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2-28 19:37:08
2月2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第三方平臺“天眼查”查詢發現,上海卡耐于2月27日發生了多項工商變更,科陸電子與恒大新能源完成了“交接棒”。
每經記者 吳凡 每經編輯 徐斐
1月24日,科陸電子(002121,SZ)披露公告稱,擬將持有的上海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上海卡耐)58.07%股權以6.48億元(扣除了未實繳出資款4.12億元)的價格,轉讓給恒大新能源動力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恒大新能源),后者最終的控股股東為恒大健康。
2月2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第三方平臺“天眼查”查詢發現,上海卡耐于2月27日發生了多項工商變更,除了科陸電子與恒大新能源完成了“交接棒”外,上海卡耐的法定代表人由于洪濤變更為恒大集團副總裁劉永灼。另外,上海卡耐董事會中的五名董事也完成了替換。
實際上,上述股權轉讓可以從三個角度來看,其一是轉讓方科陸電子。
記者了解到,科陸電子此前曾斥重金投資上海卡耐,通過在2017年的多次受讓、增持,至2017年12月底科陸電子披露公告稱,公司對上海卡耐的持股比例達到58.07%。
彼時上市公司表示,鑒于公司在新能源車輛運營領域的產業布局,公司有必要控股一家動力電池生產廠家,為此其將目光投向了上海卡耐——成立于2010年5月、主營三元動力電池生產的企業。
但科陸電子1月24日披露的公告顯示,上海卡耐2017年虧損了5086萬元,而在2018年前9個月,其虧損額進一步擴大,凈利潤為負6211萬元。科陸電子表示,此次轉讓上海卡耐58.07%股權符合公司整體發展戰略,股權轉讓所得款項將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及公司主營業務投入。
但需要注意的是,科陸電子預計交易產生的投資收益為虧損1580萬元。
科陸電子相關人士此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投資收益為負,是因為公司一直在投入,而上海卡耐的產能和訂單匹配上存在時間差,所以確認收入會比較慢;而且前期上海卡耐一直在擴產,再加上公司從收購上海卡耐到轉讓的時間也不算太長。
而對于上海卡耐而言,盡管業績虧損,但公司估值卻有所提升。
2018年12月,萬豐奧威公告稱向深圳市邦亞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1.55億元出售上海卡耐9.59%股份,當時對上海卡耐的整體估值約為16億元。與之相比,此次恒大新能源入主,對上海卡耐的整體估值則高達18.25億元。
上海卡耐官網顯示,公司是第一家批量提供三元疊片軟包裝動力鋰電池的企業,也是第一家將電池產品出口到日本的中國企業,2018年其動力電池產量及裝機量均排名行業前十,軟包動力電池穩居行業前三。目前,上海卡耐在上海、江西、廣西、江蘇已擁有四大生產基地。
圖片來源:攝圖網
對于恒大而言,其進軍新能源領域并非一時“心血來潮”。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2018年4月,恒大宣布進軍高科技產業。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彼時表示,恒大計劃未來十年投資1000億元,在生命科學、航空航天、集成電路、新能源、人工智能、現代科技農業等重點領域,與中國科學院共同創建引領前沿科技的“三大基地”。
經濟學家宋清輝向記者表示,受大環境影響,地產行業“日進斗金”的黃金時代正在終結,他們必須轉型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在此背景下,恒大的產業投資邏輯是通過地產主業的高質量發展,為其進軍高科技領域提供資本支持。
2018年9月恒大入股廣匯集團,擁有了全球最大汽車經銷商;今年1月,恒大又耗資9.3億美元收購瑞典電動汽車公司NEVS的51%股權,獲得純電動汽車技術和研發平臺。加上此次收購的動力電池生產商上海卡耐,恒大正在奏響“造車三部曲”。
“從種種跡象來看,恒大向汽車產業進軍的想法非常強烈,意在開辟除地產之外新的利潤空間。此次恒大入主上海卡耐具有完善產業鏈的意義,不過其市場價值有待進一步觀察。”宋清輝向記者說道,“恒大繼續深入汽車產業的難點,并不在資金的多寡,而在于相關人才、技術、資質等方面的儲備。造車是一個以技術、人才及規模效應著稱的傳統產業,與擁有動輒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積淀的傳統大牌車企相比,恒大還需慢慢積累和沉淀。”
太平洋證券此前發布的研報認為,未來動力電池企業之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必將是人才、資金、管理、供應鏈、市場開拓等全方面競爭,而非某一方面因素的競爭。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最核心的零部件,龍頭企業的競爭優勢會越來越明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