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對華“301調查” 前白宮貿易顧問也看不下去了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8-20 23:52:41

北京時間8月19日上午(美國東部時間8月18日下午),美國正式對華發起“301調查”。專家表示,特朗普政府對華發動“301調查”,目的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轉移國內矛盾焦點。其次,是把“301調查”作為中美博弈的工具,寄希望于通過這種做法給中國施壓,從而在博弈中獲得更多籌碼。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賈運可 實習編輯 方芳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賈運可 實習編輯 方芳

北京時間8月19日上午(美國東部時間8月18日下午),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發表聲明,宣布在涉及技術轉讓、知識產權和創新的領域對中國正式啟動貿易調查,即所謂的“301調查”。

8月15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曾指出,“301”制度自面世以來,就具有濃厚的單邊主義色彩,一直為其他國家所反對。美方已經向國際社會作過承諾,以符合世貿規則的方式執行該制度。“我們認為,美方應該嚴守承諾,不要成為多邊規則的破壞者。”

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特朗普政府對華發動“301調查”,目的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轉移國內矛盾焦點。其次,是把“301調查”作為中美博弈的工具,寄希望于通過這種做法給中國施壓,從而在博弈中獲得更多籌碼。《人民日報》日前援引美國專家的話稱,特朗普政府對華啟動“301調查”不會帶來任何積極的結果。

“301調查”違背世貿規則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余淼杰表示,“301調查”分為幾個版本,特朗普政府現在對中國實施的是“特別301”。基本內容為,“如果美國裁定本國的知識產權在國際貿易中受到了相當的損害,則美國有權單方面對貿易國啟動貿易調查。一旦論證坐實,則可以對貿易國征收高關稅或實行其他非關稅壁壘。”

“美國這樣做,首先在法理上站不住。WTO(世界貿易組織)明文規定,國際貿易中,出現任何不公平貿易行為,一方可到WTO爭端解決委員會‘擊鼓鳴冤’,爭端解決委員會保證18個月內作出最終裁決。美國如果單方對華啟動‘301調查’,等于違背國際經貿規則,無視國際經貿協議。”余淼杰指出。

張建平認為,“301調查”是一根生銹的“大棒”,它誕生于冷戰時期,在上世紀80年代的美日貿易糾紛中被多次使用,并曾引發國際社會強烈不滿。“它依據美國國內法,是WTO成立之前的美國貿易執法工具。WTO成立以后,這一條款在美國已被漸漸棄用。”

今年以來,隨著中美“百日計劃”取得先期成果,中國相繼放開對美國牛肉、大米的進口限制,中美經貿關系呈現良性互動狀態。那么,特朗普政府為何選擇此時對我國啟動“301調查”呢?

中國前駐舊金山、紐約總領館經濟商務參贊何偉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特朗普上臺以來,反復強調中美之間的貿易逆差。從當前來看,美國政府還未找到一個合適的方法對此加以緩解。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美商品貿易進出口額為2682.33億美元,同比增長14.5%。其中,中國出口1928.8億美元,同比增長12.6%;中國進口753.53億美元,同比增長19.8%。由此計算,美方商品貿易逆差達到1175.27億美元。單月來看,6月份美國對中國商品貿易逆差為253.98億美元。

曾五次對華進行“301調查”

美國對華發動“301調查”,哪些產業可能最先受到沖擊?對此,興業研究報告曾預測,如果“301調查”最終付諸行動,半導體、醫療設備、電子行業、電動車、智能制造及通訊工具等領域大概率會中招。

值得注意的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美國歷史上曾對中國進行過五次“301調查”,其中三次聚焦知識產權領域。1990年起,美國將中國列入“優先觀察國名單”,并分別在1991年4月、1994年6月以及1996年4月三次使用“特別301條款”對中國知識產權實施“特別301調查,最終通過談判分別達成了三個知識產權協議。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當地時間8月18日發表的聲明中也指出,將調查中國政府在技術轉讓、知識產權、創新等領域的實踐、政策和做法是否不合理或具歧視性,以及是否對美國商業造成負擔或限制。

張建平告訴記者,中國是制造業大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有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美國抓住中國知識產權方面的漏洞大做文章,不僅僅是一個貿易層面的問題,還是中美綜合博弈當中的一個部分。”

除了知識產權調查外,1991年10月美國還對中國發起了市場準入的“301調查”,為期12個月,主要針對中國對美國商品進入中國市場設置不公平壁壘問題,在1992年談判達成協議。2010年10月,美國針對中國清潔能源政策措施啟動“301調查”,最終通過談判達成合意。

