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4-05 20:06:32
在容城各大街道,雖然不少樓盤和中介門口均已貼上了封貼,但前來看房的無論是真心想買房的還是所謂的炒房團,仍絡繹不絕,不死心也不想散去。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杜冉樂 實習記者 程成
每經記者 杜冉樂 實習記者 程成
4月1日,這是一個格外特別的日子。當天,被賦予了可比肩深圳和上海的河北雄安新區橫空出世,外界除了震驚,第一反應就是房子要漲了。
果不其然,僅這幾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雄安新區旗下的容城縣采訪了解到,不少外來私家車主見了面就問,“你有房子嗎?”
在容城各大街道,雖然不少樓盤和中介門口均已貼上了封貼,但前來看房的無論是真心想買房的還是所謂的炒房團,仍絡繹不絕,不死心也不想散去。
然而,對于雄安當地人來說,面對突如其來的重大利好,在內心激動與憧憬中,還夾雜著些許無奈、甚至反感。
容城產業的“冰與火”
“前天(4月1日)夜晚到昨天(4月2日),從高速公路上下來的車排了有一兩公里長的隊,大部分是來自北京的外地車。”4月3日,容城一位滴滴快車司機蔡師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憶說。
一時間,酒店爆滿、一房難求,各樓盤營銷中心門口人頭攢動,甚至發生“搶房”糾紛。另一位在容城街上開三輪摩托車的張大爺,親眼目睹了4月1日晚上有好幾撥人為了搶房而大打出手的驚人一幕。
“幸虧你們在網上提前預定了酒店,不然來晚了一間房都沒有了。”4月2日晚,記者在容城縣一家酒店辦理入住時,酒店服務員說,“全都是外地人,聽說都是來買房的。”
除了酒店生意爆滿之外,餐飲業的生意也讓人羨慕。沿著容城主干道奧威大道,像“五谷雜糧”等多家餐館來客爆棚,在餐館門口整齊排列著北京、廊坊等外地牌照車。
“這場面也就在春節和旅游旺季的時候才能見到。這不,我們又沾雄安新區的光了。”一家餐館老板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房地產火了,酒店餐飲也火了,但容城、安新縣當地部分市民對炒房團的態度有些“復雜”。蔡師傅說,“去年想買房的時候,手里沒錢,現在即使有錢也買不了房。”記者在容城、安新縣采訪的幾天,不少當地人對炒房團多抱有極為討厭的情緒。
“房價炒這么高,農村青年更結不起婚了。有個村20多個男的娶不到媳婦。”在容城某大型服裝企業當司機的王師傅說,“我也是農村的,我很清楚這個。現在結個婚,誰不得在城里買套房買輛車?現在本地人買不了,房價這么高,一個月工資即使有五六千,一年也才七八萬,首付也付不起,這婚更結不起啊。”
外地炒房團的到來,還給容城當地的支柱產業帶來了潛在風險。容城服裝產業龍頭企業之一的津海實業集團總經理薛新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說,“這幾年,工人工資每年漲幅10%~20%,現在我們有600多名工人,每月人均工資五六千。房價漲、物價漲,工人工資也漲,不然根本招不到工人。”
重拳整頓亂象在路上
4月1日,設立雄安新區的決定公布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第一時間趕往雄縣、安新和容城三縣,第一時間發出《雄縣禁止一切售樓行為,安新已有多出中介被封》、《昨日,有人無證賣房被刑拘》、《停止一切違規建設 嚴打炒房》、《容城重拳整治房地產市場亂象》等諸多一手新聞。
“我們也是看了媒體的報道,才知道私下買賣房屋會受到這么重的處罰。”容城縣一位當地群眾告訴記者。
“來自官方的聲音似乎有些晚、有些少了。”在雄安新區,不少本地人以及想來“撿漏”的外地人都不約而同地抱怨道,“要是權威聲音早一點,也不會來這么多炒房的,好好的一個假期也過得不清凈。”
4月3日,一位到容城縣試圖“撿漏”的廊坊購房者也告訴記者:“來晚了,在容城是買不了房了。我剛看了手機,又說其他兩個縣(雄縣、安新縣)也買不了。”
4月2日起,《人民日報》、《新華社》、《河北日報》等多家權威官媒先后發聲。特別是在4月4日當天,河北省委書記趙克志等當地核心領導到雄安新區調研,強調實施最嚴格的管控,派出督察組到新區重點區域開展督察,依法嚴厲打擊黑房地產中介,打擊各種不法行為;統籌雄安新區周邊的規劃、土地管控,嚴控房地產炒作等。
截至目前,容城縣累計查封售樓部7個,查封房產中介28家,拆除1家砼攪拌企業,停產整改16家砼攪拌企業、15家水泥磚生產企業、10家預制構件生產企業。該縣拆除違法建筑48處,清理土地面積140.94畝,清理樹木35宗,374.3畝,43.19萬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