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8-21 21:40:10
8月21日,華潤啤酒(00291,HK)發布公告,截至2017年6月30日止,華潤啤酒控股有限公司連同其附屬公司(統稱華潤集團)未經審核綜合營業額達157.74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長3.7%,公司股東應占凈利達約11.7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上升93.4%。
報告期內,集團啤酒銷量至約630.6萬千升,較去年同期上升2.9%,表現優于行業平均水平,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提升;銷售單價較去年同期上升0.8%,其中行銷全國的雪花Snow啤酒銷量占集團啤酒總銷量約90%。
每經編輯 孫嘉夏 陳祺欣
每經記者 孫嘉夏 實習記者 陳祺欣
公開資料顯示,自2014年至2016年,華潤啤酒控股有限公司的營業額分別對應為1337.57億元人民幣、1068.72億元、286.94億元(出售完非啤酒業務后,剩下即全部為啤酒業務),包括“已終止經營之業務”產生的營業額以及對銷業務間之交易;對應產生的凈利分別為-1.28億元、-41.18億元、6.29億元,包括“已終止經營之業務”產生的凈利。華潤集團于2015年9月1日出售其非啤酒業務,成功轉型為一家專注于啤酒業務的上市公司,其出售業務按香港財務報告準則被列作“已終止經營之業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4年、2015年集團凈利潤虧損主要來自其“已終止經營之業務”,其“持續經營之業務”,即“啤酒業務”,2014年至2016年對應的營業額分別為273.13億元、279.59億元、286.94億元,對應產生的凈利潤分別為5.78億元、6.67億元和6.29億元,雖有小幅變動,但整體呈上升趨勢。
而位居國產啤酒市場排行前列的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燕京啤酒中,除華潤啤酒營業額和凈利有所上升,其余兩家均呈現不同程度的營收和凈利潤雙下滑態勢。
據青島啤酒2016年年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同比下降5.5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39.09%。記者查閱近三年年報發現,2014年至2016年,青島啤酒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90.49億元、276.35億元、261.06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對應為19.9億元、17.13億元和10.43億元。
而燕京啤酒2014至2016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35.04億元、125.38億元、115.73億元,凈利潤分別對應為7.26億元、5.87億元、3.12億元。與華潤啤酒相比,青島啤酒與燕京啤酒的營收和凈利下滑可謂明顯。
據了解,華潤集團于2016年10月11日完成收購華潤雪花啤酒有限公司49%股權后,其所帶來的裨益于2017年上半年開始全面反映。在中期業績報告中,華潤啤酒明確表示,完成收購后,公司應占華潤雪花啤酒的利潤由2016年上半年的51%增加至2017年上半年的100%,因而公司股東應占綜合凈利較去年同期上升93.4%;此外公司表現優于行業平均水平,主要在于持續深化品牌推廣和市場拓展,擴大了市場覆蓋率,同時中高檔啤酒銷量保持增長。
此外,華潤啤酒稱,將尋求通過并購來保持市場領先地位。通過觀察華潤啤酒的成長史,《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這家雪花啤酒的生產商致力于通過收購小型競爭對手來保持其市場領先地位。據智通財經網報道,自1994年以來,華潤集團先后并購了錢江啤酒、雪地啤酒、清源啤酒銀燕啤酒等地方性啤酒企業,通過不斷的整合成為國內最大的啤酒商之一。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華潤啤酒作為國內啤酒行業老大,其體量已達到最大化,形成了規模效應;另外華潤的整體成本已達最優,一旦達到某個臨界點后,其體量跟利潤就顯得最大化,進一步拉開了和青島啤酒以及燕京啤酒的差距。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國產啤酒產量自2014年至2016年已經連續呈三年同比下滑。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至2016年全國啤酒產量分別為4921.85萬千升、4715.70萬千升、4506.40萬千升,與此同時2016年啤酒行業的綜合產能利用率僅達59%,行業產能嚴重過剩。
華泰證券分析認為,啤酒行業的癥結正在于產能過剩,而產能過剩直接導致了啤酒廠商收入增長乏力,其所帶來的無序競爭是導致整個啤酒行業增長乏力的重要原因,同時行業產能過剩帶來的副作用之一還表現為啤酒板塊的盈利能力低下。
另外,近年來啤酒行業低端產品銷量持續下滑,而中高端產品特別是高端產品增速最快,銷量結構上的變化表明,國內啤酒行業逐漸進入結構性調整階段。國信證券認為,高端產品增長強勁,是帶動行業量價提升的驅動力,因此國內啤酒企業也紛紛發力差異化產品、中高端啤酒產品以及細分市場特色產品。
如青島啤酒推出奧古特、鴻運當頭、經典1903、純生等高附加值產品;燕京普通酒以清爽為代表、中檔酒以鮮啤為代表、高檔酒以純生為代表,中高端系列包括純生、原釀白啤等;華潤的中高端產品包括雪花純生系列、高端品牌“雪花臉譜”,以及更高端的晶尊系列。
朱丹蓬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隨著近幾年國內啤酒市場的發展,以及競爭的加劇,各大啤酒企業在中高端領域不斷持續布局之后,現在整個啤酒行業已經從五強裂變成“3+2”的格局。這意味著,華潤和百威已經在五強里面率先突圍,而青島、燕京以及嘉士伯,已經慢慢落后掉隊到第二梯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