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資訊

每經網首頁 > 資訊 > 正文

多只信托產品被困新三板 如何退出成難題

華夏時報 2017-06-04 11:08:41

隨著2015年年中資本市場斷崖式暴跌,新三板也發生“巨震”,加之新三板流動性差,使得眾多信托產品被困“圍城”。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2015年可謂是新三板“野蠻生長”的一年。新三板市場一度掀起“暴漲暴利”的神話,也引來多家信托公司入市。尤其是中建投信托在2015年年初推出首只新三板信托產品——“中建投·新三板投資基金集合資金信托計劃1號(鼎鋒資產)”之后,更是快馬加鞭連續推出多款新三板集合信托產品。截至目前,中建投信托處于存續狀態的產品至少有8只。

新三板信托產品投資范圍主要集中于新三板市場的各類產品,包括新三板已掛牌企業發行的存量股票、定向增發、并購、優先股、可轉債,新三板擬掛牌企業股權等。雖然投向的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市場,但不論是新三板產品的發行速度和數量規模,還是投資收益都與資本市場的波動緊密相連。

隨著2015年年中資本市場斷崖式暴跌,新三板也發生“巨震”,加之新三板流動性差,使得眾多信托產品被困“圍城”。

流動性難題

據Wind數據顯示,自2015年起,共有16家信托公司推出52款新三板信托產品,到了2016年6月份以后,再無信托計劃冠以“新三板信托”之名發行。信托公司在新三板“淘金”之路被掐斷。

一位大型信托公司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現在信托計劃投資新三板基本沒有了,以后或許還有投資空間,估計到時候再啟動。”

“現在新三板政策不及預期。2014年新三板開始擴容,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勵中小企業掛牌新三板,各級地方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的補貼政策,經過兩三年的發展,新三板企業規模突破萬家。在2015年高峰時,就連股轉系統也鼓勵券商申報,對掛牌企業的審核不夠嚴,導致很多缺乏持續經營能力的企業掛牌,造成了現在的‘堰塞湖’。”一位新三板投資人士表示。

在他看來,本來要進行的集中競價交易也因為A股市場的異常波動停止了,為了提高市場流動性的做市交易也淪為了雞肋,每家券商不是去對企業進行價值判斷,而僅僅靠比誰拿的價格更低去為企業進行做市交易,導致很多做市企業并不真正具備價值投資。且當初進行制度設計時,對機構投資者的退出通道機制的設計也過于粗糙。導致很多機構的投資無法順暢退出,大宗交易通道遲遲不能打通。

本報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在52款新三板信托產品中,僅有8只產品終止,還有44只信托產品處于存續狀態,其中就包括中建投信托的8款產品。

此外,由譽全資本擔任投資顧問的外貿信托“萬思艾瑞斯1號新三板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也現身包括智立醫學、了望股份、乾元澤孚、萬綠生態、中源股份、力合節能等多家新三板掛牌公司的前十大股東,真可謂“炒股炒成大股東”。

從存續期來看,信托計劃期限3年,其中投資期2年,退出期1年。也就是說,這些新三板信托產品幾乎都將面臨到期結算問題。

一位信托業人士認為:“新三板的流動性差會影響這些信托產品的退出,尤其是兩年到期的。一般合同有緩沖條款,但是它和二級股票停牌不同,只要它降價還是有市場流動性的,但信托公司一般不愿意,所以合同層面即使有緩沖也存在壓力。”

事實上,由于“500萬元”的準入門檻較高,參與新三板市場的投資者有限,新三板的流動性差由來已久。

數據顯示,2017年一季度,在新三板掛牌3個月以上的10090家企業中,6637家未發生交易,占比65.78%;占比13.4%的企業3個月內交易不到5日。每天都有交易的企業只有93家,占比僅為0.9%。

退出機制待解

但就短期來說,若是新三板市場的流動性問題無法解決,未來一段時期,仍在運行中的新三板信托計劃將面臨退出困難的問題。

一位券商投行部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投資新三板最主要的風險還是流動性的問題,現在整個市場不好,新三板也難獨翻身,還是要看企業本身是不是好企業。”

根據《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分層管理辦法(試行)》,目前市場分為創新層和基礎層,符合盈利能力強、增長快等三套標準的企業入選創新層。根據制度安排,分層推出以后,創新層企業將有望在逐步推行實施雙創債融資、促進集合競價和大宗交易等方面享受進一步的政策紅利。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5月31日,新三板共有11244家掛牌公司。近日,新三板公布了2017年創新層正式名單,共計有1329家企業入圍。主要集中在制造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幾大領域。

重慶信托認為隨著注冊制、深港通、新三板新政等一系列資本市場制度紅利的釋放,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空間將進一步打開,通過拓寬與券商、基金公司等機構合作,信托公司在定增、新三板等資本市場細分業務領域具有發展前景。

此外,四川信托也較早地把對資本市場布局定位為公司的重要戰略之一。目前,四川信托還在運行中的新三板產品包括盛世景1號新三板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等。

4月28日,證監會發布了雙創債征求意見稿,其中提到“轉股條款”的設置。“轉股條款”讓雙創債本質上成為了“可轉債”。如果債轉股在創新層企業中大面積推開,不僅可以為這些信托計劃退出提供標準化渠道,還可以為中小創業企業打開便捷的融資大門。

