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7-03-11 20:14:46
一夜之間,名不見經傳的九好集團,被微信朋友圈刷頻。
“過段時間,大家還會看到證監會公布有影響力的的案子,包括忽悠式重組,忽悠式并購,逮到了不小的案子。”2月26日劉士余在國新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話言猶在耳。 一時間讓市場猜測紛紛。
3月10日下午證監會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謎底終于揭曉了。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表示,九好集團與鞍重股份聯手進行忽悠式重組,以期達到借殼上市的目的,九好集團及其鞍重股份的信息披露存在虛假記載和重大遺漏。九好集團實控人郭叢軍被終身禁入證券市場。
“名聲大震”的九好集團,到底是怎樣的一家公司,蓮花財經今日實地探訪時,發現了多個看點。
公司名稱有故事
今日恰逢周末,杭州上空也飄著微微細雨,“在家休息”相信是大部分上班族的選擇。不過,帶著對“忽悠式第一案”的好奇,同時為了滿足吃瓜群眾的心愿,記者一早匆匆出門。
被證監會點名的九好集團,位居杭州市拱墅區運河廣告產業園。在與鞍重股份(002667)借殼重組方案中,擬置入資產九好集團,預估值37.18億元。記者原本以為,都是估值幾十億的公司,總部所占地得有個專屬大樓,或大廈冠名之類。畢竟在此之前,也是一家“準上市公司”。
到了才知,九好集團很“普通”,同一棟大廈的其他公司職員,也鮮有人知。該公司的辦公地,并非自有物業,而是向廣告產業園租用。“九好在這里租用好幾年了,他們就在9樓”。樓下保安說。據了解,九好原名“博斯”,取“博大精深,于斯為盛”之意。然而,2009年在為公司注冊商標時發現,博斯這個名字,已經被溫州蒼南的一家企業搶注掉。郭叢軍就發動整個公司的人一起想新名字,有人提到 “八好”,但杭州話不好聽,就變成了“九好”。突然之間,小編想到了《五環之歌》,你比四環多一環。
走出電梯,樓道上的LED顯示燈都沒有打開,不過,嵌在墻上的“中國首席后勤托管專家”,還是蠻搶眼的。據了解,這家被證監會點名的九好集團,自稱獨創了“后勤托管”模式,為供應商與客戶搭建了一個整合平臺,為客戶量身定制,提供包括辦公用品、辦公一體化、餐飲、物業、會務、禮品等22類項目在內的全方位后勤托管服務,在北京、上海、華東、華南、華北、華中、東北、西南、西北九大地區已完成了全國戰略布局。
或許是因為正值周末,九好集團的大門緊鎖,前臺的辦公桌面上,空空蕩蕩,連郵件、包裹之類的都沒有。咋一看,給人的感覺是“人去樓空”。
九好集團的辦公室樓道,擺放著3張一米多高易拉寶,“借助互聯網的強勁勢頭,攜手廣大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綠色環保餐飲事業”,是九好集團的宣傳口號。不過,這家號稱“中國首席后勤托管專家”的公司,連家門口的大客戶都沒有搞定。
九好集團所在大廈,有一個面積超千平方米的大型公共食堂。雖然是恰逢周末,但仍有其他公司職員加班,所以這家餐飲公司也沒有休息。這里相關負責人說,“我們與九好集團沒有業務合作”。
連家門口的生意都搞不定公司,自然更讓人懷疑其實力。來自證監會調查顯示,九好集團提供的1200家供應商聯系方式中,錯號、空號263家,查無此人或長期無人接聽的210家,可以聯系上的供應商中有92名相關人員不配合調查、直接掛斷電話、百般推諉、不愿告知具體地址等。
創始人起家很傳奇
被證監會點名的九好集團,如今已戴上了“忽悠式”公司的高帽。不過,這家公司的成長歷程也看頭十足。
