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5-13 23:14:26
5月11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強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約束的指導意見》,指出要通過建立和完善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約束機制,強化監督管理,做到標本兼治,促使高負債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盡快回歸合理水平。
每經記者 胡健 每經實習記者 李可愚 每經編輯 陳旭
“降低國企負債率”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話題。
5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召開第二次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強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約束的指導意見》。
會議指出,加強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約束,是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國有企業降杠桿、防范化解國有企業債務風險的重要舉措。要堅持全覆蓋與分類管理相結合,完善內部治理與強化外部約束相結合,通過建立和完善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約束機制,強化監督管理,做到標本兼治,促使高負債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盡快回歸合理水平。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所謂“資產負債率”,是指負債總額除以資產總額的百分比,也就是負債總額與資產總額的比例關系。據專家介紹,這一指標與杠桿率關系很大。
“在今年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關工作中,在去產能的同時,把杠桿率降下來是一項重要任務,降杠桿在各項經濟工作中的地位將不斷上升。加強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約束,就意味著國企降杠桿工作將抓住負債率這個要害來推進。”中國企業研究院執行院長、國企研究專家李錦這樣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控制國企負債率和降杠桿工作的關系。
當前我國國企的負債率處在怎樣的水平?記者在查閱有關權威統計資料后發現,當前國企負債率雖出現一定下降,但仍高于國內企業平均水平。
例如,根據今年4月末財政部發布的2018年1~3月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經濟運行情況顯示,3月末,國有企業資產總額164萬億元,負債總額106.6萬億元。經計算可得,3月末國企負債率接近65%。這一數據盡管比2017年6月末65.6%的數字有所降低,但和國內企業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偏高。例如,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3月末,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4%。也就是說,國企負債率水平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8個百分點以上。
為何國企負債率偏高?對此,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院長劉紀鵬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目前國企在融資上過于單一,主要依賴銀行進行融資,缺乏其他融資途徑,這使其面臨著負債率較高的風險。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公共資產研究中心主任文宗瑜認為,長期以來,國企對追求擴張規模過分看重,這也助推了其負債的水平。至于國企形成超額度負債問題,從經營者的角度則考慮不多。
國資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周麗莎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以國有企業為代表的非金融企業部門,其債務大都來自銀行信貸等形式,規模龐大。
而一些質量不高、缺乏活力的國有企業甚至“僵尸企業”占據大量信貸資源,導致部分國企產能結構嚴重失衡、杠桿率不斷高企,也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阻力最大的領域之一。國有企業負債率如果進一步上升,勢必給我國社會運行和經濟發展積累更多的矛盾和問題。因此降低國有資產負債,符合當前我國客觀經濟形勢的發展需求。
為了降低國企負債率,有關部門已經出臺了多項切實可行的舉措。《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推進市場化債轉股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成為當前降低國企負債率的重要方式。
例如,今年2月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下一步要繼續結合國企改革、去產能、降成本等舉措,進一步推動降杠桿。會議提出的具體措施包括:出臺國企資產負債約束機制,支持通過增資擴股、引入戰略投資者等充實資本,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規范引導市場化債轉股項目提高質量,推動已經簽訂的債轉股協議金額盡早落實,切實降低企業負債率等。
而在推進市場化債轉股的具體落地方面,近兩年來同樣動作不斷。就在上周,中國中鐵發布公告稱,正在籌劃市場化債轉股,標的資產為債轉股過程中投資人取得的公司部分子公司的股權,可能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此前在2017年12月,中國鋁業也曾發布公告表示,公司擬引入華融瑞通等8家投資者,通過“債權直接轉為股權”和“現金增資償還債務”兩種方式,對公司所屬4家全資子公司合計增資人民幣126億元,實施市場化債轉股。公司在公告中稱,本次增資完成后,標的公司可減少負債金額,財務狀況獲得顯著改善。
而在2017年10月,國務院國資委總會計師沈瑩也曾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國資委正在積極開展市場化債轉股的探索,已有36家央企有意向開展這項工作,14家企業已經簽署債轉股框架協議,資金規模達4400多億元。
混改對降低國企負債率具有很大的作用。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曾撰文指出,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吸引社會資本參股,不僅可以擴大國有企業的再投資能力,在企業總債務不變的情況下,能夠做大國有資產總規模,顯著降低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同時,隨著社會資本的進入,國有企業的現金流更加充裕,如果企業短期內沒有擴大再投資的需要,還可用這些資金優先償還企業債務,實現國有企業降杠桿的目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