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2-22 16:12:55
每經記者 張祎 每經實習編輯 易啟江
成都太古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成都,前腳剛公布了含建設“國際會展之都”在內的“三城三都”三年建設行動計劃,后腳就將迎來第60屆泛美開發銀行(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以下簡稱“泛美行”)理事會年會,數十國政要將齊聚成都。
2019年3月26日~31日,由中國人民銀行、泛美行主辦,四川省政府、成都市政府承辦的泛美行年會將在成都召開。
這是泛美行第一次進入中國舉辦理事會年會。作為泛美行的最高決策機構,泛美行理事會每年都會召開年會,由成員國財長或央行行長等政要共同探討全球及拉美地區經濟金融形勢、發展戰略和泛美行集團經營策略。
從時間軸看,2019年是值得銘記的一年。因為今年既是泛美行成立60周年,也是中國加入泛美行10周年。在經歷了15年長跑后,中國于2009年正式加入泛美行這一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區域性政府間開發金融機構,成為其第48個成員國,為中拉深化合作開辟了新空間。
據了解,此次泛美行落地中國舉辦理事會年會,中國曾有數個城市進入過泛美行理事會年會候選名單,為什么最終是成都這座城市與泛美行結緣?成都在獲得考察組最高評分的背后,又透露出了怎樣的城市特質?
成都金融城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這已不是成都首次承辦金融領域的高規格會議,2016年第三次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也曾選擇在成都召開。國際性金融盛會屢次光顧,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西部金融中心,成都贏得了更為廣闊的發展機遇。
提及成都與金融的淵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北宋時期。那時的成都,孕育出了世界最早的流通紙幣“交子”。此外,這座城市還誕生了新中國第一張股票和第一個股票場外交易市場,在中國資本市場變遷史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成都快步完成了從“西南金融中心”到“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設升級,而后又將“西部金融中心”納入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定位,進一步實現了從傳統金融集聚地向現代金融產業生態圈的轉變。
如今的成都,市場潛力巨大、高端人才聚集、金融資源富集,已成為中西部地區金融機構種類最齊全、數量最多、金融市場發展速度最快的城市,進駐的各類金融機構及中介服務機構超過了2500家,現代金融服務正在不斷向高端、高質、高效方向發展,繼續創造著多個中國第一:擁有國內首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金融服務平臺“盈創動力”、推出全國首個“雙創”金融指數、擁有全國首個金融眾創空間“金融夢工場”……
2018年前三季度,成都金融業增加值達1203.5億元,占GDP比重11.1%。截至2018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為3.78萬億元和3.26萬億元,分別增長5.7%和11.3%。中國(深圳)開發研究院發布的第10期“中國金融中心指數”顯示,成都位居全國第六、中西部第一。
根據成都市金融業發展的“十三五”規劃,成都正在以自貿區金融、科技金融、綠色金融、要素市場建設為抓手,著力打造資本市場、財富管理、創投融資、金融結算和新型金融先行區,推動金融產業聚集化、信息化、國際化格局向縱深發展。
2018年,成都《關于進一步加快建設國家西部金融中心的若干意見》《建設西部金融中心行動計劃》出臺,提出力爭到2022年建成立足四川、服務西部、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西部金融中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泛美行理事會年會此番移師東方,來到中國西部,不但是促進“一帶一路”倡議與拉美發展戰略對接的獨特契機,也是成都近年來不斷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開放型經濟體系的成效體現。
近年來,成都地區經濟發展實力不斷增強。2017年,成都的GDP達到1.39萬億元,位居全國城市第八、省會城市第二。2018年,這一數據超過1.53萬億元,增速達8.0%、高于全國1.4個百分點。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構建起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進入全面開放新格局,作為南方絲綢之路、北方絲綢之路以及長江經濟帶的交匯點,成都也由“內陸腹地”躍升為“內陸開放高地”。
成都已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泛歐泛亞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并正在“五中心一樞紐”的框架下,建設全國重要的經濟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和國際綜合交通通信樞紐,增強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為向世界級城市歷史性跨越提供支點。
這是一張置身于全球坐標系,著眼于歐亞,用國際視野描繪出的發展藍圖。而一座不沿海、不沿江、不沿邊的內陸城市,何以能打通地理邊際,尋得開放口岸,成為一座指日可待的國際門戶樞紐城市?
以成都為網絡構建國際航空大通道,以成都為戰略支點構建鐵路大通道,是成都建設泛歐泛亞、向西向南開放全球城市網絡節點的關鍵一環。
成都雖身處腹地,但在地理位置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為“國際陸海聯運走廊”創造了絕佳條件。成都有一張交通名片——“蓉歐快鐵”。這是一條以成都為核心,連接西歐腹地和中亞各國,北通俄羅斯,南達東盟的國際物流通道。2018年,成都國際班列境外站點數拓展至24個,全年累計開行2619列,增長158.8%,連續三年領跑全國。2018年,成都實現進出口總額4983.2億元,同比增長26.4%。
此外,成都還有四通八達的“空中絲綢之路走廊”。截至2018年底,成都已開通航線355條,其中國際(地區)航線數量居中西部地區第一,達到114條,覆蓋了亞洲、歐洲、北美洲、非洲、大洋洲的重要樞紐城市。而正在建設中的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建設現場,一期項目設計能夠滿足年旅客吞吐量4000萬人次的需求,遠期目標將滿足年旅客吞吐量9000萬人次的需求。隨著這一“十三五”期間最大民航運輸樞紐機場項目建成,成都將成為中西部第一個,國內第三個擁有雙機場的城市。
有著“領館第三城”之稱的成都,也是中西部地區擁有領事館數量最多的城市。截至2018底,已有17個國家獲批在成都設立領事機構,與成都建立友好合作關系的城市達到了93個。世界500強企業中,有285家已落戶成都。成都,正在用寬廣的胸襟不斷擴大自身“朋友圈”,四向拓展,全域開放,主動迎接全球化發展浪潮。
成都世紀城會展中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一座世界文化名城,都有其特定歷史階段的時代表達。成都,亦是如此。歷經傳承發展,天府文化凝聚成“創新創造、優雅時尚、樂觀包容、友善公益”的時代價值和現實表達,使成都發展為一座氣質和標識越來越為獨特的國際化都市。
在決定年會落地城市之前,泛美行曾派出代表對候選城市進行評估。在成都,考察組實地走訪了世紀城嬌子會議中心、西部博覽城、香格里拉酒店、寬窄巷子、熊貓基地、大魔方演藝中心等點位,對成都的軟硬件設施均表示滿意。
“全域開放、國際合作”,成都對會展業發展的目標,不僅僅是一項產業,更是全面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重要平臺。
世界文創名城、旅游名城、賽事名城,國際美食之都、音樂之都、會展之都——成都已明確提出,將圍繞“三城三都”來打造國際新標識。2019年2月14日,成都發布“推進‘三城三都’建設工作三年行動計劃”,為成都加快建設世界文化名城、全面提升城市綜合實力描繪了最新“路線圖”。
“三城三都”的建設對成都究竟意味著什么,僅以國際會展之都的打造為例,便能直觀感受。2018年,成都舉辦重大活動超過680個,展出總面積1027.2萬平方米,會展產業總收入約1090億元。在中國城市會展業競爭力指數榜單中,成都連續兩年排名全國第四,僅次于上海、北京以及廣州。
根據三年行動計劃,在建設國際會展之都方面,成都還將大力引進國際知名展會,優化提升城市會議會展承載功能,建設國際會展功能區。力爭到2030年,建成“一帶一路”會展門戶城市以及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會展之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