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1-22 15:12:29
一位父親稱,自己的孩子原本就讀于小區內一家高端幼兒園,由于該園被決定劃入普惠園范圍內,最終每月學費由5500元降為750元左右,但他卻為此擔憂。為什么?一分錢一分貨,民辦園很難做到低價高質,更可能是低價低質。而作為這些降價幼兒園的經營者,還擔心一件事——雖然可以持續經營,但如何拓展發展空間?
每經記者 肖達明 每經編輯 文多
業內人士稱,全國民辦幼兒園占比已約七成,相當一部分民辦幼兒園面臨性質轉換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除了提出上市禁令,《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還重申了幼兒園的“二八比”——普惠園應該占到八成。各地區要完成這一指標的情況下,一些民辦幼兒園不得不接受普惠化改造。
在一場幼教行業研討會上,一位幼教從業者分享了一個案例,他自己的孩子原本就讀于小區內一家高端幼兒園,由于該園被決定劃入普惠園范圍內,最終每月學費由5500元降為750元左右。價格降低本應是一件好事,但也引起他的擔憂,作為盈利目的的民辦幼兒園,服務本身自然也會跟著下降。
劉芳(化名)是一家投資運營幼兒園的企業的負責人,她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據自己了解,全國有一些高端幼兒園被普惠化改造,由于原本是以高成本模式運營,為平衡收支而削減了教師配置,服務與原先承諾發生變化,產生了家長與園方之間的糾紛。
針對營利性幼兒園,《意見》重申到2020年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要達到80%的要求,同時提出要大力發展公辦園,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到2020年全國原則上達到50%。
要完成這一任務,民辦幼兒園要經歷一番陣痛。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數據,2015年,全國共有幼兒園22.37萬所,其中14.64萬所為民辦幼兒園,占比65.44%,顯然,在學前教育階段,民辦教育投入了大量資源。
記者了解到,優質的公辦園吸引力很強,在補貼充足的情況下公辦幼兒園可以做到高質低價,受到家長歡迎,但由于數量有限,入園名額競爭比較激烈,大量的入園需求還是由民辦園解決。但民辦園很難做到低價高質,更可能是低價低質,并受到許多家長的“嫌棄”。在消費能力較強的一二線城市,中高端定位的幼兒園成為比較受歡迎的品種。
劉芳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據她了解的最新數據,全國民辦幼兒園占比已經約七成,相當大的一部分民辦幼兒園面臨性質轉換。
記者了解到,由于各地早已下達了相應的指標,為完成指標,許多地區已經出現了普惠化改造的現象,劉芳說:“我們旗下的幼兒園已經有一部分被強制普惠化,從整個行業來看,類似的情況也比較多,比如我知道的一家幼兒園,價格是當地數一數二的,后來面臨調價,調了一輪不夠又調一輪。”
“這個幼兒園前期投資非常大,設施很貴,老師也是從美國輸送過來的。后來只好進行老師降配,小班變大班,家長又不干了,家長來鬧,又要協調。”劉芳介紹。
那么,這些民辦園在降費之后,是否難以生存呢?
劉芳表示,其實在政府補貼到位的情況下,普惠園完成收支平衡,持續經營是沒有問題的。當然,真正滿足消費升級市場,具有較大發展空間和收益的,還是高端定位的幼兒園。
究竟哪些幼兒園更可能遭到強制普惠化?
《意見》指出:“要對小區配套幼兒園規劃、建設、移交、辦園等情況進行專項治理……配套幼兒園由當地政府統籌安排,辦成公辦園或委托辦成普惠性民辦園,不得辦成營利性幼兒園。”
拼圖資本對此點評認為:“小區配套幼兒園只能是公辦或者普惠,不要再有僥幸心理了。這一個領域已經是資本避之不及的地帶了。”
那么高端園要尋求生存,當下需要注意什么?
蘇珊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幼兒園的經營用地是一大核心關鍵,要經營營利性幼兒園,最好選擇商業用地,保證用地性質的清晰。蘇珊所在企業投資的幼兒園,基本都是商業用房,在她看來,這樣相對會更適合,也更有利于經營。
劉芳對此有個詳細的解釋,按她的說法:從幼兒園場地來看,主要是小區配套園和商業場地的園所,新的小區配套園基本為劃撥用地,必須移交給教委,定位為公辦園或普惠園。還有相當存量是原來老的小區配套園,也分為兩種情況:一是產權屬于教委,也會被公辦或普惠,但還有一部分是出讓用地,繳納了土地出讓金,產權歸開發商,或開發商轉給私人,而在80%指標未完成的情況,這部分園所也可能被限價或普惠化,對民辦園帶來損失和影響。
另外一個需要注意的方面是“八二比”限制,蘇珊的建議是,機構若想投資建設高端幼兒園,事先就要研究好所在地各屬性幼兒園的所占比例,做好調研工作再選擇投資。
一位從業者向記者表示:“國家倡導非營利性幼兒園占比80%是非常好的政策,能解決一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入園需求。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對幼兒教育多樣性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對高品質幼兒園的要求也是非常迫切的。所以國家也給出了20%可以做營利性幼兒園的規定,更好地滿足家庭的不同需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