責編 曾艷艷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2015年可謂是新三板“野蠻生長”的一年。新三板市場一度掀起“暴漲暴利”的神話,也引來多家信托公司入市。尤其是中建投信托在2015年年初推出首只新三板信托產品——“中建投·新三板投資基金集合資金信托計劃1號(鼎鋒資產)”之后,更是快馬加鞭連續推出多款新三板集合信托產品。截至目前,中建投信托處于存續狀態的產品至少有8只。 新三板信托產品投資范圍主要集中于新三板市場的各類產品,包括新三板已掛牌企業發行的存量股票、定向增發、并購、優先股、可轉債,新三板擬掛牌企業股權等。雖然投向的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市場,但不論是新三板產品的發行速度和數量規模,還是投資收益都與資本市場的波動緊密相連。 隨著2015年年中資本市場斷崖式暴跌,新三板也發生“巨震”,加之新三板流動性差,使得眾多信托產品被困“圍城”。 流動性難題 據Wind數據顯示,自2015年起,共有16家信托公司推出52款新三板信托產品,到了2016年6月份以后,再無信托計劃冠以“新三板信托”之名發行。信托公司在新三板“淘金”之路被掐斷。 一位大型信托公司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現在信托計劃投資新三板基本沒有了,以后或許還有投資空間,估計到時候再啟動。” “現在新三板政策不及預期。2014年新三板開始擴容,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勵中小企業掛牌新三板,各級地方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的補貼政策,經過兩三年的發展,新三板企業規模突破萬家。在2015年高峰時,就連股轉系統也鼓勵券商申報,對掛牌企業的審核不夠嚴,導致很多缺乏持續經營能力的企業掛牌,造成了現在的‘堰塞湖’。”一位新三板投資人士表示。 在他看來,本來要進行的集中競價交易也因為A股市場的異常波動停止了,為了提高市場流動性的做市交易也淪為了雞肋,每家券商不是去對企業進行價值判斷,而僅僅靠比誰拿的價格更低去為企業進行做市交易,導致很多做市企業并不真正具備價值投資。且當初進行制度設計時,對機構投資者的退出通道機制的設計也過于粗糙。導致很多機構的投資無法順暢退出,大宗交易通道遲遲不能打通。 本報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在52款新三板信托產品中,僅有8只產品終止,還有44只信托產品處于存續狀態,其中就包括中建投信托的8款產品。 此外,由譽全資本擔任投資顧問的外貿信托“萬思艾瑞斯1號新三板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也現身包括智立醫學、了望股份、乾元澤孚、萬綠生態、中源股份、力合節能等多家新三板掛牌公司的前十大股東,真可謂“炒股炒成大股東”。 從存續期來看,信托計劃期限3年,其中投資期2年,退出期1年。也就是說,這些新三板信托產品幾乎都將面臨到期結算問題。 一位信托業人士認為:“新三板的流動性差會影響這些信托產品的退出,尤其是兩年到期的。一般合同有緩沖條款,但是它和二級股票停牌不同,只要它降價還是有市場流動性的,但信托公司一般不愿意,所以合同層面即使有緩沖也存在壓力。” 事實上,由于“500萬元”的準入門檻較高,參與新三板市場的投資者有限,新三板的流動性差由來已久。 數據顯示,2017年一季度,在新三板掛牌3個月以上的10090家企業中,6637家未發生交易,占比65.78%;占比13.4%的企業3個月內交易不到5日。每天都有交易的企業只有93家,占比僅為0.9%。 退出機制待解 但就短期來說,若是新三板市場的流動性問題無法解決,未來一段時期,仍在運行中的新三板信托計劃將面臨退出困難的問題。 一位券商投行部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投資新三板最主要的風險還是流動性的問題,現在整個市場不好,新三板也難獨翻身,還是要看企業本身是不是好企業。” 根據《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分層管理辦法(試行)》,目前市場分為創新層和基礎層,符合盈利能力強、增長快等三套標準的企業入選創新層。根據制度安排,分層推出以后,創新層企業將有望在逐步推行實施雙創債融資、促進集合競價和大宗交易等方面享受進一步的政策紅利。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5月31日,新三板共有11244家掛牌公司。近日,新三板公布了2017年創新層正式名單,共計有1329家企業入圍。主要集中在制造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幾大領域。 重慶信托認為隨著注冊制、深港通、新三板新政等一系列資本市場制度紅利的釋放,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空間將進一步打開,通過拓寬與券商、基金公司等機構合作,信托公司在定增、新三板等資本市場細分業務領域具有發展前景。 此外,四川信托也較早地把對資本市場布局定位為公司的重要戰略之一。目前,四川信托還在運行中的新三板產品包括盛世景1號新三板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等。 4月28日,證監會發布了雙創債征求意見稿,其中提到“轉股條款”的設置。“轉股條款”讓雙創債本質上成為了“可轉債”。如果債轉股在創新層企業中大面積推開,不僅可以為這些信托計劃退出提供標準化渠道,還可以為中小創業企業打開便捷的融資大門。
信托產品 流動性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久久精品视频重口 | 久久做品人人做人人综合 | 日本在线中文字幕第一视频 | 最新国产午夜福利 | 偷拍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五月丁香视频国产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