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9-12 15:51:38
近日基金圈出了一件尷尬的事——基金發布召開持有人大會公告之后,經過兩次開會提醒,卻依然無人參會。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編輯 肖芮冬
想象一下,如果會議通知發出去了,而且還給了半個多月的投票期,結果投票時間結束一計票,發現一個人都沒有。
這場面會不會很尷尬?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一則公證書上注意到,信達澳銀純債基金在發出召開持有人大會公告之后,經過兩次開會提醒,依然出現了無人參與投票的情況,最終會議未能召開。
具體還得從8月8日說起。彼時,信達澳銀純債基金發布公告,決定以通訊方式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會議投票表決起止時間為自2018年8月15日起,至2018年9月7日17:00止,會議計票日則是2018年9月10日。
而此次會議要審議的議案是《關于信達澳銀純債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降低費率有關事項的議案》,具體為:將該基金的管理費由按前一日基金資產凈值的0.6%年費率計提更改為按前一日基金資產凈值的0.3%年費率計提;將該基金的托管費由按前一日基金資產凈值的0.2%年費率計提更改為按前一日基金資產凈值的0.1%年費率計提。
眾所周知,下調管理費和托管費,這對于基金持有人來說,可以說是重大利好了,按道理應該是紛紛舉雙手贊成才是。
為了讓會議順利進行,信達澳銀基金在8月9日和8月10日,連續發布關于持有人大會召開的提示性公告,多次提醒投資者別忘了進行會議投票。
結果到了9月11日,經公證處審查,截止至權益登記日,該基金總計有1437.06萬份,經計票,截止至公告公布的投票截止時間2018年9月7日17:00止,出席的基金份額持有人所代表的基金份額總數為0份,占權益登記日基金總份額的0%。
按照基金合同的相關約定,出席該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的基金份額持有人所代表的基金份額總數,不符合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的召開條件,會議未能召開。
再從下面這張表來看看結果統計: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該基金成立于2016年5月,成立時的規模約為5.87億元。不過成立之后的2016年三季度,該基金便有較大贖回,使得2016年三季度末的份額降到約3.34億份,資產凈值約為3.4億元。
此后,該基金的規模不斷縮水。最新的2018半年報顯示,該基金份額僅有4705.02萬份,資產凈值約為4898.18萬元。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機構2”持有份額為3091.69萬份,占基金份額的比例為65.71%。
可見在二季度末,這還是一只以機構為主的債基,不過截至此次持有人大會的權益登記日2018年8月14日,該基金份額僅為1437.06萬份。可見,“機構2”很有可能已經在投票之前撤出。對于剩下的投資者來說,可能都沒有注意到這次持有人大會的召開。
那么,在這次會議召開失敗之后,接下來還會不會重新召集呢?
對此,信達澳銀客服人員表示,“這次并沒有投資者進行投票,后續這個會就不會再召開了,費率的話按照合同上的規定來執行。”
如果是這樣的話,投資者不僅錯過了一次享受更低費率的機會,而且還多了一筆費用——此次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費用包括公證費10000元、律師費20000元,由基金財產承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