翻看九好集團成長史,可謂榮譽滿墻。譬如“2016年中國服務貿易重點企業”、2015-2016中國服務外包創新人物、“2015杭州著名商標”、“2014浙江省突出貢獻企業”……。就在被證監會點前夕,即3月8日,九好集團官網發布了又一喜訊:九好集團才被浙江省企業信用促進會考核認定為“浙江省信用管理示范企業”,有效期三年。落款日期2017年1月16日。
被終身禁入證券市場的郭叢軍,也是浙江商界一個比較活躍的人物。創業之初,郭叢軍手揣1500元的故事在圈內流傳一時。
據當地媒體報道,2000年,郭叢軍被藥廠外派到浙江,這個活很多人不樂意接。一來是浙江人不容易接受川藥,被認為是最沒有前途的市場,二來浙江的開銷大,而藥廠給的補助卻非常有限。
“我當時就拿著1500元錢來闖浙江,其中火車票單趟就是500元,剩給自己開銷的才500元,如果在一兩個星期內打不開市場,那我只能卷著鋪蓋回家。”兩年之后,郭叢軍把浙江這片市場開發成了最好的市場,并且接下來幾年的業績也是年年第一。初到杭州的幾年,他跑遍了浙江所有縣級醫院。他說,像藥廠這類干營銷的,所經歷的苦其實太多了,比如有一次等一個老太,等到晚上八九點鐘,站在人家門口怕唐突,站在黑暗處怕嚇到人,站在遠處路燈下怕人家沒注意……
2003年,郭叢軍認識了一位行業內的貴人,在盡心醫藥老總的賞識之下,他開始負責這家醫藥公司的業務。之后,郭叢軍經歷過數次的轉型,決定從辦公托管破題,創辦了名叫“九好”的辦公托管公司。然后,各種榮譽接踵而至。
然而,根據證監會稽查部調查,2013年至2015年,九好集團為實現重組上市目的,有組織、有預謀地進行了大規模、系統性財務造假,通過虛構業務、虛設客戶、虛簽合同、虛減成本、虛構存款等手段達到虛增收入、利潤的目的。
具體而言,九好集團在2013-2015年涉嫌虛增營業收入,金額達2.65億,其中,這三年虛增的營業收入金額占其披露的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6.93%、27.65%、38.49%,相應的三年虛增利潤是2.55億元,占其披露的利潤總額比例的53.37%。而2014、2015年虛增的比例達到59.56%和59.43%;此外,調查還發現,九好集團虛增2015年貿易收入57萬余元,虛構銀行存款3億元。
九好集團的樓下,是杭州北部軟件園公共服務中心,里面也包括財稅等政府公共服務點。此次證監會的通報出來后,不知樓下的政府部門,是否會上樓請郭叢軍喝茶。
招聘廣告打“美女”牌
在證監會調查組調查取證時,九好集團立即采取各種措施“反調查”。先是全部刪除了公司OA辦公系統的全部資料,隱匿全部有關的業務單據,總部辦公室200多人電腦全部更換。
如今,透過大門的玻璃門看去,九好集團的公共辦公區域,顯得較為沒人氣。在約700-800平方米的辦公大廳,排放著約5-6組辦公桌,但是,除了前兩排桌面上擺放著電腦外。其他辦公桌上,空空蕩蕩,連一本書、一瓶花都沒有,感覺就像沒人住一樣。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九好集團正在大規模招聘,數量若干。崗位從實習生、渠道經理到相關部門主管、總監。有意思的是,九好集團在此次人才招聘時,看上去頗有玩味,噱頭十足。記者發現,在很多招聘崗位的后面,公司還特意附帶上“美女如云、免費零食、年度旅游、帶薪休假等”后綴。
雖說資本市場對九好集團還很陌生,但這家被點名的公司似乎很受會自我營銷。隨便百度查詢便可以發現,近年來,當地媒體對九好集團頗有關注。譬如,《九好集團:千好萬好不如員工說好》,是浙江當地媒體兩年前的一篇報道。文章的意思,從這則標題不難理解。
雖說九好集團的招聘廣告噱頭十足,但這家公司,如今卻被冠以“忽悠式重組”第一人。不知這家公司此次招聘時,是不是又在“忽悠”求職者。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