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4-29 17:27:46
看似格局基本穩定的快遞行業實際上暗流涌動。過去一年,阿里分別投資中通、加注圓通,并在今年3月正式入股申通;而另一方面,拼多多等社交電商的崛起,不僅為快遞公司在傳統電商平臺之外提供了多元化選擇的空間,更創造了巨大的增量。“快遞行業經過近10年的高速發展后,已經過了拼網點數量、人員數量這種人海戰術的時期,而是進入了拼技術、拼精細化管理的時期,借鑒美國快遞行業的發展經驗,我國的快遞行業市場集中度將繼續提升?!?/p>
每經記者 趙雯琪 每經編輯 王麗娜
圖片來源:攝圖網
4月28日晚間,伴隨韻達快遞2018年年報的正式發布,七家上市快遞公司2018年的業績比拼終于拉下帷幕。
在過去一年中,與快遞相關的記錄屢被打破。“雙11”當天,中國快遞進入一天10億件包裹的新時代,隨后,全年快遞量在年底突破500億,都讓“新開門七件事”之一的快遞賺足了眼球。
這些數據也直接反映在各家快遞公司的年報中,2018年七家快遞公司營收和業務量均有顯著提升。不過,伴隨市場競爭的持續加劇,“通達系”(中通、圓通、申通、韻達)的單票收入卻仍普遍下滑。
在七家快遞公司集體上市之后,看似格局基本穩定的快遞行業實際上暗流涌動。過去一年,阿里分別投資中通、加注圓通,并在今年3月正式入股申通;而另一方面,拼多多等社交電商的崛起,不僅為快遞公司在傳統電商平臺之外提供了多元化選擇的空間,更創造了巨大的增量。
中信建投中小市值首席分析師陳萌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加盟模式的快遞行業競爭,主要還是通過車輛自有化、運輸大車化、網絡直跑化,來降低運輸成本,通過轉運中心設備自動化降低分撥成本。
同時她認為,快遞行業經過近10年的高速發展后,已經過了拼網點數量、人員數量這種人海戰術的時期,而是進入了拼技術、拼精細化管理的時期,借鑒美國快遞行業的發展經驗,我國的快遞行業市場集中度將繼續提升。
整體來看,無論是業務量還是營收水平,通達系幾家快遞公司均有顯著提高,營收和凈利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
通達系中,中通快遞以85.2億件位居2018年各快遞公司業務量之首,并有望在今年率先突破百億,韻達則以69.85億件后來居上,超出市場預期。
在營收和利潤方面,中通表現最為搶眼,2018營業收入176.04億元,同比增長34.8%;凈利潤為43.88億元,同比增長38.9%。
韻達2018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38.56億元,同比增長38.76%;凈利潤26.98億元,同比增長69.76%。
圓通則實現營業收入274.65億元,同比增長37.45%;凈利潤19.04億元,同比增長31.97%。
申通實現營業總收入170.14億元,同比增長34.42%;凈利潤20.49億元,同比增長37.73%;
值得一提的是,曾為“四通一達”之一的百世集團2018年全年總收入為279.6億元,同比增長39.9%;報告期內凈虧損為5.08億元,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虧損4.52億元,較同期虧損有所收窄。
不過,百世集團旗下包括百世供應鏈、百世快遞、百世快運、百世店加、百世金融、百世國際等多個業務服務線。財報顯示,百世快遞、百世快運收入分別達到177億元及41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38.5%及29.1%,依然為集團主要收入來源。而在2019年實現一季度盈利、摘到虧損之帽后,業界對百世2019年的持續盈利仍抱有較大預期。
