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2-20 15:28:32
過去一年,便利店行業不僅搭上了新零售的快車,打通了線上線下;同時,各種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黑科技的接入,以及社區團購、前置倉等創新服務形式,也讓其具備了更多的想象空間。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經記者 李卓 實習記者 陳克遠 實習編輯 王麗娜
2018年的便利店行業,半邊海水,半邊火焰。
消費者的需求、資本的青睞、技術的加持,2018年,便利店行業仍然在風口上起舞,但也可以看到,有玩家一著不慎,腳底打滑跌出歷史舞臺。
實際上,便利店行業自2017年起就備受創業者和資本市場的關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17年中國連鎖百強》名單顯示,彼時,便利店已是實體零售企業中增長最快的業態。此外,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聯合以太創服旗下投融資服務平臺——易項共同發布的《新一輪消費大淘金——未來商業投資報告》顯示,從2016年至2018年8月,便利店行業融資事件發生次數達190次,在大消費領域最熱門投資賽道排行榜中居于第三位。
過去一年,便利店行業不僅搭上了新零售的快車,打通了線上線下;同時,各種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黑科技的接入,以及社區團購、前置倉等創新服務形式,也讓其具備了更多的想象空間。
但洗凈鉛華、回歸本質,便利店仍是一個講究細節、需要穩扎穩打的行業。究竟,2018年的便利店行業出現了哪些新變化?又遇到了哪些新挑戰?這些問題,都將關系到明年便利店行業的發展新趨勢。
一、資本涌入
2018年的便利店站上了多個風口,而資本的風口不能忽視。根據《新一輪消費大淘金——未來商業投資報告》顯示,從2016年至2018年8月,便利店行業總計融資事件發生次數達190次,在大消費領域融資事件發生總數中占比達10.3%,在大消費領域最熱門投資賽道排行榜中居于第三位。其中,僅在2018年1-8月,便利店行業便有近60起融資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年來眾多的投資事件中,從好鄰居等傳統便利店品牌,到便利蜂等新興便利店品牌,從零號元素等無人便利店形式,到F5未來商店等復合業態形式,受到資本關注的便利店在服務形式上更為復雜、多元,而這也反映出傳統的便利店行業正接受著新零售基因、跨界融合概念的洗禮,并由此迸發出了全新的活力。
資本市場之所以看好便利店,在于后者所具備的成長空間。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17年中國連鎖百強》名單顯示,彼時,百強便利店企業2017年銷售增長率達到16.9%,門店數量增長18.1%,成為實體零售企業中增長最快的業態。
此外,曾有投資人表示,所有未被改造的傳統行業都存在巨大的投資價值。如在主導了中央商場羅森項目的創新工場投資總監周家駿看來,之所以看好便利店,是因為國內線下便利店行業是過去幾年中同比增長率最高的細分零售業態,且結合當下年輕群體消費行為的結構性轉變,進一步釋放和擴大了便利店業態的需求。
二、泡沫爭議
當然,資本的助力使得便利店品牌擁有充足的資金得以快速發展,但這同樣是一把雙刃劍。當便利店品牌過于追求速度,忘記了路面的濕滑,難免也會出現腳底打滑的現象。
今年的便利店行業,鄰家和131兩大便利店品牌先后遭遇滑鐵盧。梳理前因后果,這兩家便利店品牌之所以陷入倒閉旋渦,或多或少都受到外部資金關系偶然因素的影響。但偶然之中存在著必然,如果將這兩家便利店品牌與日系便利店7-11作個對比,僅從開店速度上來看,前兩者的門店開拓速度明顯快于后者。
對此問題,曾有創投行業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便利店行業而言,品牌的市場增速是機構的關注要素之一,而快速開店可以提高企業的估值。顯然,在資本催化下,快速開店的需求與既有資金規模的不對等,讓便利店品牌過度依賴于外來資金,而這也成為品牌日后發展的隱憂所在。
