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2018-04-08 17:57:07
市場該以怎樣一種姿勢面對或迎接新經濟企業境內上市?雖然市場目前有不少爭議,但記者采訪過程中,不少監管者和市場人士認為,對新經濟企業境內上市的包容,恰是A股資本市場成長的溫柔。
(圖片來源:攝圖網)
3月22日,《關于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試點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的正式發布,圍繞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軟件和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龍頭企業(以下簡稱“新經濟企業”)境內上市的路徑已經明朗。
喝彩聲中,也不乏“毒角獸”、“妖精論”、“割韭菜”之類奪人眼球的夸夸其談。究竟是源頭活水,還是洪水猛獸?某監管層接近人士認為,在中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新時代,新經濟企業是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的主力,也理應成為啟動資本市場新一輪驅動發展的引擎。
上述監管層接近人士認為,在擁抱新經濟企業已成為全球各大資本市場共識的今天,新經濟企業上市數量的多少,特別是有無新經濟龍頭企業上市,不僅體現著市場的包容性和多樣性,甚至決定著該市場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其邏輯如下:
首先,擁抱新經濟企業將有利于優化A股市場整體格局,助推存量上市公司的優勝劣汰和“獨角獸”企業的去偽存真,新經濟企業在資本市場的崛起擊碎的只是存量泡沫,引來的卻是增量活水。
其次,細看《若干意見》,試點對象既要身處七大行業,又要滿足市值、收入等選取標準。在選取機制上還要能夠經過科技創新產業化咨詢委員會的挑剔眼光,正體現了“大膽創新、小心求證”的改革精神;
再次,為優質新經濟企業上市提供快速通道,有助于鼓勵傳統企業加快創新并推動創新企業加快發展。從長期看也將提振新興行業的整體估值,形成產業經營和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
最后,新經濟企業上市不僅將使廣大股民直接共享中國經濟轉型的可觀紅利,也將有助于他們透過這些更加熟悉的上市公司,了解具有示范性的估值標準,在價值重構的市場里更趨理性,更加成熟。
“資本市場擁抱新經濟是引‘源頭活水’的創新之舉,其所帶來的‘供給側改革’效應,對于市場、行業、企業和投資者都將具有積極、深遠的意義。”上述監管層接近人士稱。
當改革進入深水區,既要有一往無前的自信,也要有摸著石頭過河的嚴謹。從特殊到一般,從試點到常態,任何的改革都將在鼓勵中前行,在質疑中完善。
誠然,新經濟企業,特別是海外上市公司中有望入圍的“紅籌們”,她們已過初創期,但仍保持著年均40%以上且高于A股同業均值的增長態勢,和預計每年超百億的投資回報。上述監管層接近人士認為,新經濟企業絕不是“回家割韭菜”,而是A股市場“抱得美人歸”。
至于保薦上市的是“獨角獸”還是“毒角獸”,上述監管層接近人士解釋,一方面《若干意見》對新經濟企業有明確的選取標準和嚴格的篩選機制,另一方面理性的市場投資人不會“明知有毒偏要以身試毒”。唯有“完善政策指引、強化中介責任、規范大股東行為、加強投資者教育”,參與各方齊心戮力,才能從根本上使資本市場告別“刮骨排毒”的陣痛形成“百毒不侵”的免疫。
因此,上述監管層接近人士稱,推動落實新經濟企業境內上市試點工程,不能只看見“發行方式出新、發行條件變通”的“單兵突進”,更要發覺到“強化信息披露和投資者保護、嚴格實施退市制度、完善發行定價機制”的“多措并舉”。
“與其擔心來的是‘洪水猛獸’,不如跟著試點‘細水長流’。走出‘被割韭菜’的陰影和盲從,市場也就多一份‘行穩致遠’的堅定和從容。正如新經濟企業的發展不會停步,資本市場的改革也將風雨兼程。”上述監管層接近人士表示。
(經濟觀察網記者 鄭一真)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