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重磅推薦

每經網首頁 > 重磅推薦 > 正文

多家券商力挺 可轉債市場迎來新時代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3-13 21:34:35

既然不少上市公司將目光投向了可轉債市場,那么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市場?數據顯示,可轉債市場曾經歷過超千億元的高峰,如今則只有300多億元的規模,交投方面也始終處于歷史低位。但就是這么一個并不起眼的市場,在再融資新規的映射下,反而顯露出其難得的優勢,而這些優勢也頗受券商青睞。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趙陽戈    

每經記者 趙陽戈 每經編輯 張海妮

既然不少上市公司將目光投向了可轉債市場,那么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市場?數據顯示,可轉債市場曾經歷過超千億元的高峰,如今則只有300多億元的規模,交投方面也始終處于歷史低位。但就是這么一個并不起眼的市場,在再融資新規的映射下,反而顯露出其難得的優勢,而這些優勢也頗受券商青睞。

交投清淡 指數低位徘徊

可轉換債券是債券的一種,可以轉換為債券發行公司的股票,通常具有較低的票面利率。從本質上講,可轉換債券是在發行公司債券的基礎上,附加了一份期權,允許購買人在規定的時間范圍內將其購買的債券轉換成指定公司的股票。

可轉債市場到底如何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經歷了2015年的大起大落后,可轉債市場在2016年呈現震蕩整理態勢,當年4月中旬至6月單邊下跌之失地在11月底剛剛修復之際,12月初開始又出現一波更為兇狠的殺跌,使轉債市場再度進入寒冬。截至2017年的3月13日,中證轉債指數(000832)報收于285.89點,始終在近幾年的低位附近徘徊。整體來看,相比股票市場,最近一年可轉債市場的表現弱于股票市場。

中證轉債指數周線走勢圖(2015年1月~2017年3月)


   

東莞證券的研究顯示,從市場規模來看,可轉債市場規模在2015年10月份達到歷史高峰后,強贖條款陸續觸發、持有人紛紛執行轉股和審批發行停滯不前等原因,導致轉債市場規模急促下降至2015年7月的118億元附近的最低位。截至目前,轉債市場存量規模也只在344億元附近的低位,標的只有16只,與上一波牛市行情啟動前的1000億元以上規模相距甚遠。

而正是受制于微小的存量規模,目前市場交投也顯得清淡。從盤面來看,2017年以來共計45個交易日,日均成交額沒超過3億元。相比歷史的高位區間,2014年12月5日中證轉債的單日成交額就有185億元,是目前的60倍還多。

多家券商力挺可轉債

盡管如此,在券商眼中,可轉債的優勢卻可謂明顯。

2月22日,國開證券發布的一份研究顯示,可轉債至少有4個優勢:一是證監會將會在發行額度、發行便利性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二是轉債的持有人可享有節稅收益。轉股前的利息支付可以財務費用方式計入成本,從而起到稅盾的作用;三是與同樣數量的轉債融資相比,定向增發募集資金的數量偏少。增發的發行價往往低于當前的股票市價,而可轉債由于存有轉股溢價,因此相比采取增發的方式同樣數量的轉債發行將會籌集到更多的資金;四是發行轉債可提高每股收益等財務指標。為改善財務結構,降低企業陷入財務危機的概率,可采取轉債的方式來募集資金。通過發行可轉債,不僅可以延遲償債期限以避免短期債務比重過大,而且還可以通過發轉債所募集的資金來回購公司股份以提高每股收益。 

正是基于如此考慮,國開證券預計2017年可轉債的發行規模將會出現大幅增長(2016年可轉債的發行規模約800億元)。

看好可轉債的券商不在少數。天風證券就有“可轉債作為一種融資工具有獨特的優勢,屬于監管放心、投資者樂于配置、上市公司低成本融資的三贏產品”這樣的定義。據天風證券總結,可轉債對發行人來說,有著“融資成本低”、“股東能進能退”、“條款靈活”等優勢;對投資者來說,有著“債券基金等參與股市為數不多的通道”、“兼具股性債性可攻可守”、“可質押”等優勢。

可轉債計劃密集過會

國開證券對可轉債市場擴容的預測并非空穴來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后發現,自2016年12月以來,多家公司的可轉債計劃獲得發行批準。

