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7-05-12 10:23:14
上會46家,其中,25家無條件通過,17家有條件通過,4家被否,否決率為8.7%。
這一組數據,透露出的是截至5月11日,今年以來并購重組申請審核的情況。而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并購重組申請的審核數量同比減少逾五成:去年1月1日到5月11日,證監會審核了99家公司的并購重組申請,其中,5家被否,否決率為5.05%。
在業界看來,并購重組申請的審核數量的大幅減少,源于去年9月份出臺的“史上最嚴”并購重組新規。
2016年6月份,證監會就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并發布了兩則常見問題解答,9月份“史上最嚴”重組新規正式落地。證監會表示,此舉旨在扎緊制度與標準的“籬笆”,給“炒殼”降溫,促進市場估值體系的理性修復,繼續支持通過并購重組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引導更多資金投向實體經濟。
新規出臺并實施后,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上會數量明顯減少,且審核日趨嚴格。并且,這一態勢一直延續至今,并購重組市場遇冷。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對于“跟風式重組”“忽悠式重組”和對規避借殼的“類借殼”重組,監管層的態度也非常明確:那些向一方轉讓上市公司控制權,同時或隨即向非關聯的其他方“跨界”購買大體量資產,新購買的資產與原主業明顯不屬于同行業或上下游,需要從嚴監管。
而新規之下,首例“忽悠式重組”也遭到了監管層的重罰:對九好集團、鞍重股份及主要責任人員在《證券法》規定的范圍內頂格處罰,對違法主體罰款合計439萬元;同時對九好集團造假行為主要責任人員郭叢軍、宋榮生、陳恒文等人采取終身市場禁入以及5年至10年不等的市場禁入。
與此同時,滬深交易所也對多家上市公司的并購重組進行了問詢,內容涉及并購重組的發行價格調整、標的公司行業位置、持續盈利能力、交易安排及其合理性以及專業機構意見等。另外,并購重組標的估值作價情況、后續業績保證措施也是交易所關注的重點。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來看,資本市場監管趨嚴已成常態,并購重組、再融資、信息披露等方面都是證監會嚴整肅清的重點領域。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