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市場六成利潤被蘋果拿走 國產手機還有哪些短板要補?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2-27 20:02:29

從目前國產手機廠商陷入的“多銷但利薄”困境來看,國產廠商們仍未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長期以來,無論手機芯片還是操作系統,都嚴重依賴國際大廠。

每經記者 王晶    每經編輯 陳俊杰    

雖然近年來國產手機的銷量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利潤份額占比卻依舊較低,凸顯出國產手機處于“大而不強”的尷尬地位。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發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品牌利潤分布情況顯示,蘋果在第二季度吃下全球手機62%的利潤;三星排名第二,拿走了17%的利潤;國產手機品牌的利潤排名依次為華為(8%)、OPPO(5%)、vivo(4%)和小米(3%)。

事實上,無論在品牌影響力還是供應鏈的把控方面,國產手機廠商與蘋果、三星相比仍舊存在差距。過去,國產手機廠商頻頻遭遇專利訴訟、元器件漲價、供應鏈斷貨等事件,部分手機廠商“被迫”漲價、延遲產品上市。即便目前情況有所好轉,但國產手機廠商仍處于“多銷但利薄”的困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國產廠商未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長期以來,無論是手機芯片還是操作系統,都嚴重依賴國際大廠。

圖片來源:攝圖網

六成利潤被蘋果拿走

調研機構IDC公布了2018年全球智能手機銷量數據,世界前五大智能手機廠商最新排名出爐,分別是三星、蘋果、華為、小米和OPPO。其中,三星手機仍然穩居第一,出貨量為2.923億臺,同比下跌8%,市場份額為20.8%;蘋果手機以2.088億臺的出貨量排名第二,同比下跌3.2%,市場份額為14.9%;緊隨其后的是華為手機,全年出貨量為2.06億臺,同比大增33.6%,市場份額為14.7%;小米手機則以1.226億臺的出貨量排名第四,同比大增33.2%,市場份額為8.7%;排名第五的是OPPO,出貨量為1.131億臺,同比增長1.3%,市場份額為8.1%;其他廠商手機出貨量為4.62億臺,同比下跌19.4%,市場份額為32.9%。

從市場份額上看,2018年三星、蘋果、華為三強爭霸的格局依舊沒有改變,但對風云變化的2019年來說,這一排名有望被刷新。事實上,華為和三星之間的市場份額差距已經從2017年的11.2個百分點縮小至2018年的6.1個百分點,并且,2018年7月,華為歷史性的首次超越蘋果公司成為全球智能手機第二大智能手機品牌。另有消息稱,出貨量緊逼蘋果的華為,同時也在試圖趕超三星——華為手機內部已經確定了近兩年的目標:2019年出貨量達到2.5億到2.7億部,2020年挑戰3億部。

雖然蘋果面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利潤方面,蘋果仍是全球不可撼動的第一霸主。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發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品牌利潤分布情況顯示,在iPhone X的強大推動下,蘋果在第二季度獲得了明顯更高的手機均價(ASP),基于此,蘋果在第二季度吃下全球手機62%的利潤,而它最大的競爭對手三星由于營收方面出現了兩位數字的下滑,僅占有全球手機17%的利潤,排名第二。

來自IDC的報告同樣證實了這一趨勢。日前,IDC發布了中國季度手機市場跟蹤報告數據,經過計算可得各大手機廠商在中國市場的平均售價(有一定誤差),計算結果顯示,蘋果的平均單價為870美元,比上年漲約13%;三星的平均單價為613美元,比上年漲38%;而華為的平均單價為373美元,比上年漲11%;OPPO的平均單價為296美元,比上年降約9%;其次是vivo,平均單價為264美元,比上年降約12%。

雖然近年來華為進軍中高端市場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價格與蘋果、三星相比仍有明顯差距,平均價格只相當于蘋果的42.87%和三星的60.85%。

除手機平均單價、利潤較低外,華為的服務業務收入也不及蘋果。iPhone雖然是蘋果公司的營收擔當,但其服務業務收入也在逐年增加。蘋果上月底發布的2019財年第一財季業績顯示,本季度包括App Store、Apple Pay、iTunes和Apple Music在內的服務業務的營收達到108.75億美元,同比增長19%。

