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7-13 23:41:24
每經編輯 杜冉樂
每經記者 杜冉樂 每經編輯 曾健輝
雖然調控在全國樓市蔓延,但對于一部分房企來說,卻又是一件幸運事。如主戰場在西南的云南大型房企俊發地產,其受益于熱點城市在調控下需求外溢的作用較為顯著。
近日,克而瑞發布的數據顯示,在房企200強銷售榜上,恒大、萬科與碧桂園進入3000億元銷售量級,加上綠地、保利、融創等4家,一共7家達到千億級。而去年全年,千億級房企也才12家。
地產巨無霸固然容易受到更多關注,但房地產的行業支柱地位,使得中小房企仍有充當“黑馬”實現逆襲的機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俊發地產上半年實現銷售140.4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76.4億元幾乎翻倍,排名也大幅提升。
除了行業變局的利好之外,這家滇派房企又是如何實現逆襲的?對于如地產大咖丁祖昱所預言的“三四線這輪行情難以持續”,俊發地產又將如何突破投資布局的局限性?
高層震蕩疊加三四線行情
從克而瑞發布的上半年數據來看,按照俊發地產140.4億元銷售額計算,已進入全國房企第56位,而去年同期僅排名在85位,向前晉升近30個名次。
上述銷售業績與俊發地產多布局在二、三線城市密切相關,但其重心仍在云南,尤其是昆明。根據昆明銳理最新數據,今年上半年昆明商品住宅、商業、辦公和車庫累計銷售69176套、578.31萬平方米,與去年上半年相比,成交套數和面積雙雙上漲,漲幅分別為35.3%、38.5%。
上述機構數據還顯示,上半年昆明商品房成交金額也大漲52.9%,達到560.51億元,成交均價同比增長10.4%至9692元/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成交均價9780元/平方米。
記者注意到,受益于去年樓市整體向上,俊發地產去年全年銷售金額為190.1億元,排名第86位;這相比2015年銷售金額107.5億元且排名第94位已有提升。
對于俊發地產,這家早些年就想上市的中型房企一度雄心勃勃。從地產時間軸上來看,明源地產研究院2013年曾披露過俊發地產一組數據:2006年銷售額30億元,2009年超60億元,2012年破100億元,2013年計劃200億元,2015年力爭500億元。
從房企標桿來說,過了百億就要加速擴張,比如萬科2004年突破百億元,2010年進入千億元。按照計劃,俊發2013年~2015年3年必須實現每年50%的復合增長率。
記者注意到,2013年以來,俊發除了加碼云南拿地之外,還一度把觸角伸向成都、貴陽,海南和西安等,結果在上述重要節點并未完成既定目標。
云南房地產界一位資深大佬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當時俊發是步子邁大了,但內功沒練好。
俊發的問題在2015年底及2016年陸續爆發,比如從龍湖挖來高管周德康擔任公司CEO,但不到半年即離職,俊發老臣趙彬去年8月也低調離職并投奔紅星地產。不久,俊發地產內部曝出營銷腐敗案,分管營銷的副總裁徐麗被停職。當時,俊發地產相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俊發正在變革路上,重新上路。
重整地產體系雄心不減
深居俊發幕后操控的集團實際掌舵人李俊,曾以萬科創始人王石為企業家偶像及追隨者,去年初突然走到臺前,親自擔綱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步入中年的李俊,已不再是早些年外人眼中的“懵懂少年”,他提出俊發地產5年戰略計劃,還明確稱今年是品質提升年。此番舉措一出,外界不禁刮目相看。
俊發地產上述負責人說,不變革,只有等死。在其看來,要變的不僅是團隊,還要打造標準化體系,目的就是拋棄粗放,精細化管理與服務。
今年初,俊發對外高調招兵買馬,涉及地產、物業與建設三個板塊,總計200多個職位,尤其是俊發管理精英招募計劃備受外界關注,因為這事關其后續能否實現快速規模擴張。
記者梳理資料發現,與往常不同的是,李俊年初以來先后造訪了易居、鏈家等中介大鱷,并公開表示面對行業的巨大變化,企業應該積極實現橫向聯動,發揮數據時代的優勢,整合并借助行業資源,推動自身的發展。
在俊發地產年中報告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俊發地產副總裁張福勇表示,下半年會集中力量深化產品標準化和管理標準化,為產品品質和工程質量提供切實保障。俊發地產營銷管理中心總經理王瑤表示,要對標一線房企,達到管理統一口徑,規范流程、加強內控、提高集團營銷費用使用費效率等。
俊發地產官網顯示,除了昆明、大理、麗江等云南重點城市以及早些年就進入的成都、貴陽之外,公司業務還拓展到了上海、杭州以及海外的新加坡和泰國。
去年底,李俊在上海某大型金融論壇上曾公開透露,2016年俊發僅在云南,就并購了價值600億元貨值的項目。
據俊發地產官網介紹稱,其并購主要以“政府推薦”和“金融合作”等多種方式實現,模式是通過政府的政策指引,并購、整合運營困難的“城市更新”項目,充分發揮技術優勢進行資源整合;通過與金融機構“強強聯合”,重組不良資產,盤活項目。
記者注意到,俊發地產位于上海的項目位于青浦區徐涇板塊,也是早在2014年上海市啟動的第一批35個城中村改造項目之一,項目合作方包括上海燦輝投資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