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1-09 13:21:06
這個“金九銀十”,樓市黯淡無光。機構數據顯示,9月和10月合計,50城成交同比跌三成。成交低有調控的因素,讓樓市趨向平穩理性。此外部分城市更嚴格的預售證審批制度導致推盤較少。記者在上海調研多個樓盤發現,部分樓盤因“無房可售”顯得冷冷清清。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程成
圖/視覺中國
每經記者 程成 每經編輯 盧祥勇
房地產行業素有“金九銀十”一說,購房者也往往會選擇“十一黃金周”集中看房、購房。從過往經驗看,市場大多會在9、10這兩個月迎來一波銷售“高峰”。于開發商而言,“金九銀十”也往往是年底沖刺業績的最佳時間。
然而,在限購、限貸、限售、限價、限商等“五限”的調控背景下,今年的“金九銀十”較往年明顯降溫。11月9日,易居研究院發布的全國50城住宅成交數據顯示,9、10兩個月總成交量同比下跌30.3%,而一線城市成交面積更是創下了2008年以來新低。
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樓市調控全面鋪開,同時監管機構嚴控違資金違規進入樓市、住房租賃市場政策利好不斷,多重作用致房地產市場明顯降溫。
易居研究院數據顯示,其監測的覆蓋全國4個一線城市、16個二線城市和30個三線城市中,9、10月兩個月住宅總成交面積4542萬平方米,較去年同期6513萬平方米下降30.3%。而10月份上述5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僅為227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9%,已經連續8個月出現下跌。
分城市看,一二三線城市成交面積同比大多顯著下滑。上漲城市僅有8個,漲幅超過2位數的有5個,其中北海以125%的同比漲幅位居首位;下跌城市超過41個,跌幅超過2位數的有38個,其中張家口以85%的同比跌幅位居首位。環京、環滬、環廣深區域城市成交均大幅下滑。
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也顯示,10月份各線城市同比環比均出現下滑,而一線城市降溫尤為顯著。北上廣深4個一線城市10月成交面積約180萬平方米,同比下滑56%、環比下滑40%,而上海更是以58%的環比跌幅領跑一線城市。
易居研究院研究員賴勤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去年“930”樓市調控潮以來,各地紛紛出臺樓市調控政策,針對性地因城施策穩定了樓市,合理引導了市場預期,樓市趨向平穩理性。此外部分城市更嚴格的預售證審批制度導致推盤較少,監管機構打擊消費貸以及房貸利率的上浮,抑制了投資、投機需求,多重作用導致成交的明顯下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前期在上海實地調研多個樓盤時也發現,部分樓盤在“金九銀十”因“無房可售”顯得冷冷清清。在靜安區中環附近某樓盤營銷中心內,置業顧問向記者表示,目前該樓盤僅有少量總價近2000萬元的疊加別墅在售,中小戶型的公寓產品因還沒有拿到預售證而無法銷售。“主要還是因為備案價的原因暫時拿不到預售證。”上述置業顧問告訴記者。
在國內房地產市場進入到白銀時代后,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在“強者恒強、弱者漸弱”的生存法則下,房企之間的競爭日趨白熱化。
10月31日,克而瑞發布的《2017年1-10月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TOP100》數據顯示,千億房企達到12家,其中碧桂園、萬科、恒大穩坐榜單前3,三家企業前10月銷售額均超過4000億元。而融創10月當月實現銷售金額439億元,前10月實現銷售2484億元,同比增長142%,排名也隨之上升至第4位。
與龍頭房企規模快速擴大不同,更多的中小房企依然面臨較大的市場壓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今年前三季度,合生創展、深圳控股、瑞安房地產、朗詩綠色地產等多家房企的銷售業績出現了明顯下跌。其中合生創展前三季度銷售金額為60億元,同比下降20%;深圳控股銷售金額102億元,同比下降43%;瑞安房地產銷售金額為74.8億元,同比下降62%;朗詩綠色地產銷售金額為129.5億元,同比下降43%。
此外,在盈利方面,部分中小房企前三季度出現盈利下滑甚至虧損。如大名城歸母凈利潤為6.57億元,同比下滑17%;廣宇集團為1.29億元,同比下滑19.5%;中航地產和中交地產則分別出現0.72億元、0.26億元的虧損。
克而瑞上述榜單也顯示,與去年末相比,前10月有12家房企跌出百強榜單。克而瑞認為,跌出百強榜單的12家房企大致有3類:項目布局集中、2016年單項目銷售規模較大的房企;逐漸降低內地投資的港資房企;部分項目被收并購后,操盤項目數量和對應業績減少的房企。
進入四季度,隨著調控的持續深入,對房企特別是大部分中小房企而言,將承受較大的業績和回款壓力。
同策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宏偉認為,進入四季度,隨著銷售壓力的加大,部分房企或項目有可能選擇以價換量,通過降價快速出貨。
賴勤也認為,隨著調控的持續推進,投資、投機需求正逐漸被擠出市場,市場觀望情緒較強。四季度房企將承受較大的去化壓力,部分中小房企將在年底面臨著以價換量加速回款的壓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