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 2018-12-03 09:50:51
截至今年11月30日,全市場近200只ETF最新凈值規模達到5946.33億元,較去年底增長62.97%。受資金青睞,今年多只ETF凈值規模與份額增幅明顯,70%的ETF較年初出現增長。
今年以來,權益類基金銷售遇冷,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卻展現出強大的“吸金”能力。
截至11月底,全市場ETF規模達到近6000億元,較去年底增長近2300億元。龍頭產品規模增長同樣迅猛,22只ETF實現翻倍。
Wind數據顯示,2017年底,全市場ETF凈值規模為3648.67億元,在存量ETF凈申購激增、新發ETF認購資金馳援下,截至今年11月30日,全市場近200只ETF最新凈值規模達到5946.33億元,較去年底增長62.97%。
從基金份額上看,ETF的擴張更為明顯。截至11月底,ETF份額合計4692.48億份,較去年底的2333.01億份增加了2359.47億份,總份額增幅已經翻倍。其中,非貨幣類ETF份額增加1261.67億份,貢獻了五成以上的份額增長。按最新基金凈值和份額估算,前11月約有1400億元資金借道ETF進入股市。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存量ETF規模與份額大增,年內幾只新成立的爆款產品也對現有ETF市場格局形成較大影響。10月下旬,博時、華夏、銀華三家公募旗下相繼成立的的央企結構調整ETF,合計募集規模接近500億。此外,海富通上證10年期地方政府債ETF也以60.46億元的首發規模引發市場關注。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成立的31只非貨幣ETF募集總規模已經超過700億元。
上海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渠道部人士表示,非貨幣類ETF爆發往往與行情有關,在今年A股震蕩下行的背景下,ETF出現了份額與凈值規模雙雙爆發,這一方面說明當前市場估值較低,該類產品具備較強的配置價值,另一方面也跟監管環境改善、基金公司對被動投資的重視度提高密切相關。
受到資金青睞,今年多只ETF凈值規模與份額增幅明顯,70%的ETF較年初出現增長。華安創業板50ETF、易方達創業板ETF、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等明星產品格外顯眼。
根據記者統計,在有數據可查的161只ETF中(剔除年內新成立的產品),有64只產品較去年底規模有所增加,其中,凈值規模翻倍的有22只。從份額上看,約有六成ETF同期份額出現增長,其中兩成實現翻倍。
華安創業板50ETF成為年內凈值規模和份額增幅最大的產品。2017年底該基金份額為2.88億份,規模為2.02億元。到了今年11月底,其最新份額已經達到187.22億份,近期曾一度突破過200億份,最新凈值規模達到了88.26億元,增幅分別達63.94倍和42.78倍。
從絕對量來看,易方達創業板ETF、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華夏上證50ETF和南方中證500ETF等產品亦吸引較多資金申購,規模較去年底均有100億元以上的增長。南方中證500ETF凈值規模由185億元增至340億元;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年內規模增加131億元,最新達到334億元;易方達創業板ETF也由52億元增至175億元。
此外,在震蕩市中,一些貨幣型ETF也吸引了較多的凈申購。截至11月30日,華寶現金添益A、銀華交易貨幣A相比去年底份額、凈值規模雙雙翻倍,上述兩只產品最新規模合計已經達到2000億元。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