2016年12月8日,駱駝股份(601311)可轉債計劃獲得證監會發審委通過;模塑科技(000700)可轉債獲得通過是在2016年12月21日;2016年12月22日,國泰君安(601211)的可轉債申請也獲得了證監會發審委通過。

進入2017年,久其軟件(002279)、永東股份(002753)、光大銀行(601818)的可轉債計劃則分別在2017年1月12日、1月19日和1月20日相繼獲得通過。這一批的規模相加的話,已然不小。

另外,隆基股份(601012)、鐵漢生態(300197)、新時達(002527)、林洋能源(601222)、東方雨虹(002271)、寶信軟件(600845)、濟川藥業(600566)、中信銀行(601998)等公司的可轉債計劃已獲得股東大會通過。

據東莞證券預計,A股市場在2017年將呈現慢牛格局。在此環境下,可轉債的審批將會保持一定的節奏,可轉債的發行與上市將陸續開展,可轉債市場規模將逐漸回升。

對于光大銀行和駱駝股份的可轉債發行獲批,天風證券也在第一時間做了點評,該券商認為這意味著被暫停許久的轉債發行終于重啟。但同時,天風證券也提醒“新券的發行始終是對目前轉債市場的估值形成壓制作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看到,就在上周四晚上批文亮相后,上周五九州轉債(110034)放量下跌1.31%,國貿轉債(110033)同樣放量下跌,跌幅為1.36%。

不過對于估值問題,也有券商持不同看法。東莞證券并不認為可轉債市場擴容會沖擊當前的估值,相反,可轉債市場擴容將帶來規模效應,激發市場情緒,穩定估值。東莞證券認為,當前投資可轉債不活躍,主要緣于市場標的數量少,存量規模較小,交易流動性不足,操作難度較大。當可轉債新券發行增加個券數量選擇、擴大的市場規模給予市場較為充足的交易流動性后,可轉債市場的交易活躍度及可轉債的估值將會有一個上升的過程。

