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21 20:21:29
每經記者 李可愚 每經編輯 陳星
當前,人工智能(AI)技術已經成為中國商業界關注的熱點話題,不過,我國的AI發展仍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其中的原因在哪里?
3月20日,在中國人工智能指數報告發布會上,長江商學院經濟學教授許成鋼結合數據分析稱,目前在科研領域,中國的AI科研成果影響力與先進國家相比還有明顯差距,被廣泛引用的科研論文還不多,同時還存在大量從未被引用和關注的科研論文,這一現象值得關注。
許成鋼指出,在AI深度學習的應用方面,中國的規模和美國已經非常接近,有一些地方甚至超過美國。但在人工智能的基本算法、芯片、傳感器等方面落后于一些發達國家。
中國AI研究距離世界先進還有哪些差距?許成鋼表示,從公開發表的與AI有關的期刊論文總量上看,中國和美國近幾年差距并不大,在一些年份中國發表的論文數量還超過美國。學術會議論文數量方面,中國也在趕上。在論文整體被引用情況方面,兩國的差距也在逐漸縮小。
不過,他也指出,分類別來看,中國AI論文中有影響力的“高被引論文”數量仍明顯低于美國。
許成鋼表示,從被引用的次數超過了1000級別的論文的數量,也就是有最高度影響力的論文數量來看,中美兩國之間還是有幾倍的差距。
此外,許成鋼還發現,在AI領域,中國出現了許多雖然被期刊刊登,但從未被引用過的論文。
對此,許成鋼分析稱,這可能是由于這些論文討論的問題,是在比較狹窄范圍里的應用,感興趣的人相對較少。
對于這一現象,現場也激起了專家的熱烈討論。
出席此次活動的武漢大學教授崔曉暉就解釋稱,目前大學的評價體系,主要以SCI文章數量評判。這就造成了科研人員更關心是不是發了文章,卻不關心這篇文章是什么主題、研究方向、有多大的影響力、有多少貢獻。
崔曉暉認為,目前,中國在AI硬件和算法領域還存在缺失,這需要我們進行長期的積累和大資本的運作。
此外,在研發過程中,大學有理論研究優勢,企業有數據優勢,需要結合它們的優勢進行共同研究。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