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14 23:53:22
《通知》顯示,“三輪費改”主要包括三種方案:一是雙65,即在四川,自主核保系數和自主渠道系數均可在0.65~1.15范圍內使用;二是雙70,即在山西、福建、山東、河南、廈門等地,上述兩個系數均可在0.70~1.15范圍內使用;三是雙75,即在新疆,上述兩個系數可在0.75~1.15范圍內使用。
每經編輯 袁園
每經記者 袁園 每經編輯 王可然
二次商車費改實施近一年之后,保監會再次調整部分地區車險自主定價范圍。
3月14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保監會對各財險公司下發《關于調整部分地區商業車險自主定價范圍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就調整部分地區商業車險自主定價范圍有關事項進行通知。
《通知》顯示,此次調整商業車險自主核保系數、自主渠道系數費率調整方案的地區共有7個,分別為:四川、山西、福建、山東、河南、廈門、新疆。其中,四川地區實施“雙65”方案,即在四川,自主核保系數和自主渠道系數均可在0.65~1.15范圍內使用,而新疆地區實施“雙75”方案,其余五地區實行“雙70”方案,系數均較二次費改之時有所下降。
自主核保、渠道系數有所降低
從2015年6月開始試點新一輪商車費改,到2016年6月底在全國鋪開,再到2017年7月的二次費改,商車費改在國內推行已有兩年多的時間。商車費改后,保費實現車型定價、掛鉤出險次數,并引入交通違法費率調整系數,因此記錄良好的車主能夠獲得更優惠的車險價格,反之,車險保費則會相應提升。
據了解,目前影響車險保費的因子有基準保費和費率調整系數。其中,費率調整系數包括無賠款優待系數、自主核保系數、自主渠道系數等。第一次費改時,保險監管部門給出自主核保系數和自主渠道系數浮動空間,即全國范圍內自主核保、渠道系數浮動區間分別為0.85~1.15,深圳地區為0.75~1.25。在第一次費改實施后,保監會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車險保費收入為6834.55億元,同比增長10.25%(營改增口徑還原后為14.68%);2016年商業車險投保率為77%,同比提升4個百分點;商業三責險平均責任限額達56萬元,較改革前提升17%。
2017年,保監會在第一次費改的基礎上推行“二次費改”,進一步深化改革,車險自主核保系數下限下調到0.70~0.85,自主渠道系數下限下調到0.70~0.75。保監會數據顯示,2017年,財險公司車險業務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7521.07億元,同比增長10.04%。
此次費改顯然是在第一輪費改和二次費改的基礎上再次改革,讓價格更加市場化。《通知》顯示,“三輪費改”主要包括三種方案:一是雙65,即在四川,自主核保系數和自主渠道系數均可在0.65~1.15范圍內使用;二是雙70,即在山西、福建、山東、河南、廈門等地,上述兩個系數均可在0.70~1.15范圍內使用;三是雙75,即在新疆,上述兩個系數可在0.75~1.15范圍內使用。
相較于二次費改,此次車險價格的調整范圍較小,不過自主核保系數和自主渠道系數均在各地區原來基礎上有所下調。以四川為例,二次費改中,四川地區的自主核保系數和自主渠道系數均采用的是雙75方案,此次則是在二次費改的基礎上再次下調。“這次的車險費改確切來說是在二次基礎上的再次改革,通過調整自主定價系數,讓部分地區的車險價格更加市場化。”有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并不算是三次車險費改,更確切地說是對二次車險費改的完善。
《通知》顯示,文件即日生效,也意味著,在文件下發之時,險企就可在上述7個地區實行新費率。“該次系數調整范圍較小,目前從總部來看,還不知道在這些地區是否實行了新的費率。”某財險機構內部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具體費率的實施,可能需要到各地分公司的一線去了解。
費改后時代“馬太效應”顯現
值得一提的是,與車險費改同時出現的就是市場競爭亂象,雖然在二次費改的時候,保監會曾下發《中國保監會關于整治機動車輛保險市場亂象的通知》(下稱174號文),但車險市場的競爭亂象卻并未有所好轉。華農保險總經理張宗韜說,2016、2017年以來的市場價格競爭,尤其是費用競爭之激烈,聞所未聞。
在此前一論壇上,華農保險總經理張宗韜曾給出一組財險公司的數據,從綜合費用率的角度來看,越是大公司綜合費用率越低:大型保險公司綜合費用率是37.4%;規模在10億~50億元之間的公司,綜合費用率達到47.8%;規模在10億元以下的公司,綜合費用率高達52.4%。
而與綜合費用率相關的就是車險增速和市場份額的變化。張宗韜表示,從2017年下半年二次費改以后的車險市場情況(7月至11月)來看,三分之一的公司在2017年下半年出現負增長。把增速按照公司規模大小做一個排序,再把最近兩三年才成立的新公司(因為基數比較小,所以增速很快)剔除后可以看到,2017年二次費改以后,越是大公司增速越快,越是小公司增速反而越低。數據顯示,2017年下半年的車險業務平均增速大概是10%,除兩大巨頭增速超過市場平均水平以外,后面的相對規模較小的公司,增速都落后于市場平均增速。“以前是中型公司比較困難,現在卻是規模越大增速越高,規模越小增速越低,這就是所謂的馬太效應,強者恒強。”張宗韜表示。
不過,這也并不意味著中小型保險公司在車險市場上沒有機會了。“中小公司運營模式可以有兩個變革方向,一是效率,二是創新。”張宗韜表示,所謂創新,就是如何避免和大公司正面競爭,如果中小公司做的和大公司都是一樣的,那就是死路一條;如果中小公司做的和大公司是類似的事情,那就必須在效率上比大公司更有優勢。要么差異化競爭,要么直面競爭同時要提升效率,這就是中小公司思考運營模式時候的兩個方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