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1-09 21:51:02
談及華為、小米這些PC行業的新對手,聯想集團總裁蔣凡可·蘭奇表示當一些新的競爭者進來后,就會發現,從PC市場中退出的競爭者,比新進的競爭者要更多。
每經記者 劉春山 每經編輯 張海妮
聯想集團總裁蔣凡可·蘭奇 圖片來源:聯想集團供圖
11月8日,正值聯想集團發布新一季的財報,聯想集團總裁蔣凡可·蘭奇(Gianfranco Lanci)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專訪。蔣凡可·蘭奇同時兼任首席運營官,可謂是聯想集團的“二把手”。
蔣凡可·蘭奇是一位PC行業的老兵,見證了整個PC產業的風起云涌。1997年加入宏碁公司,曾出任宏碁公司總經理。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的交談中,他思維敏捷又直言不諱,對于未來科技發展的趨勢觀點鮮明。
2012年4月,蔣凡可·蘭奇加入聯想集團。談及多年來在聯想集團工作的感受,蔣凡可·蘭奇表示,“在7年前剛剛加入聯想的時候,聯想僅僅是一家個人電腦公司。”蔣凡可·蘭奇感嘆,現在聯想集團已經完全不是一家傳統的PC公司了。
“想接下這個挑戰,看一下我們能不能把爛攤子收好。”業務的多元化也讓蔣凡可·蘭奇面臨更多挑戰。今年四月份,聯想集團進行了大范圍的組織架構調整,蔣凡可·蘭奇的掌管范圍進一步擴大。一直虧損的移動業務被并入蔣凡可·蘭奇的管轄。在蔣凡可·蘭奇的帶領下,聯想手機的海外業務采取了“利潤為先”的策略,退出了一些市場,目前海外市場已經基本實現盈利。談及華為、小米這些PC行業的新對手,蔣凡可·蘭奇表示當一些新的競爭者進來后,就會發現,從PC市場中退出的競爭者,比新進的競爭者要更多。
NBD:目前高通也開始慢慢做PC芯片,你怎么看待像高通這些手機芯片企業,開始做PC芯片了?
蔣凡可·蘭奇:在以前的PC行業,CPU是一個很大的競爭市場。我認為像高通這樣做手機芯片的公司,開始做PC芯片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因為在任何一個行業里,都需要競爭來提供發展的動力。
同時對于用戶來說,也能夠從這樣的競爭中獲得利益。比如5G技術的演變,就可以給Windows系統帶來很多好的機遇。未來我們有了5G技術之后,就可以做到非常輕薄、可移動的PC,就像notebook一樣。同時5G技術也能幫助我們大大增強PC的計算能力。
聯想的選擇,往往會考慮用戶的喜好和選擇。比如有些用戶喜歡玩游戲,那么他們可能對PC的計算能力還有CPU方面的要求很大。但有一些用戶只是想聽聽音樂、看看視頻,那么他們對PC的需求就不一樣了。所以我認為計算能力是5G真正可以推動的一個方面,但主要還是看用戶怎么去選擇。目前聯想已經可以提供基于Windows ARM系統的解決方案。
NBD:華為、小米之前是做手機的,現在他們也入局PC行業了,你怎么看待這樣的新競爭?
蔣凡可·蘭奇:每個行業總會出現新的競爭者,PC業務相比手機業務來說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當一些新的競爭者進來后就會發現,從PC市場中退出的競爭者會比新進的競爭者要更多。因為PC市場必須要做到一個非常大的規模才可能會成功。
NBD:在服務器這一塊,聯想有浪潮、華為這些競爭對手,在競爭的時候聯想會有哪些不同?
