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1-12 18:15:14
每經記者 陳祺欣 每經編輯 張海妮
上海交大安泰經管學院教授陳憲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1月12日),在“興商學 新境界”2019上海交大EMBA新年論壇上,上海交大安泰經管學院教授陳憲談到新經濟、新動能、新趨勢時表示,新舊動能的轉換決定中國經濟的未來。
陳憲表示,新經濟是以科技、大數據、萬物互聯、智能無處不在為特征的一種經濟。
“中國經濟過去做大,靠的是舊動能,做強要靠新動能,創新驅動是中國經濟新常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征。”陳憲表示,中國經濟轉型要靠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而“雙創”和創新生態決定著新動能的形成。
談及創業和創新時,陳憲提到,目前中國的創業企業多是對模式的創新,這是緊密結合中國自身的需求決定的。中國改革開放至今,大致走了一個從模仿到集成到原創的過程,所以各個領域的技術革命非?;钴S,互聯網平臺出現,基于新技術、新模式的創業有著很大的想象空間和實現空間。
陳憲還表示,如今創新驅動的要素發生了改變。原來的要素是勞動、土地、資本和組織,現在是人力、資本和技術。現在對中國經濟進行實證研究表明,資本還是主要的拉動。創業創新最根本的兩個要素是人和生態,這需要培養創業創新人才的大學,需要進一步深化教育體制改革。
對于中國發展的新趨勢,陳憲認為有三方面:一是順應技術和產業革命大勢,支持科技創新發展;二是順應市場經濟的內在邏輯,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三是順應全球化的前行與治理,支持融入世界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