鄰里家便利店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縱然需要承擔一定風險,但在多數的零售從業者看來,鄰家便利店與131便利店的遭遇只能算是個例,快速開店搶占市場,以此形成規模效應仍是便利店初創階段不可或缺的環節。如自去年底公布“智慧零售大開發戰略”的蘇寧,截至今年12月19日,智慧零售大開發戰略共計新開門店6767家,其中蘇寧小店新開3056家,目前蘇寧小店共有3373家。
另外,作為新型便利店的代表,便利蜂在今年2月時門店數量已達100家,這距離其成立僅一年。而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便利蜂在全國的門店數量已近500家。對于其門店開拓的速度把控,有零售業內人士曾表示,便利蜂雖然擴張較快,但同樣注重開店品質,選擇優質的位置以及對受眾的精準把握,是其門店經營的保障。
此外,作為我國發展最早的現代流通企業之一,物美也于今年起加碼小業態。此前,物美集團COO許少川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小店業態從趨勢和增速上來講都發展迅猛,物美要加快發展步伐,物美預計2019年的開店目標數量為260家,其中160家是基于小業態的門店。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在發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中國便利店景氣指數”中指出,由于受較多外部因素的影響,本季度整體行業發展增速受阻。資本市場暴露的問題警示整個便利店行業的企業需要提高自身應對外部風險的綜合能力。盡管便利店景氣指數雖然整體出現小幅波動,但仍處于較為穩定的發展區間。為此,企業應更加關注基礎運營能力的建設,同時,關注自身創新能力的提升。
三、門店價值提升
伴隨各品牌、各地區門店數量的不斷增加,以及服務形式的不斷創新,從送貨上門、社區團購,再到前置倉備貨,便利店的門店價值也被進一步挖掘出來。
就上門配送而言,可以看到的是,便利店接通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服務已經成為業內常態。如今年2月,京東到家便宣布,全家便利店與其達成合作,自此7-11、羅森和全家這三家便利店巨頭均與京東到家結盟;今年3月,媒體報道顯示,包括北、上、廣、杭等在內9大城市的全家便利店全線入駐餓了么,而在今年的“雙12”期間,便利店亦是其線下參戰的主力軍之一;此外,今年9月北京7-11便利店也宣布,市內的251家7-11便利店門店全面接入美團外賣平臺。在這背后,固然有著末端配送企業對線下零售品牌資源爭奪加劇的推動,但同樣少不了便利店品牌對數字化升級的訴求。
進一步來說,配送上門服務的開通也進一步讓便利店門店具有了擔任前置倉的價值。類似于阿里零售通、京東新通路的服務模式,在電商巨頭賦能便利店向后者輸出技術和供應鏈資源的同時,同樣可以提前將網購用戶所需要商品儲備在門店中,用戶一旦下單,就能利用智能物流快速打包,將商品快速送達到用戶手中。
此外,社區團購作為2018年零售行業的熱門風口,同樣凸顯了便利店的門店價值。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10月,短短不到半年時間,已有近13家大型社區團購平臺共融資近20億元。
而對于社區團購模式中便利店的價值,社區團購的代表企業之一、考拉精選創始人兼CEO唐光亮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社區團購的模式中,便利店主要承載了三項功能,一是推廣獲客,二是提供自提點,三是保障售后服務。尤其是在保障售后服務的功能上,這是未來便利店最大的價值。
四、黑科技加持
門店價值的提升,更多說明便利店正在加速開發店外場景,嘗試圈住消費者離店后的購物需求。而在店內的場景探索上,2018年便利店行業仍有不少創新之舉。
技術的創新讓無人便利店這種創新業態成為今年的熱門風口之一。如在今年1月,無人便利店繽果盒子宣布完成8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同月,無人便利店簡24亦宣布獲得千萬美元級的A輪融資;6月,無人便利店品牌“Easy Go未來便利店”宣布完成1.2億元A輪融資……
類似的無人便利店融資案例在過去一年中不在少數,就優勢而言,無人便利店的創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傳統便利店在人工成本、租金成本上漲,為用戶提供24小時服務等方面的痛點。