此外,可轉債獲批后,對正股來說,或許又有潛在的機會。東莞證券提出了這么一個思路,“在募資額度既定的前提下,可轉債發行的轉股價越高,持有人未來執行轉股產生的新股份越少,則對公司原有股份的稀釋程度越低。所以,可轉債發行前相關正股往往有拉升動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趙陽戈每經編輯張海妮 既然不少上市公司將目光投向了可轉債市場,那么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市場?數據顯示,可轉債市場曾經歷過超千億元的高峰,如今則只有300多億元的規模,交投方面也始終處于歷史低位。但就是這么一個并不起眼的市場,在再融資新規的映射下,反而顯露出其難得的優勢,而這些優勢也頗受券商青睞。 交投清淡指數低位徘徊 可轉換債券是債券的一種,可以轉換為債券發行公司的股票,通常具有較低的票面利率。從本質上講,可轉換債券是在發行公司債券的基礎上,附加了一份期權,允許購買人在規定的時間范圍內將其購買的債券轉換成指定公司的股票。 可轉債市場到底如何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經歷了2015年的大起大落后,可轉債市場在2016年呈現震蕩整理態勢,當年4月中旬至6月單邊下跌之失地在11月底剛剛修復之際,12月初開始又出現一波更為兇狠的殺跌,使轉債市場再度進入寒冬。截至2017年的3月13日,中證轉債指數(000832)報收于285.89點,始終在近幾年的低位附近徘徊。整體來看,相比股票市場,最近一年可轉債市場的表現弱于股票市場。 中證轉債指數周線走勢圖(2015年1月~2017年3月) 東莞證券的研究顯示,從市場規模來看,可轉債市場規模在2015年10月份達到歷史高峰后,強贖條款陸續觸發、持有人紛紛執行轉股和審批發行停滯不前等原因,導致轉債市場規模急促下降至2015年7月的118億元附近的最低位。截至目前,轉債市場存量規模也只在344億元附近的低位,標的只有16只,與上一波牛市行情啟動前的1000億元以上規模相距甚遠。 而正是受制于微小的存量規模,目前市場交投也顯得清淡。從盤面來看,2017年以來共計45個交易日,日均成交額沒超過3億元。相比歷史的高位區間,2014年12月5日中證轉債的單日成交額就有185億元,是目前的60倍還多。 多家券商力挺可轉債 盡管如此,在券商眼中,可轉債的優勢卻可謂明顯。 2月22日,國開證券發布的一份研究顯示,可轉債至少有4個優勢:一是證監會將會在發行額度、發行便利性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二是轉債的持有人可享有節稅收益。轉股前的利息支付可以財務費用方式計入成本,從而起到稅盾的作用;三是與同樣數量的轉債融資相比,定向增發募集資金的數量偏少。增發的發行價往往低于當前的股票市價,而可轉債由于存有轉股溢價,因此相比采取增發的方式同樣數量的轉債發行將會籌集到更多的資金;四是發行轉債可提高每股收益等財務指標。為改善財務結構,降低企業陷入財務危機的概率,可采取轉債的方式來募集資金。通過發行可轉債,不僅可以延遲償債期限以避免短期債務比重過大,而且還可以通過發轉債所募集的資金來回購公司股份以提高每股收益。 正是基于如此考慮,國開證券預計2017年可轉債的發行規模將會出現大幅增長(2016年可轉債的發行規模約800億元)。 看好可轉債的券商不在少數。天風證券就有“可轉債作為一種融資工具有獨特的優勢,屬于監管放心、投資者樂于配置、上市公司低成本融資的三贏產品”這樣的定義。據天風證券總結,可轉債對發行人來說,有著“融資成本低”、“股東能進能退”、“條款靈活”等優勢;對投資者來說,有著“債券基金等參與股市為數不多的通道”、“兼具股性債性可攻可守”、“可質押”等優勢。 可轉債計劃密集過會 國開證券對可轉債市場擴容的預測并非空穴來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后發現,自2016年12月以來,多家公司的可轉債計劃獲得發行批準。 2016年12月8日,駱駝股份(601311)可轉債計劃獲得證監會發審委通過;模塑科技(000700)可轉債獲得通過是在2016年12月21日;2016年12月22日,國泰君安(601211)的可轉債申請也獲得了證監會發審委通過。 進入2017年,久其軟件(002279)、永東股份(002753)、光大銀行(601818)的可轉債計劃則分別在2017年1月12日、1月19日和1月20日相繼獲得通過。這一批的規模相加的話,已然不小。 另外,隆基股份(601012)、鐵漢生態(300197)、新時達(002527)、林洋能源(601222)、東方雨虹(002271)、寶信軟件(600845)、濟川藥業(600566)、中信銀行(601998)等公司的可轉債計劃已獲得股東大會通過。 據東莞證券預計,A股市場在2017年將呈現慢牛格局。在此環境下,可轉債的審批將會保持一定的節奏,可轉債的發行與上市將陸續開展,可轉債市場規模將逐漸回升。 對于光大銀行和駱駝股份的可轉債發行獲批,天風證券也在第一時間做了點評,該券商認為這意味著被暫停許久的轉債發行終于重啟。但同時,天風證券也提醒“新券的發行始終是對目前轉債市場的估值形成壓制作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看到,就在上周四晚上批文亮相后,上周五九州轉債(110034)放量下跌1.31%,國貿轉債(110033)同樣放量下跌,跌幅為1.36%。 不過對于估值問題,也有券商持不同看法。東莞證券并不認為可轉債市場擴容會沖擊當前的估值,相反,可轉債市場擴容將帶來規模效應,激發市場情緒,穩定估值。東莞證券認為,當前投資可轉債不活躍,主要緣于市場標的數量少,存量規模較小,交易流動性不足,操作難度較大。當可轉債新券發行增加個券數量選擇、擴大的市場規模給予市場較為充足的交易流動性后,可轉債市場的交易活躍度及可轉債的估值將會有一個上升的過程。 此外,可轉債獲批后,對正股來說,或許又有潛在的機會。東莞證券提出了這么一個思路,“在募資額度既定的前提下,可轉債發行的轉股價越高,持有人未來執行轉股產生的新股份越少,則對公司原有股份的稀釋程度越低。所以,可轉債發行前相關正股往往有拉升動作。”
券商力挺 可轉債 迎來新時代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人妇视频 | 天堂视频中文字幕一区 | 亚洲国内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不卡高清在线观看 | 思思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精品 | 亚洲成年人电影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