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7-05-21 10:25:48
A股定增市場遭到機構冷遇,逐利資金開始瘋狂涌向Pre-IPO,不過值得警惕的是Pre-IPO火爆背后的亂象和估值泡沫也開始浮現。
折價率持續下行,“破定”屢屢出現,原本“躺著賺錢的”A股定增市場遭到機構冷遇,逐利資金開始瘋狂涌向Pre-IPO。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近期部分機構瘋搶新三板優質Pre-IPO項目,卻往往一票難求,甚至有第三方張口索要百萬介紹費。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A股持續調整讓機構參與定增積極性降至冰點,反觀IPO賺錢效應持續火爆。“少部分先知先覺的資金從去年底就開始布局Pre-IPO,但資源有限,如今想分一杯羹已非常困難。”
Pre-IPO火爆背后卻是亂象叢生、泡沫隱現。有企業故意放風“擬IPO”,忽悠投資者做實控人套現出逃的“接盤俠”。業內人士指出,在狂熱投資潮流中需保持警惕,抽絲剝繭識別企業風險,才能避免踩中“雷區”。
定增資金“換擋”Pre-IPO
“最近我們不做A股定增了,你要有好的新三板Pre-IPO項目,可以介紹給我。”日前,廣東某投資公司經理王宏(化名)告訴記者,2014年他負責參與的一個A股上市公司三年期定增項目馬上就要解鎖,結果最近A股跌跌不休,眼看著收益由正轉負。“耗費三年時間反倒被套接近兩成,還不如賭一把Pre-IPO,快的話不要三年就能賺得更多。”
“最近A股定增市場降溫明顯,包括上市公司、機構及部分中介均開始審慎對待。”華南一大型券商機構業務部經理表示,不少股票價格已跌至2015年以來的新低點,定增浮虧大面積出現,導致部分機構“聞定增色變”。
興業證券統計數據顯示,4月A股定增項目發布數僅16宗,同比減少78.08%,募資規模529.47億元,同比減少72.63%。申萬宏源統計顯示,截至5月14日,處于已過會和已獲批的正常待審定增項目共277宗,發行價、發行底價與股價倒掛的項目持續增至98宗,倒掛家數占比35.38%,環比持續增加16.22%,平均倒掛率升至13.81%。
“2月出臺的再融資新規對定增市場影響較大,尤其是以發行期首日定價的規則,打破了以往通過大幅折價獲利的模式,使得A股定增吸引力下降。”深圳一私募合伙人表示,近期不管是定價定增項目還是競價定增項目,折價都在持續縮窄,導致定增套利空間持續縮小,已難以帶來高度參與的熱情。
在A股定增市場遇冷的情況下,跟王宏一樣心態的投資經理并不在少數。記者采訪了解到,僅深圳最近就有不少私募已改變策略,對A股定增項目敬而遠之,反而開始到處尋找優質的擬IPO項目,準備“重倉”殺入。還有不少公募也開始打退堂鼓,將資金轉投Pre-IPO品種。
“隨著IPO的提速,近來IPO平均所需總時長已明顯下降。”上述私募合伙人表示,以往一個項目從報材料到拿到批文,平均所需時間為2至3年,最終成功實現IPO往往需要數年時間,“但這段時間以來,這個周期縮短為一年半至兩年。”
“上IPO后企業估值水平會大幅提升,不少投資者都能獲得少則數倍多則十幾倍的回報,這些因素都刺激逐利資金涌向Pre-IPO品種。”該合伙人表示。
“花式”打新一票難求
由于新三板被譽為“上市種子庫”,一些新三板Pre-IPO項目成為逐利資金優選對象。Wind數據顯示,按照2016年業績統計,凈利潤超過2000萬元的新三板掛牌公司共有1984家。而截至目前,已有80多家新三板企業IPO申請獲證監會受理,同時公告接受IPO輔導的企業超過400家。
北京一家大型私募在深圳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此前他主要將精力放在參與深圳上市公司的定增項目,但2月再融資新規出臺后,他就牽頭成立了兩只新三板Pre-IPO基金。“開始還募不滿資金,結果到了四月中下旬,過來咨詢的人突然增多,甚至有之前明確拒絕過的客戶要求入伙。不到兩個星期,資金缺口就全部填滿。”
該負責人介紹,最近像他旗下基金這樣情況的不在少數。“很多原本打算投向A股定增的資金,開始涌入新三板Pre-IPO市場,這個現象最近尤其突出。”
“目前投資Pre-IPO,就相當于‘花式’打新。”該負責人表示,此前,投資機構參與新三板投資不踴躍,與交投不活躍、擔心無法順利退出有較大關系。但隨著IPO提速,退出方向逐步明確,新三板Pre-IPO股權投資變得火熱。
今年以來,新三板過會企業數量明顯增加——5月10日,新三板企業佩蒂股份成功過會,成為2017年以來第六家過會的新三板企業,進一步引爆了新三板Pre-IPO投資的熱情。
某私募機構總經理告訴記者,今年來,越來越多資金涌入新三板投資優質標的。“這種現象愈演愈烈,優質標的被搶得很厲害。”
在Pre-IPO投資熱潮之下,雖然新三板整體“融資難”的境況尚未見轉機,但該市場里的擬IPO企業定增卻很搶手,一票難求并不鮮見。王宏透露,此前有一家新三板創新層企業發布定增預案,他聯系上公司時卻被告知額度已被搶完。“結果深圳一家跟這家公司關系非常緊密的第三方機構找上門,說手里還有3000萬元的定增額度,如果需要,可以只收取100萬元的介紹費。”
亂象叢生泡沫隱現
在市場各方紛紛加大新三板Pre-IPO投資時,其背后的亂象和估值泡沫也開始浮現。
“不少新三板公司借機炒作,機構要防止‘踩雷’。”某中小型券商新三板業務負責人表示,部分公司暫未達到IPO條件也宣布進行上市輔導,甚至故意對外大肆宣傳,實際上是為大股東或實控人套現離場招攬“接盤俠”。
“公司接受上市輔導并不意味著未來一定會IPO,需警惕少數非優質公司借IPO題材吸引投資者介入,達到提升股價或大股東順勢退出的目的。”該負責人提醒,擬IPO企業并非都能成功上市,依然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
王宏則對當前的新三板Pre-IPO估值泡沫比較擔憂。“現在A股部分中小創股票已經跌到20倍左右市盈率,但是Pre-IPO階段大家瘋狂搶項目,將擬IPO企業估值推得越來越高,現在基本都在20倍以上,甚至有的出現了一二級市場價格倒掛的現象。我覺得這過于狂熱了。”
在他看來,目前A股二級市場尤其是中小創,估值中樞還存在較大的下調壓力。“這代表著未來的退出收益在下滑,但現在投資估值在飛速上升,這里面肯定有風險。”
“在投資之前,一定會對投資標的進行詳細的盡職調查。”王宏介紹經驗,還是要多看少動,對企業進行抽絲剝繭般的研究,只投自己看得懂的項目。“我對于價格太高的項目以看為主,一般不會投。”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