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2-12 01:08:04
成都開啟千年之變,如果站得高一點,會看到這一轉變背后是一盤更大的棋局:世界級的城市不會孤立發展,而是遵循規律逐漸成為世界級城市群的一部分,中國西部恰好需要這么一個世界級城市群——成渝城市群。
每經編輯 江然
每經記者 江然 每經編輯 文多
12月7日,成都地鐵7號線開通第二天,首個早高峰便出現瞬時擁堵。相關部門及時阻止了這一尷尬局面次日再度發生,但它暴露出城市空間布局亟待優化的事實已無法掩蓋。
和成都其名一樣,建城2300年來就未曾改變過的,還有這座千年古城的中心及圈層發展的結構。作為城市快速發展的副產品,攤大餅式蔓延的情況和大城市病越來越嚴重,反過來制約了城市發展。
眼下,這座城市走到了進一步躍升的關鍵節點。12月9日~11日,中共成都市委第十三屆二次全會召開,正式提出了分“三步走”,在本世紀中葉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城市的新目標,也第一次提出了實現這一目標的路徑。
這實際上是半年來,這座城市在理念上轉與變的集中體現。觀察者認為,這背后的邏輯很清晰,通過優化空間布局,來重塑產業經濟地理,提升城市的功能品質,轉變發展方式,達到增強一座城市綜合競爭力的目的。
如果站得高一點,會看到這一轉變背后是一盤更大的棋局:世界級的城市不會孤立發展,而是遵循規律逐漸成為世界級城市群的一部分,中國西部恰好需要這么一個世界級城市群——成渝城市群。
成都將推動形成“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差異化的空間功能布局,一改數千年來的圈層結構。圖為成都市中心天府廣場(CFP圖)
2016年,成都GDP總量超過1.2萬億元,僅以微弱的經濟總量優勢在第二方陣里保持領先,一方面被同級別的其他城市追得緊,一方面又擔憂被第一方陣甩得更遠。要破局,唯有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這種情況下,一個更具雄心的目標被提出:分“三步走”,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城市。所謂三步走,就是“到2020年,高標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建成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國家中心城市;從2020年到2035年,加快建設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城市,全面建成泛歐泛亞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設現代化新天府,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城市。”
“世界城市”也被稱為“全球城市”、Alpha城市,指的是全球經濟體系下,在金融、商貿等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城市,這類城市往往在全球事務中具備強大的議程設置能力,并且深度參與全球競爭和分工。
在著名城市評級機構GaWC最新一輪排名中,位于Alpha++的世界頂級城市只有兩個:倫敦和紐約。成都位列Beta-,比上一次躍升了整整4個級別,排在香港、北京、上海、臺北、廣州、深圳之后。
這一結果與當下中國城市競爭力排位較一致。北上深廣作為一線城市,已代表中國邁向全球城市序列。今年8月,深圳同樣在《深圳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7~2035)(意見征求稿)》中提出,要實現其全球城市的目標。而處處以深圳為目標,鉚足勁希望成為下一個深圳的成都,也抱著同樣的雄心,寄望在新時代彎道超車。
從側面觀察,這座城市已越來越傾向且適應透過全球坐標找尋自身的定位,而非拘泥于區域和局部,坐井觀天。11月初舉行的新經濟發展大會上,成都例舉、學習的是美國、德國、以色列和新加坡的先進經驗。幾天后的鄉村振興大會上,又把早期英國花園城市等西方經典規劃理論用于比較。
對于外界而言,成都沖刺世界城市似乎更是一個水到渠成的結果。GaWC早在2013年就曾發布報告,多維度闡述了成都已經具備成為世界城市的條件。米爾肯研究所更不吝溢美之詞,兩次授予這座西部城市“最佳表現”的稱謂,還在實地調研時表示成都已具備進軍世界城市的條件。
只不過在米爾肯看來,成都要把最后的王牌亮出來,如何亮,考驗的是這座城市的智慧。
成都科學城 張建 攝
2016年12月底,新一輪國家中心城市落定,一共8座城市被列入這一塔尖序列。彼時距離成都踏上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之路,已有一年時間。
在城市競爭力領域頗具權威的倪鵬飛教授認為,未來新興國家的中心城市就是世界中心城市,中國的中心城市,就將是世界中心城市。顯然,就像成都的愿景規劃提到的一樣,站穩國家中心城市,是沖刺世界城市的第一步。
不管是國家中心城市還是世界城市,對于成都來說,都需要城市能級水平再一次提升,因為一座城市的能級體現其價值,也真正決定這城市在全球競爭格局中的影響力、輻射力和集聚力。