對于三通一達的經營數據,陳萌表示,從行業整體來看,2018年行業整體單量為507.1億件,同比增長27%,增速保持平穩。從三通一達角度來看,三通一達合計單量為272.95億單,同比增長37%,高于行業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在已發布年報的上市快遞公司中,幾家快遞公司均將科技投入作為一個重點投資項目。中通在2018年年報中表示,將加大基礎設施和智能科技研發的投入作為接下來的目標。圓通也表示將加大研發投入,構建物流信息共享體系,實現資源的深度融合,不斷提升綜合服務能力。
在“雙11”當天快遞單量達到一天10億件時,中國物流協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就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快遞企業唯有數字化、智能化才能應對持續攀升的業務規模,需要逐步構建人、車、倉、貨的數字化和互聯互通。實際上,不僅是快遞企業,整個物流行業都正在迎接科技化帶來的全面洗禮。
不過,即便快遞公司的科技含量正在逐漸提高,但是2018年各家快遞公司的單票收入卻依然持續下跌。過去幾年,快遞市場一度出現“以價換量”的惡性競爭,快遞單票收入一路下滑,快遞行業也一向被看作是技術含量較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
近兩年,隨著快遞公司上市,市場日漸規范化,惡性競爭有所緩解,但伴隨市場競爭的持續加劇,行業單票收入仍在普遍下滑。
在今年披露的年報信息中,通達系單票收入仍普遍有所下降,雖然多家快遞公司均將單票價格降低的原因歸結為降本增效后單票成本降低,不過更為重要的原因在于,快遞公司之間的市場競爭依然激烈。
對此,陳萌表示,單票收入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現在快遞公司還處在爭奪市場份額的階段,需要通過降價來獲得更多的客戶。另一方面,GPS、電子面單、配送網絡優化、自動化分揀中心等技術的應用,降低了單票成本,也為降價提供了空間,沒能做好成本管理的快遞公司將逐漸被淘汰。她認為,快遞價格下降的情況還將維持幾年。
楊達卿則預測,預計三到五年內,借助資本整合和技術變革,或會打破這種低端競爭循環。
眾所周知的“通達系”占據了中國快遞市場總收入的半壁江山。而幾家公司的創始人,均來自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外界稱其為“桐廬幫”。
從作坊式、家族式企業起家,作為快遞加盟模式的代表,通達系的成長和問題都頗具代表性。行業特性成就了它們的野蠻成長,而野蠻成長下的管理缺失也日漸顯現?,F在,幾家公司似乎都開始有意撕下這個家族化的標簽。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通達系快遞公司中,申通和圓通在披露年報之余,同時公布的還有高管重大調整公告。
其中,申通在公告中表示,陳德軍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總經理職務,辭職后將繼續擔任公司董事長、董事會戰略委員會委員、審計委員會委員職務。曾先后擔任申通快遞副總裁、天天快遞常務副總裁及江蘇蘇寧物流副總裁的陳向陽將擔任申通快遞總經理。
無獨有偶,圓通也公布了公司重大人事變動,公告顯示,圓通董事局主席兼總裁喻會蛟申請辭去公司總裁職務,仍繼續擔任公司董事局主席,負責戰略規劃;云鋒基金董事總經理、圓通速遞董事潘水苗獲聘擔任公司總裁。
在兩家公司新任高管中,無論是申通的陳向陽還是圓通的潘水苗,均有豐富的快遞行業從業經歷或投資經歷,可謂當之無愧的快遞“老兵”。
對于通達系的集體高管調整,楊達卿認為,家族快遞企業靠自我調整建立現代企業治理制度是個緩慢過程,資本介入并帶入職業經理人對通達系有更多積極意義。陳萌也認為,對于三通而言,職業經理人的引入有利于企業管理朝著更科學、更高效的方向發展,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去年6月,阿里巴巴聯合菜鳥13.8億美元入股中通,加速新零售和新物流的整合。此外,阿里還聯合圓通、中國航空(集團)有限公司總投資約120億港元在香港建設一個世界級的物流樞紐,并在去年年底加注圓通,今年3月,阿里強勢投資申通,在將三通攬入懷中之后,通達系的高管層中,也多了不少阿里的身影。
