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6-15 19:11:47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江月
每經記者 江月 每經編輯 肖鴻月
近期有個特殊的日子,大家還記得不?上證綜指創下5178.19點的牛市高點,隨后急轉直下持續調整,截至今年6月12日,剛好整整兩年。這兩年當中,有的基金及時控制了凈值的跌勢,震蕩向上;有的卻一虧再虧,難見光明。
漲對應的是收益,跌對應的是風險。但收益并不會讓我們成長,風險才是投資當中不可或缺的教育課——畢竟我們常常犯的錯誤就是,只看收益,不顧風險。
回撤率就是這樣的一個考量風險的重要指標。但絕大多數時候,它的導向性似乎都被收益率掩蓋了。今天的從零開始講投資,我們就來說說回撤率。
回撤率,是指在某一段時期內產品凈值從最高點開始回落到最低點的幅度,說白了就是虧損幅度。這是一個歷史指標,比較的是基金過往凈值。
平均回撤率可以看出一只基金“穩不穩”;而最大回撤率則表明它過去的最高風險值是多少,其是指在選定周期內任一歷史時點往后推,產品凈值走到最低點時的收益率回撤幅度的最大值,或者說是,統計期內買入產品后可能出現的最大虧損值,簡單來說即投資者買入基金后可能出現的最壞狀況。
以今年以來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為例。截至6月14日,混合型基金最大回撤率為33.31%,回撤率超過20%的共有24只。而主動管理型股票基金中,回撤率超過20%的有兩只。這個數字相比起收益率來說,還是相當冰冷的。
我們可以舉例說明最大回撤的算法。假設某基金最高凈值為1.2430元,從最高點往后推,最低凈值為1.1520元,計算下來差額為0.091,差額和最高凈值的百分比為-7.32%,這個數字就是這只基金成立以來的最大回撤率。
計算公式如下:X為第N天的產品凈值,Y則是N后面某一天的產品凈值,回撤率=(Y-X)/X。
巴菲特曾說過,“投資首要的是保本”。這就意味著,選基金并不是看相關基金在網站的收益排行,亦或是投資的熱門板塊,首要的是判斷其風控能力到底如何,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在股市出現大跌時,基金的最大回撤表現正是觀察他們風控水平的最好機會。從長期來看,只會一味進攻但風控能力不好的基金或許并能真正算得上好基金。回撤過大,其實是現有權益類產品的重要缺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