但業界對于其用戶需求的真實性仍然存在疑慮,畢竟對于一個零售模式而言,“效率”才是決定性因素。事實上,無人便利店企業的發展也并非一帆風順,如在北京、上海、長沙等無人便利店試點的先行城市,不斷有門店上線幾個月后即關停的消息傳出,背后的原因也涉及政策的合規性、效率、用戶需求、貨損程度等多種原因。甚至,步步高董事長王填還曾在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直指“無人便利店是個偽命題”。
繽果盒子 Bingo Box 24小時無人便利店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盡管關于無人便利店是否是個偽命題業內尚無統一定論,但可以看到的是,當今年9月,亞馬遜宣布在芝加哥開設第一家無人便利店Amazon Go時,仍引起國內外零售業人士關注;當繽果盒子在今年10月在馬來西亞落地營業,正式進入東南亞市場時,仍被資本市場所看好。就此來看,在2019年對于無人便利店的爭論仍將持續。
五、數字化賦能
除了類似上述無人便利店的形式創新,技術的加持同樣是讓以往的便利店門店運營升級的契機。通過移動支付、大數據、人工智能設備的應用,在過去一年中,不少知名便利店品牌都接受了數字化升級的洗禮。
舉例而言,繼去年10月鮮生活聯合安鮮達、綠城服務全資收購好鄰居便利店之后。今年1月,首家升級版的好鄰居便利店在北京農科院大院亮相。區別于傳統便利店,這家店增添了生鮮產品,接入了淘鮮達、天貓超市、美團、餓了么等平臺的線上流量,并實現3公里范圍內1小時送達;設置了自助購物機和掃碼購復核機,并植入一些簡單的AI智能應用元素。而到了今年5月,鮮生活控股的好鄰居金寶街店等10家門店亦在升級改造后,正式開門營業。
好鄰居便利店成為鮮生活賦能便利店所打造的標桿項目。不僅如此,在今年12月鮮生活宣布完成新一輪超千萬美元融資時,鮮生活還發布了新產品“樓下”。據了解,“樓下”是鮮生活聚焦產業互聯網,推出的賦能傳統便利店的智慧中臺。根據鮮生活創始人兼CEO肖欣的表述,鮮生活的愿景是通過“樓下”這一中臺系統,做便利店行業的超級連接器,目的是提升便利店協同網絡內的經營效率、響應能力和規模化創新能力。
羅森便利店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通過數字化賦能便利店不是鮮生活一家的舉措。今年10月,南京中央商場發布公告稱,創新工場投資其控股子公司安徽中商便利店有限公司6000萬元,而安徽中商便利主要經營的正是羅森便利店于南京、安徽省的便利店拓展業務。
彼時,中央商場執行總裁劉夢婕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團隊將圍繞開店規模、門店的健康運營、鮮食工廠的建設以及互聯網+的思路進一步加速拓展,以“規模+創新”為驅動力推動安徽以及南京區域內便利店市場快速發展。同時她提到,創新工場給企業帶來了很多資源整合的機會,其中很重要一點在于,創新工場具有人工智能方面的優勢。
六、運營新挑戰
面對市場需求、資本關注、基礎加持等紅利,便利店在2018年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但也需要注意的是,受經濟環境、市場競爭等因素影響,當前的便利店行業仍然需要迎接新的挑戰。
2018年第三季度“中國便利店景氣指數”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便利店總體景氣指數為64.12,高于榮枯線14.12,環比下降6.1,同比去年下降5.13。從整體來看,第三季度行業增長趨勢放緩。
同時,上述指數還顯示,受季節周期性因素影響,2018年第三季度便利店行業的店租、人力、水電等生產要素成本也未得到有效改善。2018年第三季度便利店主營業務利潤指數82.1,環比第二季度下降5.6,同比去年第三季度下降4.7。
從各分項指數來看,門店銷售指數與來客數指數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水電費用指數在本季度有明顯上升,且高于去年同季度水平。同時,人工費用指數在第三季度也出現了小幅升高。整體而言,2018年第三季度便利店行業的發展遇到了較大的挑戰。
在此情況下,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在總體分析中提出,盡管2018年第三季度的中國便利店行業的發展出現了階段性放緩,但仍處于較為穩定的發展區間。面對諸多變化,企業應更加關注基礎運營能力的建設,這是保證企業健康長久穩定發展的保證。同時,企業還應關注自身創新能力的提升,包括商業模式、技術迭代、商品開發、供應鏈完善等方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