此外,國聯證券研報顯示,中國并不是唯一被美國“301調查”盯上的國家。比如,1989年美國針對日本的衛星、超級計算機和木材制品啟動了“超級301條款”,將其列入重點觀察名單;1994年,美國再次啟用“超級301條款”,對日本產品進入美國征收懲罰性關稅,并將貿易制裁措施延長至1997年。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最新發布的《2017年特別301報告》中,把中國、印度等11個國家列入“優先觀察國名單”,中國在11個優先觀察國家中被放在了最前面。

專家:施壓、要價成分更多

余淼杰日前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301調查”是特朗普在錯誤的時間、以錯誤的方式、和錯誤的對手下了一著臭棋。

“首先,美國對中國發動‘301調查’違背國際經貿規則,無視國際經貿協議,必將遭到其他國家反對。其次,中方必定會有理有節地進行回應。比如對美國進口農產品——雞禽、牛肉等進行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此外,目前美方對華是服務貿易順差,中方若在醫療、旅游、航運等行業對美進行必要的貿易限制,美國必將遭受巨大損失。”余淼杰認為。

記者發現,此次特朗普對華發動“301調查”,也引起美國貿易專家的擔憂。

據《人民日報》8月20日報道,美國前白宮貿易顧問、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查德·鮑恩認為,美國政府使用一項過時、單邊的美國貿易法條款對華啟動“301調查”,其代價是巨大的,只會讓中美貿易情況更加糟糕。

在鮑恩看來,政府在“301調查”中充當了多重角色:充當警察,確定外國政府的罪行;充當檢察官,提出法律論據;充當陪審團,裁決證據;充當法官,判處外國對美國進行報復性處罰。“這是存在嚴重問題的。”他說,如果美國政府想要合法解決對華貿易的不滿,應促成與中國達成一項新的、可執行的長期貿易協議。

《人民日報》文章中還提到,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另一位高級研究員卡洛琳·弗洛伊德也認為,對華啟動“301調查”不會帶來任何積極的結果,一旦引發貿易報復措施,美國企業利益也將受損。