但成都的能級正面臨新挑戰。在過往組織生產方式逐漸落后,新舊動能亟待轉換的情況下,需要一個跨越式的構想,來幫助這座千年之城再次打開局面。在此背景下,成都提出明確城市的主體功能區,以“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來保證城市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牽牛鼻子的“東進”,是相對于成都地理地貌及產業形態、空間布局現狀而言的。從建城至今,成都的城址、中心都未發生過遷移,西臨龍門山、東緣龍泉山,位處兩山之間的平原地區。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前幾次總規修編,也都保留了城市單核發展的空間布局,直到前兩年,才提出了打破單極,破除攤大餅式擴張的要求。
蓉歐快鐵,從成都出發連通歐洲 張建 攝
具體而言,“東進”意味著翻過東側的龍泉山,在環境承載力更強、耕地級別較低的地方,大規模發展工業。推動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東移,同時降低中心城區環境負荷和人口密度、開發強度,遏制和緩解環境問題。以此更好地滿足產業和城市用地需要,支撐長遠發展,“開辟城市永續發展的新空間”。
機會剛好來了。2017年8月,成都被住建部確定為15個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改革試點城市之一,按照住建部的要求,“總規應該成為各個地方有效落實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的重要手段、統籌各類空間需求和優化資源配置的平臺,以及引領城市發展的建設的行動綱領。”而成都這次總規修編的一個重要意義,就是推動“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精準落地。
11月28日上午,住建部副部長黃艷主持成都總規修編專題研究討論會。一個月前,她在參加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場活動時,還專門提到了規劃是新時期城市治理的重要手段。眼下,以科學的規劃引領城市發展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城市主政者深諳,城市發展與治理必須遵循規律。城市本就是一個復雜的有機體,規劃、建設、管理環環緊扣,相互交織,要以一個高段位的規劃統領,科學且精準布局,才能為以后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打下基礎。
成都建設中的新機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正位于成都東南方向的簡陽(設計圖)
除了從成都自身發展需要考慮,這一空間戰略調整的背后是一盤更大的棋局:東進的區域是成渝相向發展的支點。
而這一支點,撬起的是一個世界級的城市群藍圖。此次全會,成都鄭重提出,推動成渝相向發展,共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家級城市群,并加快向世界級城市群躍升。
當城市群日益成為全球經濟大格局中的競爭單元,中國西部需要一個世界級城市群的崛起。
眼下,中國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分別提出打造世界級城市群,但在區域經濟專家看來,中國的中部和西部都需要大城市群來帶動。西部的城市群,當然首先就是成渝城市群。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耀認為,在西部打造一個世界級城市群,對于改變中國區域經濟格局意義重大。且成渝城市群,無論是人口規模還是經濟總量,都為一個世界級城市群的崛起打下基礎。
而成渝相向發展,則是帶動成渝城市群向世界級城市群躍升的必然路徑。
成都博物館 張建 攝
2016年4月,國家發改委批復通過了《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成渝城市群也成為中國城市群里最為特殊的一個:雙核心城市群。這兩個核心城市定位都是國家中心城市,都在沖擊“一線城市”地位。
從全球城市群發展歷史看,核心城市至關重要。一個城市群的發展水平和質量就是核心城市的發展水平和質量,沒有作為世界城市的核心城市,就談不上世界級的城市群。這正是為什么成都要提出建設世界城市的遠景目標。
世界級城市群的使命,也決定了成渝之間需要構建城市群協同發展的利益共同體,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分工協作,相向而行。因為,通過協同發展走向較高水平的利益共同體,這是城市群演進的基本方向。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學術委秘書長、研究員馮奎認為,成渝要構建這種城市群的利益共同體,首先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推動產業分工協作;其次,要更好地發揮成、渝兩地政府的作用,放大城市群的共同利益;最后,要充分發揮中央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的作用。
當然,微妙之處在于,兩個核心城市爭奪國家戰略定位、爭奪產業投資、爭奪中小城市的“勢力范圍”,難以完全避免。因此,成渝需要相當一段時間在競爭中協同,在協同中競爭。在馮奎看來,這其實也是構建城市群利益共同體的過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