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政府工作報告首提“長期護理保險” 社保“第六險”讓業界振奮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05 17:55:54

每經記者 涂穎浩    每經實習編輯 易啟江    

在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5項社會保險之外,一項新的社會保險制度將在中國逐步推開,有望成為社保“第六險”,為失能老人體面養老提供保障。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到:“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讓老年人擁有幸福的晚年。”

2017年7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印發《關于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公布了15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試點城市名單,并強調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是應對人口老齡化、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舉措。

究竟何謂“長期護理保險”?未來,長期護理保險在全國推廣后會給我們帶來什么實惠?

圖片來源:攝圖網

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舉措之一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已經成了不少家庭面臨的現實問題。

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成果顯示,中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已超過4000萬人,其中重度失能老人占相當比例。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的調研報告顯示,全國7%的家庭有需要長期護理的老人,目前實際接受的護理絕大部分由配偶、子女或親戚提供,第三方機構服務占比極低。

長期護理險(Long term care insurance)是指為那些因年老、疾病或傷殘而喪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從而需要長期照護的人提供護理費用或護理服務的保險。長期護理保險在多個發達國家被作為公共保險義務繳納,從國際經驗來看,有助緩解全社會由于老齡化帶來的護理服務支出壓力。

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已經成為一些國家和地區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措施之一。申萬宏源報告指出,長期護理保險定義較廣,可以是社會保險,也可以由中低端商業保險和政府合作,亦可以創新符合國情的保險機制。目前,日本、荷蘭、德國、以色列、韓國等已經建立了不同形式的社會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美國等則發展了長期護理的商業保險模式。

長期護理保險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險種。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深化,長期護理保險對投資的要求也將越來越高,這意味著,隨著未來試點的擴大,醫保基金投資可能面臨很大的壓力。從歷史經驗教訓來看,以德國、日本等國家的實踐而言,都形成了非常大的財政壓力。

在業內人士看來,發展長期護理保險不僅有資金問題,還涉及到打通護理產業。未來,運用市場的機制解決護理的問題,對于市場資源配置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清華大學中國保險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陳秉正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長期護理保險若只依靠政府,其覆蓋面和保障程度都會非常有限。”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規模已突破 4000 萬。按照國際公認的 每3 位失能老人配備 1 名護理人員的標準計算,我國需要的養老護理人員數量在 1300 萬人以上。據業內人士判斷,目前護理人員的缺口至少有1000萬人,優質服務人員、護理機構供給緊張,是我國護理產業的現狀。

值得一提的是,《意見》指出,在試點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下,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可以探索委托管理、購買以及定制護理服務和護理產品等多種實施路徑、方法,在確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監控前提下,積極發揮具有資質的商業保險機構等各類社會力量的作用。

首批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已滿兩年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意見》目標是利用1-2年試點時間,積累經驗,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基本形成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政策框架。

時至今日,試點已兩年,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在業界看來,這一消息振奮人心。

2016年,全國15個城市和兩個重點省份啟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探索建立以社會互助共濟方式籌集資金,為長期失能人員的基本生活照料和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資金或服務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從15個試點城市來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運行相對平穩,試點初步成效明顯。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失能人員及其家庭經濟負擔減輕,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個人及家庭的支付風險;第二,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建立與實施使失能參保人員獲得了專業化、規范化的護理服務,維護了個人的獨立與尊嚴,改善了個人及其家庭的生活質量;第三,長期護理保險有效需求的增加帶動了老年護理服務市場的形成,帶動了相關老齡產業的快速發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實施在擴大勞動力需求、拓寬就業渠道、促進市場競爭、細化社會分工、提高服務質量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第四,醫療、養老資源的配置效率得以提高。大部分試點地區安排的照料護理服務均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相聯系,符合條件的失能人員在家或社區就能享受到照護服務,這就相當于把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的床位留給了更需要住院治療的病人和入住機構的特殊困難老人,從而提高了醫療、養老資源的配置效率。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超過7.5萬人享受到了保障的待遇,賠付護理保險金大約5.7億元,基金的支付比例超過了70%,在有效減輕失能人員及其家庭經濟負擔的同時,帶動了試點地區相關產業投資約70億元,直接拉動就業4萬多人次,有力促進了護理服務業市場的發展。

長期護理保險模式下的青島試點

作為最早探索護理險的地區,山東青島在2012年7月就開始試點。2012年7月1日,青島市《關于建立長期醫療護理制度的意見(試行)》正式實施。從2015年1月1日起,青島首創的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制度覆蓋范圍擴大到農村地區,青島市也成為全國第一個對城鄉參保人實現醫療護理保障制度全覆蓋的地區。

2015年,青島市社保局與4家保險公司簽訂委托合同,將長期護理保險、意外傷害醫療保險、大病保險等三大類6個醫保項目“打包”交由保險公司商業化承辦,青島成為全國商業保險機構全面進入社會醫療保險領域的首個城市。

根據參保人醫療護理的需求,青島市長期醫療護理保險服務形式分四種:醫療專護(以下稱專護)、護理院醫療護理(以下稱院護)、居家醫療護理(以下稱家護)、社區巡護(以下稱巡護)。包干額度為:醫療專護170元/人/天;護理院醫療護理65元/人/天;居家醫療護理50元/人/天;社區巡護參保職工、一檔繳費成年居民、少年兒童、大學生1600元/年(每周巡診不少于2次),二檔繳費成年居民800元/年(每周巡診不少于1次)。資金撥付標準與護理服務機構服務數量和服務質量掛鉤。

2017年4月12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公布了《關于試行職工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意見》,決定利用3年左右時間,在全省全面建立職工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具體而言,職工長期護理保險資金通過職工醫保統籌基金、單位補充醫保資金、個人繳費及財政補助、福彩公益金等渠道解決。其中,個人繳費不低于籌資總額的30%,個人繳費可從職工個人醫保賬戶代扣。長期護理保險待遇可按機構護理、家庭護理等不同形式、護理不同等級、提供護理服務不同方式等制定差別化的待遇保障政策,原則上規定范圍內的護理服務費用支付標準掌握在75%左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社保第六險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手机 | 中文字幕一本到在线网站 | 天天摸天天碰天天添中文 | 揄拍视揄拍在线视频菠萝 | 一区二区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国产 | 亚洲国产原创AV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