對于圓通來說,除了公司總裁,來自云峰基金的黃鑫被提名為董事。而此前,菜鳥網絡總裁萬霖也已成為圓通董事。由于潘水苗、黃鑫與萬霖皆有著阿里巴巴資本的背景,所以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這也是阿里巴巴在圓通提高話語權的表現。
“阿里巴巴及菜鳥網絡扮演的更多是生態圈的架構者和物流集群協同的組織者,這有利于占據國內電商件業務規模60%的快遞企業加速協同升級??爝f物流市場或將迎來數字物流的黃金時代,而類似菜鳥網絡這樣的生態圈型快遞集群,將越來越多地借助智能化數字物流大腦,高效精準決策。”楊達卿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以拼多多為代表的社交電商的一夜崛起,已經成為帶動快遞業務量的新勢力。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507.1億件,同比增長26.6%,比2017年增長106.5億件。多家券商國內快遞市場研究報告一致認為,近兩年迅速崛起的電商平臺拼多多為國內快遞市場增長提供了重要推動力。
拼多多最新披露的2018年報顯示,拼多多移動平臺總訂單達111億筆,比上年同期的43億筆增長了158.14%。平臺日均訂單量從2017年的1180萬筆上漲至2018年的3040萬筆。而在致股東信中,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則表示,拼多多推出的物流電子面單系統,在短時間內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第二大電子面單系統。
招商證券交通運輸研究團隊報告測算表明,拼多多是近兩年拉動電商快遞業務增長的最主要動力,非拼多多電商快遞業務增速可能只有10%左右。據其預測,拼多多2019年成交總額有望增至9000億元,但同時受制于活躍買家和人均消費額增速放緩,預計拼多多2020年和2021年成交總額增速分別放緩至29%和20%。
對于拼多多崛起對通達系等快遞公司帶來的傳統電商平臺之外的業務新增量,陳萌表示,拼多多和社交電商的崛起確實降低了通達系對淘寶、天貓的依賴。但是通達系的快遞是由電商平臺上的商家自己選擇的,并不是電商平臺來選擇快遞公司,而且快遞費也是由賣家來支付,不是電商平臺支付。所以,快遞公司對賣家的話語權要比快遞公司對電商平臺的話語權更重要。
阿里對三通的悉數投資、通達系內部競爭日漸激烈、拼多多等新興平臺興起帶來的增量市場,都為2019年的通達系公司之間的紛爭帶來十足的看點。
雙壹咨詢研究報告認為,隨著二三線快遞企業的逐步退出,快遞行業整合基本完成了第一階段,而整合第二階段早已開始,整合影響預計從2019年起逐步顯現。
具體表現在,中通和韻達作為后起之秀,先后超越前面的快遞公司,目前件量排名行業第一和第二。面對頭名之爭愈發激烈,預計中通在2019年將大概率采取更為積極的競爭策略。而3-5名公司如果想要追上頭部兩名,可能需要50%以上的件量增速。不排除在2019年,為了獲得比頭部兩年更高的件量增速,3-5名的快遞公司將采取較為激進的競爭策略。
一位“通達系”高管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也坦言,中通即便已連續三年坐穩市場第一的位置,仍在想方設法拉開第一名與其他幾名的差距,確保穩定市場份額的同時,獲取更大規模效益。尤其伴隨未來市場的單票收入拐點的到來將釋放巨大規模紅利。
據此,雙壹咨詢預測,價格加速下跌的背景下,一線快遞企業的盈利能力、服務質量、加盟商的盈利狀況將會出現分化,行業拐點或隨之到來。
“的確,快遞行業經過近10年的高速發展,已經過了拼網點數量、人員數量這種人海戰術的時期,而是進入了拼技術、拼精細化管理的時期。”陳萌表示,而對于2019年通達系快遞公司將迎來拐點,她認為,通達系市占率的拐點在2017年就已經出現,而單票收入的拐點或許還需再等幾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