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26 12:03:29
與新能源科技深度綁定對利元亨的發展有好有不好,好處在于優質大客戶能為公司帶來穩定的收入和盈利,但也導致公司客戶集中度較高,從而使得公司的生產經營客觀上對新能源科技存在一定依賴。
每經記者 宗旭 每經編輯 陳俊杰
作為2019年資本市場最重磅的事件之一,科創板正在加速推進。3月22日,首批9家科創板受理企業正式揭曉。作為廣東地區唯一一家進入名單的企業,廣東利元亨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利元亨)引起了多方關注。
從所屬的產業和行業來看,利元亨屬于高端裝備行業,還在2018年12月成功入選中國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聯盟公布的2018年度符合《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規范條件》企業名單。本次闖關科創板,利元亨擬募集金額為7.45億元,用于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生產項目、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研發中心項目投資、補充流動資金。
不過,根據相關制度規定,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的程序包括申請與受理、審核機構審核、上市委員會審議、向證監會報送審核意見、會后事項處理等多個環節,此次上交所受理只是登陸科創板的第一步。為了進一步了解情況,3月23日,記者也來到了利元亨公司所在地惠州市馬安鎮新群工業園。
利元亨廠房上的公司標識和標語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宗旭 攝
馬安鎮位于惠城區東部,西枝江之濱,與惠州機場毗鄰,是惠州市“南進北拓、東西延伸”統籌城鄉發展的戰略要地。惠州交通要道惠州大道穿城而過,將馬安鎮一分為二,新群工業園就坐落于惠州大道一旁,從利元亨步行到馬安鎮政府僅需十分鐘。
不過初次來到利元亨的人很難想象到這是一家準備登陸科創板的公司——門前道路很窄,路兩邊停滿了車輛,只能允許一輛轎車單向通過;大門也很普通,甚至沒有明顯標識。如果不是抬頭觀察到廠房外墻壁高處印有利元亨的公司標識及標語,路人很容易就把它當成一家普通的鄉鎮企業。
這種“不起眼”倒是符合利元亨的特點。記者試圖以媒體的身份進廠區參觀,但被保安人員以“工廠保密”為由攔下,稱必須預約才能進入。隨后記者致電利元亨方面,但是由于相關負責人休假及恰逢周末,記者未能進入利元亨廠區。
值得一提的是,在惠州,還有另外一家知名企業TCL集團。同為惠州走出來的企業,在這次利元亨闖關上市的背后,也出現TCL集團的影子。
通過股權穿透可以發現,TCL集團作為LP參與投資的長江晨道(湖北)新能源產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晨道投資)持有利元亨3.76%的股權。不過晨道投資2018年4月才成為利元亨股東。
發家于廣東惠州的利元亨是一家工廠智能化成套裝備整體解決方案的供應商,主要為全球汽車零部件、新能源鋰電池、精密電子電器等領域的客戶提供自動化裝備和服務。
從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以下簡稱招股書)公布的數據看,利元亨的業務收入來自于三大部分:鋰電池制造設備、汽車零部件制造設備、其他領域制造設備,其中鋰電池制造設備是其主要收入來源。
在鋰電池制造設備方面,雖然利元亨表示已經與新能源科技、寧德時代、比亞迪、力神等多家知名廠商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但目前還是高度依賴新能源科技這一單一客戶。從數據來看,2016年到2018年,利元亨對新能源科技銷售收入分別為1.15億元、3.11億元和4.51億元,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50.14%、77.29%和66.19%。
本身利元亨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占流動資產的比例就比較高:2016年-2018年各期期末,占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46.02%、36.71%和26.68%,金額分別為1.34億元、2.69億元、3.06億元。相應的,新能源科技作為利元亨的大客戶,占期末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的比例也很高。
以應收賬款為例,利元亨2018年應收賬款為7236萬元,新能源科技占期末應收賬款余額比為55.37%。
利元亨在招股書中提到,2017年年末,公司應收票據較2016年末增長1.24億元,主要原因是對新能源科技的銷售額較上年增長1.97億元,其應收票據也較上年末增長1.29億元。
與新能源科技深度綁定對利元亨的發展有好有不好,好處在于優質大客戶能為公司帶來穩定的收入和盈利,但也導致公司客戶集中度較高,從而使得公司的生產經營客觀上對新能源科技存在一定依賴。
利元亨也承認若新能源科技因自身經營業務變化或者與公司合作關系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對公司的采購量大幅下降,將可能導致公司經營業績出現較大波動。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公司經營陷入困境的沃特瑪也曾是利元亨2017年的五大客戶之一。而且在2017年末,利元亨應收沃特瑪330萬元商業匯票,因沃特瑪經營困難,2018年4月,以資產抵償了該應收票據。2018年,沃特瑪消失在利元亨的前五大客戶名單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