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1-25 12:37:54
在完成富邦華一銀行有限公司籌建重慶分行、工銀安盛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籌建工銀安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大韓再保險公司籌建分公司等10項市場準入申請審批后,近日銀保監會又批準香港集友銀行有限公司籌建深圳分行、德國安聯保險集團籌建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
每經記者 袁園 每經編輯 姚祥云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銀行業保險業對外開放的進程正在逐步加快。
近日,銀保監會批準香港集友銀行有限公司籌建深圳分行、德國安聯保險集團籌建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其中,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將成為我國首家外資保險控股公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是在完成富邦華一銀行有限公司籌建重慶分行、工銀安盛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籌建工銀安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大韓再保險公司籌建分公司等10項市場準入申請審批后,銀保監會推進銀行業保險業各項開放措施落地實施的又一重大舉措。
此次銀保監會批復的兩家機構均有著悠久的歷史。公開資料顯示,集友銀行由愛國僑領陳嘉庚先生所倡辦,于1947年7月15日在香港正式開業,成為香港第39間領有執照的銀行。2017年3月27日,集友銀行股權成功交割,正式成為廈門國際銀行一員;德國安聯保險集團于1890年創于德國,總部位于慕尼黑,擁有超過125年歷史,是世界上最大的保險與集團資產管理集團之一。
不過,二者此次獲批籌建的業務卻有所不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57號,以下簡稱《條例》)和《中國銀監會外資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中國銀監會令2018年第3號,以下簡稱《實施辦法》)的有關規定,銀保監會批復集友銀行籌建深圳分行,并要求該行自接到本批文之日起15日內到屬地銀行保險監督管理機構領取開業申請表,并按有關規定開展深圳分行的籌建工作。
在籌建期內,集友銀行應成立“集友銀行有限公司深圳分行籌備組”,指定籌備組負責籌建事項,并將籌備組負責人名單報告屬地銀行保險監督管理機構。該籌備組應接受屬地銀行保險監督管理機構的監督、檢查和指導,不得從事金融業務活動。籌建期結束時該籌備組解散。籌建工作完成后,按照《條例》和《實施辦法》的規定向屬地銀行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提出開業申請。
同時,銀保監會批準德國安聯保險集團籌建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銀保監會表示,“在籌建期內,你公司應當成立籌備組。” 該籌備組應自接到本批復之日起1年內完成籌建工作,籌建期內不得從事任何業務經營活動,未經批準不得變更主要投資人、擬任董事長和擬任總經理。此外,該籌備組應當嚴格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辦理籌建事宜,并將籌建過程中的有關情況及時即時報告銀保監會。籌建完畢,該籌備組應當及時上報開業申請。在銀保監會驗收合格并下達開業批復后,再到工商部門注冊登記。
值得注意的是,若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籌建順利,其將成為我國首家外資保險控股公司。有業內人士表示,安聯保險集團在中國擁有的牌照比較多,業務較廣泛,成立集團可以統籌這些業務的發展。集團可能本身不一定直接做業務,只是在子業務之上的一個架構,所以可能不受股權比例的限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自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強調中國將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并宣布了一系列新的對外開放重大舉措之后,銀保監會就在積極踐行銀行業保險業進一步對外開放工作。已完成富邦華一銀行有限公司籌建重慶分行、工銀安盛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籌建工銀安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大韓再保險公司籌建分公司等10項市場準入申請審批。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指示精神,銀保監會加快推進銀行業和保險業對外開放,近期已推出一系列對外開放舉措,并積極推進各項開放措施盡早落地。”銀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在“2018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演講時表示,從內部動力和外部環境來看,中國銀行業和保險業對外開放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從內部動力看,銀行業和保險業需要通過進一步擴大開放,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擴大金融對外開放,將有助于利用好境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更好地挖掘外資機構的特色金融服務,實現“以外促內”,在更大范圍內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和提升金融服務效率。
從外部環境來看,中國經濟全球化發展和中資機構“走出去”要求實施內外一致的金融制度,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陳文輝表示,中國金融行業已具備擴大對外開放的有利條件。當下,我國銀行業和保險業體系已具備較強的綜合實力,對國際金融規則制定權和話語權逐漸增大,銀行業保險業監管能力獲得國際認可。
銀保監會表示,下一步,按照習近平主席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關于“持續放寬市場準入”的講話精神,銀保監會將在持續提升風險防范水平和監管能力的基礎上穩步擴大對外開放,開啟金融業對外開放新篇章。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