有投資銀行曾經預測軟件業務的毛利高達60%,幾乎是蘋果硬件業務的兩倍。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凱蒂•休伯蒂在早前發布的一項深度研究報告中表示,2017年,蘋果的服務收入為310億美元,占總收入的13%,到2023年蘋果服務部門的收入將會超過1000億美元。未來蘋果服務業在營收及利潤中占比將更高,從而幫助公司實現更加可持續的增長。

在服務業務方面,華為此前并沒有單獨披露過其銷售情況。但余承東曾表示,“我們要清醒地看到,全場景生態作為面向未來最重要戰略,在內容與應用黏性、平臺開放能力等方面距業界最佳存在較大差距,團隊眼界和美學能力需進一步對齊國際頂尖標準,在流程IT、精細運營、新零售、品牌營銷等領域仍有長足進步空間”。

缺少核心競爭力

從目前國產手機廠商陷入的“多銷但利薄”困境來看,國產廠商們仍未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長期以來,無論手機芯片還是操作系統,都嚴重依賴國際大廠。

縱觀手機芯片市場,除了三星、蘋果、華為海思、小米實現了自主研發,其他品牌嚴重依賴高通、聯發科和展訊等。而高通無疑是手機芯片市場的霸主,就連華為與小米在使用自家芯片的同時,也要大量采購高通芯片。

事實上,雷軍一直非常重視將芯片研發作為小米的賣點,但可惜,小米澎湃在耗資幾十億元后仍沒有多少響動。2017年2月底,小米發布了搭載自家澎湃處理器的小米5C,不過,隨后該產品卻因發燙嚴重,續航不佳,圖形處理等多個方面的漏洞被用戶詬病。如今,距離小米5C上市已經過去2年,除了澎湃S1外,小米至今沒有新產品推出,坊間也有傳言稱小米已經放棄了澎湃處理器的項目。

對此,今年1月小米公司產品總監王騰在微博上回答網友提問時終于對澎湃項目進行了公開回應,他表示:“澎湃芯片仍然在做,芯片的研發要比想象中的確是困難的多,而且燒錢之快,超乎了他們很多人的想象。我們國家在芯片產業起步較晚,基礎也相對來說比價薄弱,小米更是如此,同時希望外界能夠多給我們一些時間。”

Canalys分析師賈沫對記者分析稱,小米如果能擁有非常強勁的自研芯片,那么戰略上靈活度將更大,但是目前小米和高通的關系非常好,所以自研芯片并不是往高端走最快的方式。

如今,小米最需要做的除了積極的海外擴張之外,還急需提升自己的品牌,同時也要加強中高端產品的表現。芯片對研發投入要求非常高,目前可能并不是去大力推進的最好時機。

除芯片外,操作系統也是智能手機的核心。目前全球智能手機分為兩大陣營,一方是蘋果的iOS,另一方則是谷歌的安卓。

作為全球第一大操作系統,安卓系統對于全球智能手機廠商來說極其重要,失去對安卓的使用權將是巨大打擊,因為幾乎沒有其他替代選擇,微軟和惠普不再提供智能手機操作系統,而蘋果的iOS只專屬自己的設備。

但糟糕的是,安卓收費或許將提上日程。去年,安卓官推發文稱:“從2019年第三季度開始,我們將向中國手機廠商之間收取費用,包括華為、中興、小米等其他安卓智能手機廠商。”在引起軒然大波后,這條推特又被刪掉了。

而谷歌收費的起因則是歐盟認為,谷歌利用安卓系統強化自己在搜索引擎和移動設備上的壟斷地位,并以此為由向谷歌開了一張43.4億歐元的罰單。谷歌方面當時回應稱,歐洲的手機廠商不必再強制預裝11個谷歌應用才能使用谷歌應用商店,但是卻要繳納一定的軟件使用費才能預裝包括谷歌應用商店、Gmail、YouTube和Google Map在內的一系列應用,但安卓將保持免費和開源。

目前來看,這次的安卓收費風波暫時不會波及國內,但是出海歐洲的國產廠商,如華為、OPPO、小米等可能會因此受到影響。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蘋果 華為 三星 出貨量 智能手機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 | 日韩精品亚洲日韩精品一区 | 亚洲AV秘一区二区色 | 综合卡通欧美日韩亚洲 |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在线不卡 |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综合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