試驗區,四川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然而四川地處內陸,遠離沿海,不能簡單的“復制粘貼”其他地方的經驗,需要結合自身實際進行科學定位,探索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自貿試驗區建設路徑,積累全省可復制并在全國可推廣的自貿試驗區“四川經驗”。
為此,西財學者為四川自貿區建設提出了7點建議:
一、以分片分區為導向,明確功能定位
借鑒廣東、福建自貿試驗區的分片分區模式。
四川自貿試驗區已分為成都片區、瀘州川南臨港片區,成都片區又涵蓋高新區、天府新區、雙流區、青白江區。
其中,高新區、天府新區可依托成德綿綜合改革試驗區,深化國企改革,促進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國家級軍工民用轉化基地和先進制造業基地;雙流區對接航空港,打造國際航空樞紐;青白江區通過蓉歐快鐵對接絲綢之路經濟帶,打造國際鐵路運輸樞紐;瀘州川南臨港片區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港口經濟、加強港口裝備制造業。
二、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抓手,形成服務型管理體系
借鑒上海自貿試驗區成功經驗,強化自由貿易試驗區管委會職責。
在發展初期,做好自貿試驗區片區的功能定位,明晰海關商檢等部門在四川自貿試驗區的地位和職責;發展中期,堅持簡政放權,提高自貿區運營效率,降低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從而促進特色產業的聚集;發展后期,根據周邊區域的需求變化進行政策調整,繼而推動產業升級。
三、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推動體制機制改革
推廣“負面清單”模式,加快投資、貿易、金融和監管等制度創新。
借鑒天津自貿區“多個一”制度,推進事中事后監管改革,創新政府監管模式,提升政府服務效率。借鑒廣東自貿試驗區模式,建設市場監管和企業信用信息統一平臺,將政府內部的監管平臺和面向社會公眾的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進行融合。
四、以招商引資為重點,對接全球制造產業轉移
四川自貿試驗區建設應以招商引資為重點,積極對接全球制造產業轉移。
具體可借鑒天津多元化的招商引資模式,展開有針對性招商;按照自貿區發展需要,依托四川現有的國際合作園區,如中韓創新創業園等,積極開展自貿試驗區招商推介活動。
五、以技術創新為載體,落實“互聯網+四川制造”
依托天府新區和成德綿綜合改革試驗區以及各種創新合作園區,“多區聯動”,瞄準高附加值、低運量的先進制造業,發展高端技術產業群,落實“互聯網+四川制造”,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遠程服務等新興業態。
六、以航鐵港三樞紐為依托,打通中歐國際大通道
加快成都國際航空樞紐和蓉歐快鐵建設,圍繞“中歐班列”加強境內境外分撥中心建設,優化提升長江干線航道等級和瀘州港、宜賓港吞吐能力,并積極尋求與中東部省區及沿海、沿江大港建立更加緊密的合作關系,打通中歐國際貿易投資大通道。
七、以區域合作為引領,發揮區域一體化協同效應
四川自貿試驗區建設,可以菱形經濟圈尤其是成渝經濟區等城市群為重要依托,向東對接長江經濟帶承接高端制造業;向西對接“絲綢之路經濟帶”轉移優勢產能;結合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攜手東盟,向南對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牽手其他自貿試驗區,不斷推進制度創新,破解體制機制障礙,打破區域制度壁壘,探索區域一體化協同機制,發揮協同效應。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