蔣凡可·蘭奇:我認為浪潮在中國是一個非常大的競爭者,但是在國際市場上,浪潮不是那么有存在感。華為是一個從傳統的電信領域轉過來的一個競爭者,經營角度可能也不太一樣。
就聯想來說,有幾方面和競爭對手不同:
第一點,超大規模的數據中心。像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業務,聯想會采取不同的戰略,并非去給客戶提供一個標準化的產品,而是要通過客戶具體的需求給他提供量身定制的產品。
第二點,超融合和軟件定義,這兩方面是服務器未來的趨勢。因為之前聯想沒有涉及這兩方面業務,所以沒有任何以前的“設備遺產”。不像一些公司,在轉到超融合的時候,需要去保護之前的一些“設備遺產”,但是聯想沒有這方面的顧慮。
NBD:今年4月,聯想成立了個人電腦與智能設備集團(IDG),掌管包括移動業務在內的一些事務。你成為IDG的負責人,這個業務集團的成立當時是基于什么原因?
蔣凡可·蘭奇:PC業務主要還是生產個人電腦、平板,移動業務方面主要還是生產智能手機。但是5G技術會引發一場革命,5G技術在未來會對所有業務產生一個非常大的影響,聯想希望在未來PC、平板電腦、手機,所有的這些設備之間進行互聯互通、互相協作。
對于用戶來說,面臨多樣設備的選擇。比如,用戶正在用手機工作,下一個瞬間,他想換他的平板電腦工作時,手機上的內容會即時同步到他的平板電腦上。所以,從用戶的角度來看,我們希望所有的設備能夠一起進行協作和交流,實現所有的設備永遠在線,并且永遠都是互聯互通的。
再者,聯想PC業務有非常強大的供應鏈做支撐,但是,在手機業務上,由于一些原因它的供應鏈沒有那么強。在PC和智能設備這一塊,其供應鏈其實是有非常強的協同效應,甚至很多系統、操作平臺是可以共享的。所以說,如果能夠把PC和移動設備結合起來,將可以更好地發展。
NBD:在智能手機這塊,對于聯想來說確實是一個非常難啃的骨頭。所以問一下,在這方面你是怎么想的?
蔣凡可·蘭奇:有一部分人會認為,聯想在PC業務方面已經做得很好了,在智能手機這塊,既然這么難,那么就不要再接燙手山芋了。
我的想法就是,既然我們PC已經做得這么好,智能手機這塊雖然說很難,但是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我就想接下這個挑戰,看一下我們能不能把爛攤子收拾好。
NBD:目前在海外手機市場,聯想集團為了盈利,需要削減很多方面的成本。未來這幾個季度,在削減成本方面有什么樣的打算?
蔣凡可·蘭奇:在手機業務這塊,一年前,其實發現有兩個重大問題:一方面,聯想在手機方面的產品組合范圍太寬了。之前想要進駐的市場太多,因為有很多的產品需要提供,所以在進駐市場推廣和產品研發方面就需要很多投資。
一年前,手機業務進行了一系列調整,對于整個手機產品組合線做了一定精簡,縮減到只有6~7個產品。定價也是非常有彈性的,在一百美元到四五百美元的價格范圍。
再者,不管怎么樣去削減成本,手機業務都必須要有一個非常穩定的基礎。所以,聯想也在考慮,在未來手機業務擁有這樣非常穩定的基礎之后,在哪些主要市場去進行更多的投資?比如說在美國市場、中國市場,可能在這些市場進行更多的投資。
包括人員、廣告方面,聯想手機業務一年的成本差不多是16億美元。現在已經把這個成本縮減到九億到十億美元這樣的規模。所以整體來看,成本方面確實有一個大的削減。
NBD:手機業務在中國市場的投資,有沒有一個時間周期方面的預期?
蔣凡可·蘭奇:毫無疑問,聯想未來還會繼續在中國市場進行手機業務方面的投入,主要是基于中國手機市場本身是非常大的,現在中國市場是全球最大的手機市場。
再者,從未來性的層面來看,智能手機有很多智能化的應用,這將釋放更多市場機會。最后,我們在中國需要建立起一個非常穩定的成本結構,不能在中國市場的手機業務方面冒太多風險。中國市場的手機業務我們會一直進行投資,前提是投資不能虧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