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9-03-25 08:08:00
上交所昨日晚間發布了《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問答(二)》。結合此前于3月3日發布的審核問答,上述兩則問答的發布意味著現階段科創板所需的審核標準基本齊備。
圖片來源:攝圖網
昨日晚間,上交所發布了《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問答(二)》【下稱審核問答(二)】。結合此前于3月3日發布的審核問答,上述兩則問答的發布意味著現階段科創板所需的審核標準基本齊備。上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后續將根據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補充更新。
審核問答(二)一共涉及16個問題,圍繞發行條件中的一些問題予以深入解答,為中介機構把握相關問題提供指導。問答內容包括發行人沒有或難以認定實際控制人的,發行人股東所持股票的鎖定期如何安排;發行人客戶集中度較高,中介機構應當重點關注哪些方面等。
例如,對于科創板公司來說,技術獨立性問題是一個重要方面。審核問答(二)對中介機構進一步提出了要求。其中指出,發行人商標、專利、主要技術來自于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授權使用的,中介機構應結合相關資產的具體用途、對發行人的重要程度、未投入發行人的原因、租賃或授權使用費用的公允性、是否能確保發行人長期使用、今后的處置方案等,充分論證該等情況是否對發行人資產完整和獨立性構成重大不利影響,督促發行人做好信息披露和風險揭示,并就發行人是否符合科創板發行條件審慎發表意見。
值得關注的是,在上周五,科創板首批獲受理的9家公司集體亮相,企業申報獲受理之后,首輪問詢窗口即開啟。此時審核問答的公開披露,顯示了上交所科創板“陽光下”問詢審核的決心。
“審核問答體現了對企業實際情況的尊重,對三類股東、工會持股、內控規范要求等較51條(俗稱IPO審核51條問答)有所放松。最關鍵的是,它作為成文的審核標準,體現了上交所科創板審核法治化的決心。”資深市場觀察人士王驥躍昨晚在審核問答發布后表示。
3月22日,即首批獲受理的公司同市場見面后,市場亦有諸多解讀,“硬核”到底夠不夠、企業質量有多好,是否符合科創板定位等受到了廣泛關注。
王驥躍認為,作為科創板的首批受理企業,不可避免被市場認為有代表性示范意義,但應更多體現為監管對市場化、法治化監管理念踐行的示范,而非體現為對科創板上市公司質量的示范。
事實上,除了企業“科創”成色,更值得關注的是未來“試點注冊制”如何運行的問題。“問詢式”審核如何問出一家真公司,能否通過審核全過程的公開,讓市場各方對科創板定位有進一步的理解和更準確的把握并且逐步達成共識。
上交所在上周五答記者問時亦明確表示,將貫徹“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監管理念,受理發行人申請后,就發行上市申請文件提出一輪或多輪問詢,保薦人應當進行必要的盡職調查,及時、逐項回復審核問詢,問詢與回復將及時向市場公開。發行上市申請文件存在重大疑問且發行人及其保薦人、證券服務機構在回復中無法做出合理解釋的,可以按照規定啟動現場檢查。發行人及其控股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保薦人、證券服務機構及其相關人員涉嫌證券違法行為的,將依法報中國證監會查處。
上海證券報 趙一蕙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