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5-20 22:41:33
小房企站在了時代的十字路口。2017年,碧萬恒三家房地產公司銷售規模邁過5000億元門檻;2018年,各大開發商都在加速朝規模狂奔。后5000億元時代,相較于龍頭房企銷售業績刷新外界對行業的認知,在規模狂奔時代深陷生存困境的中小房企將面臨怎樣的未來,被收購還是尋求突圍?
本組策劃報道以東莞首家上市公司粵宏遠為范本,通過剖析,折射出偏安一隅的小房企在政策、市場環境發生大變化時的生存現狀。
每經記者 魏瓊 每經編輯 曾健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繼2017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82.01%后,2018年第一季度,粵宏遠A(000573,SZ,下稱粵宏遠)的該項指標同比再大幅下降250.06%,虧損達1213萬元。對此,粵宏遠解釋稱主要因為本期商品房銷售減少以及確認合作項目萬科置地的投資收益減少。
跨區域發展緩慢,在售項目減少,無新增項目補充貨源,單個項目投資收益變化導致公司整體利潤波動大,這是近些年來粵宏遠發展中急需解決的難題。
回顧粵宏遠的發展史,成立于1992年,1994年即成功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成為東莞歷史上第一家上市公司,當年的發展勢頭并不亞于目前的地產前三強碧萬恒。但25年后,同齡房企碧桂園以5508億元銷售金額站上行業榜首,萬科、恒大年銷售金額也突破5000億元大關。
在目前房地產行業的規模競賽下,不足千億元規模的房企獲得的資源和關注度日趨下降。曾在華南房地產市場名噪一時的粵宏遠因業績長期低位震蕩,漸漸游離在行業的視線外。
1992年成立以來,粵宏遠的主營陣地集中在總部所在地東莞。作為當地的知名開發商,粵宏遠推出的宏遠花園、金豐花園,江南世家、江南雅筑、江南第一城,活力康城、康城假日、御庭山和帝庭山系列樓盤在東莞市場上享有較高知名度。
雖然東莞的房地產土壤滋養了公司的發展,但偏安一隅下,粵宏遠并未實現壯大。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近些年粵宏遠的業績發現,自2007年起,粵宏遠的營業收入始終處于低位徘徊狀態,至2013年才突破10億元規模關卡,達到10.26億元。
隨后,2014年和2015年受市場大環境影響,粵宏遠的營業收入連續兩年同比下跌,到2015年降至3.1億元,為2007年始的歷史最低水平。2016年市場大環境轉好,隨著深圳客的大量涌入,東莞房地產市場快速擴容。據東莞中原數據顯示,2016年東莞住宅市場銷售金額同比上漲30%至1320億元。
受益于市場整體向好,粵宏遠2016年營業收入大漲263.52%達到11.25億元,創下2007年以來的最好成績。
由于粵宏遠在售項目主要集中于東莞市場,業績受政策調控和市場大環境影響較大,抵御風險能力較差。2016年10月東莞加入宏觀調控行列,在“限購+限價+限外+限售+限貸”組合拳的重擊下,東莞樓市火熱態勢被遏制,曾撐起東莞樓市半壁江山的深圳客退潮,市場整體成交量大幅度下滑。
據天為地產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東莞住宅成交49803套,同比下滑37%,成交面積556萬平方米,同比下滑38%,成交金額924億元,同比下降25%。
住宅銷售市場的疲軟立刻體現在粵宏遠的年度業績上,2017年,粵宏遠實現營業收入5.66億元,同比下降49.7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僅約為3547萬元,同比大降82.01%。
2018年房地產調控持續收緊,粵宏遠業績再度下滑,一季度營業收入約為6385萬元,同比下滑1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約1213萬元,同比大幅下降250.06%。《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營收與凈利潤變動數據相差大的原因,是粵宏遠的利潤中投資收益占比較大。過度依賴投資收益,以至投資收益出現波動時也影響了整個利潤出現大幅波動。
關于2018年一季度凈利潤下滑的原因,粵宏遠解釋稱,因為本期商品房銷售減少以及確認合作項目萬科置地的投資收益減少。
資料顯示,翡麗山項目為東莞市萬科置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科置地)開發。該公司為廣東宏遠集團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粵宏遠全資子公司)與東莞市萬科房地產有限公司的合營企業,投資雙方各持股50%。翡麗山項目占地面積約24.95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46.46萬平方米,計容面積約37.37萬平方米。
年報顯示,2016年粵宏遠投資收益均來源于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總額達到約1.81億元,占利潤總額的比例為87.22%。營業總收入約為11.25億元,營業總成本約為10.87億元,兩個數據差額約為0.38億元。
2017年隨著銷售下降,投資收益成為粵宏遠扭虧為盈的關鍵。當年粵宏遠投資收益約為4831萬元,占利潤總額的131.51%。該投資收益中,理財產品收益約為270萬元,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約為4561萬元。
事實上,2017年粵宏遠營業總收入約為5.66億元,營業總成本約為5.71億元。如果沒有4831萬元投資收益的支撐,2017年粵宏遠將出現虧損。
隨著2018年調控持續,粵宏遠營業收入減少,虧損出現擴大。2018年一季度報告顯示,當期粵宏遠營業總收入約為6386萬元,營業總成本約為8103萬元,兩個數據差額達到1717萬元,加上翡麗山項目投資收益的貢獻減少,2018一季度,粵宏遠利潤總額虧損約為1573萬元。
除單個項目投資收益對粵宏遠的利潤造成波動外,不穩定的營業收入也給粵宏遠的利潤帶來不利影響。《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粵宏遠2008年和2015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均為負值,2008、2014、2015以及2017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出現負增長。
10余年間,粵宏遠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總體維持在數千萬元水平,其中2016年1.97億元的凈利潤為200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組稿三:實地探訪粵宏遠唯一未開建項目 “時代國際”控規調整4年未成項目部已入駐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