張建平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美方啟動的“301調查”需要經過發起調查、磋商、貿易代表裁定等過程,歷時將近一年。“在這個過程當中,美方掌握主動權,隨時可以進行靈活變動。目前來看,特朗普政府也還并未付諸行動,所以施壓、要價的成分更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張懷水每經編輯賈運可實習編輯方芳 北京時間8月19日上午(美國東部時間8月18日下午),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發表聲明,宣布在涉及技術轉讓、知識產權和創新的領域對中國正式啟動貿易調查,即所謂的“301調查”。 8月15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曾指出,“301”制度自面世以來,就具有濃厚的單邊主義色彩,一直為其他國家所反對。美方已經向國際社會作過承諾,以符合世貿規則的方式執行該制度。“我們認為,美方應該嚴守承諾,不要成為多邊規則的破壞者。” 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特朗普政府對華發動“301調查”,目的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轉移國內矛盾焦點。其次,是把“301調查”作為中美博弈的工具,寄希望于通過這種做法給中國施壓,從而在博弈中獲得更多籌碼。《人民日報》日前援引美國專家的話稱,特朗普政府對華啟動“301調查”不會帶來任何積極的結果。 “301調查”違背世貿規則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余淼杰表示,“301調查”分為幾個版本,特朗普政府現在對中國實施的是“特別301”。基本內容為,“如果美國裁定本國的知識產權在國際貿易中受到了相當的損害,則美國有權單方面對貿易國啟動貿易調查。一旦論證坐實,則可以對貿易國征收高關稅或實行其他非關稅壁壘。” “美國這樣做,首先在法理上站不住。WTO(世界貿易組織)明文規定,國際貿易中,出現任何不公平貿易行為,一方可到WTO爭端解決委員會‘擊鼓鳴冤’,爭端解決委員會保證18個月內作出最終裁決。美國如果單方對華啟動‘301調查’,等于違背國際經貿規則,無視國際經貿協議。”余淼杰指出。 張建平認為,“301調查”是一根生銹的“大棒”,它誕生于冷戰時期,在上世紀80年代的美日貿易糾紛中被多次使用,并曾引發國際社會強烈不滿。“它依據美國國內法,是WTO成立之前的美國貿易執法工具。WTO成立以后,這一條款在美國已被漸漸棄用。” 今年以來,隨著中美“百日計劃”取得先期成果,中國相繼放開對美國牛肉、大米的進口限制,中美經貿關系呈現良性互動狀態。那么,特朗普政府為何選擇此時對我國啟動“301調查”呢? 中國前駐舊金山、紐約總領館經濟商務參贊何偉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特朗普上臺以來,反復強調中美之間的貿易逆差。從當前來看,美國政府還未找到一個合適的方法對此加以緩解。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美商品貿易進出口額為2682.33億美元,同比增長14.5%。其中,中國出口1928.8億美元,同比增長12.6%;中國進口753.53億美元,同比增長19.8%。由此計算,美方商品貿易逆差達到1175.27億美元。單月來看,6月份美國對中國商品貿易逆差為253.98億美元。 曾五次對華進行“301調查” 美國對華發動“301調查”,哪些產業可能最先受到沖擊?對此,興業研究報告曾預測,如果“301調查”最終付諸行動,半導體、醫療設備、電子行業、電動車、智能制造及通訊工具等領域大概率會中招。 值得注意的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美國歷史上曾對中國進行過五次“301調查”,其中三次聚焦知識產權領域。1990年起,美國將中國列入“優先觀察國名單”,并分別在1991年4月、1994年6月以及1996年4月三次使用“特別301條款”對中國知識產權實施“特別301調查,最終通過談判分別達成了三個知識產權協議。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當地時間8月18日發表的聲明中也指出,將調查中國政府在技術轉讓、知識產權、創新等領域的實踐、政策和做法是否不合理或具歧視性,以及是否對美國商業造成負擔或限制。 張建平告訴記者,中國是制造業大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有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美國抓住中國知識產權方面的漏洞大做文章,不僅僅是一個貿易層面的問題,還是中美綜合博弈當中的一個部分。” 除了知識產權調查外,1991年10月美國還對中國發起了市場準入的“301調查”,為期12個月,主要針對中國對美國商品進入中國市場設置不公平壁壘問題,在1992年談判達成協議。2010年10月,美國針對中國清潔能源政策措施啟動“301調查”,最終通過談判達成合意。 此外,國聯證券研報顯示,中國并不是唯一被美國“301調查”盯上的國家。比如,1989年美國針對日本的衛星、超級計算機和木材制品啟動了“超級301條款”,將其列入重點觀察名單;1994年,美國再次啟用“超級301條款”,對日本產品進入美國征收懲罰性關稅,并將貿易制裁措施延長至1997年。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最新發布的《2017年特別301報告》中,把中國、印度等11個國家列入“優先觀察國名單”,中國在11個優先觀察國家中被放在了最前面。 專家:施壓、要價成分更多 余淼杰日前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301調查”是特朗普在錯誤的時間、以錯誤的方式、和錯誤的對手下了一著臭棋。 “首先,美國對中國發動‘301調查’違背國際經貿規則,無視國際經貿協議,必將遭到其他國家反對。其次,中方必定會有理有節地進行回應。比如對美國進口農產品——雞禽、牛肉等進行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此外,目前美方對華是服務貿易順差,中方若在醫療、旅游、航運等行業對美進行必要的貿易限制,美國必將遭受巨大損失。”余淼杰認為。 記者發現,此次特朗普對華發動“301調查”,也引起美國貿易專家的擔憂。 據《人民日報》8月20日報道,美國前白宮貿易顧問、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查德·鮑恩認為,美國政府使用一項過時、單邊的美國貿易法條款對華啟動“301調查”,其代價是巨大的,只會讓中美貿易情況更加糟糕。 在鮑恩看來,政府在“301調查”中充當了多重角色:充當警察,確定外國政府的罪行;充當檢察官,提出法律論據;充當陪審團,裁決證據;充當法官,判處外國對美國進行報復性處罰。“這是存在嚴重問題的。”他說,如果美國政府想要合法解決對華貿易的不滿,應促成與中國達成一項新的、可執行的長期貿易協議。 《人民日報》文章中還提到,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另一位高級研究員卡洛琳·弗洛伊德也認為,對華啟動“301調查”不會帶來任何積極的結果,一旦引發貿易報復措施,美國企業利益也將受損。 張建平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美方啟動的“301調查”需要經過發起調查、磋商、貿易代表裁定等過程,歷時將近一年。“在這個過程當中,美方掌握主動權,隨時可以進行靈活變動。目前來看,特朗普政府也還并未付諸行動,所以施壓、要價的成分更多。”
301調查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中文欧美日韩在线 | 欲香欲色天天综合久久 | 日本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 中文字幕乱老妇女一视频 | 午夜宅男永久在线观看 | 欧美精品国产免费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