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 2017-08-31 21:05:48
今日10時12分,長沙消防支隊指揮中心接到群眾報警稱:天心區悅方商場電纜井起火。接到報警后,支隊立刻調派定王臺、勞動路、五一廣場、特勤一中隊共4個中隊8臺消防車(包括一臺排煙車)48名官兵趕赴現場處置,全勤指揮部遂行出動。然而,不少網友出來辟謠,稱這只是一場演習,隨后,商場方又進行了公開道歉,那這到底是一場“演習”還是真的發生了“火情”呢?
10時16分許,定王臺中隊首先到達現場,經現場初步偵查發現,起火部位為該商場1樓至2樓電纜井起火,定王臺中隊立即下達作戰任務。一出發鋪設水帶進行內攻;二出發負責供水與人員搜救。10時40分火勢得到控制,搜救人員與滅火人員進行進一步的排查,11時30分搜救工作完成,無人員被困。同時特勤一中隊負責樓內排煙工作,12時50分完成樓內排煙工作。12時55分,所有中隊清理器材返回。此次火災過火面積約5平方米,無人員傷亡,火災原因正在調查中。
在火情解除以后,商場方對“謊稱演習”的行為進行了公開道歉。相關負責人表示,說成演習是為了避免顧客恐慌,今后會加強商場消防安全意識。
新聞鏈接:
悅方這場“演習”太逼真
電纜井起火,工作人員先說是“演習”后又承認起火
8月30日,長沙悅方商場“火”了,但這一次不是因為有大品牌的入駐,而是真的著火了。可“為了不引起商場內人員的集體恐慌”,商場方稱這是一場“演習”。幾小時后,面對各種質疑,商場方終于發出了說明,承認發生火情,并向公眾道歉,畢竟,那么多市民被動參與了這場“演戲(習)”。
“悅方著火了,來了好幾臺消防車,還有好大的煙霧飄出來。”8月30日上午11點09分,長沙網友“L硬幣H”在微博中爆料,還附上了一張悅方商場的圖片。消息一出,網友們瞬間炸開了鍋,“現場嚴重嗎?”“有沒有人受傷啊?”而隨著參與討論的人越來越多,不少網友出來“辟謠”,稱這只是一場演習,讓事情陷入了羅生門,那么悅方真的起火了嗎?“演習”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8月30日中午12點半左右,記者來到位于坡子街的悅方商場,現場拉起了警戒線,商場外聚集了不少人員,大部分是商場內的商戶,商場各個大門均有人看守,不得進入,現場還停有2臺消防車,1臺排煙車。記者觀察發現,現場除了消防車外,旁邊還停有一臺新奧燃氣搶修車,商場南側大部分商鋪已斷電。
記者隨機撥打了悅方商場內5家商戶的電話,詢問何時才能進店購物,對方均表示當天不會營業。
盡管火災發生時沒在現場,但之后經同事告知,大多數商戶都表示發生在商場內的是演習。“今天所有員工都放假,通知說是消防演習。”一家零售店的工作人員更是表示,“不可能是火災,是在進行演習。”
隨后,記者又詢問了現場的工作人員,對方均未表明起火,而是統一稱在“演習”,就連商場附近的摩的師傅也告訴記者這并非起火。
但直到30日下午4點,“進行消防演習”的悅方商場仍未恢復營業。
真的只是一場“演習”嗎?而就在記者接下來的走訪中,事情發生了反轉。
“這是起火,并不是演習。”悅方商場內一家服裝店的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商場營業時間為上午10點至晚上10點,“應該是10點左右起火,當時商場內還沒有什么客人”。發生火災后,商場內部分商鋪出現了停電的現象,“廣播沒電,保安就樓上樓下跑,通知各個店鋪內的人員進行撤離”。接到通知后,商場內人員有序從商場內撤出。
其中一家甜品店老板吳小姐也表示,“當時員工在里面,通知撤離的時候說的是演習。”但根據吳小姐自己的分析,這樣的說法并不成立,“以前也有進行過幾次消防演習,但都沒有像今天這樣一整天所有商鋪都不營業的。”
就在大家各執一詞時,30日下午5點15分,悅方方面發布了事故說明,承認商場發生火情,稱為了不引起商場內人員的集體恐慌,便按照平日里進行消防演習的疏散指令通知撤離,并對由此引發的各種誤解深感歉意。
據悅方方面表示,30日上午9點30分,商場監控中心發現火情后,微型消防站人員進行了緊急處理并撥打119,管理部門緊急疏散220多家商戶員工,對場內各公共區域進行殘余煙霧及灰塵處理,且進行安全排查。為保證顧客及員工的生命財產安全,商場會在所有隱患排查后恢復對外營業。
隨后,記者也向長沙消防求證,8月30日10時12分,長沙消防支隊指揮中心接到群眾報警,稱天心區悅方商場電纜井起火。
消防通報顯示,經現場初步偵查發現,起火部位為該商場1樓至2樓電纜井起火。10時40分火勢得到控制,搜救人員與滅火人員進行進一步的排查,11時30分搜救工作完成,無人員被困。12時50分完成樓內排煙工作。12時55分,所有消防中隊清理器材返回。
此次火災過火面積約5平方米,無人員傷亡,火災原因正在調查中。
湖南萬和聯合律師事務所李健律師表示,商場發生火情,可以理解商場想降低負面影響的動機,但是公眾尤其當時在場內的消費者有知情權。商場方應當保障消費場所內消費者的生命健康權益不受侵犯,而出現危險隱患時,商場方就應當及時告知消費者實情,并協助消費者有效疏散和處理,而故意進行隱瞞可能會耽誤救火時間,增加安全隱患,與法相悖。
來源:長沙晚報、瀟湘晨報、新華社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