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5-21 21:27:25
今年快遞公司市場份額爭奪是上市以來最激烈的階段,集中精力做主業或成為目前主要的思路。
每經記者 趙雯琪 每經編輯 王麗娜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韻 攝
在大件快遞迎春天,萬億市場份額引垂涎背景下,跨界布局快運曾一度在快遞公司中廣為流行,而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后,這些快遞公司的快運業務也將面臨不同的命運。
5月20日晚間,韻達股份(002120.SZ)發布公告稱,擬放棄對控股子公司上海韻達運乾物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運乾物流”)的增資優先認購權,持股降至18.99%,運乾物流不再納入韻達股份合并報表范圍。這意味著韻達股份將快運板塊從上市體系中正式剝離。
而隨公告一同披露的經營業績顯示,運乾物流2018年虧損1.75億元,2019年第一季度(未經審計)虧損3367.13萬元。
對此,快遞專家趙小敏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運乾物流虧損數額非常大,對韻達整個財務報表、負債都會造成影響,這個時候剝離正是最佳時機。
同時被他強調的是,今年快遞公司市場份額爭奪是上市以來最激烈的階段,集中精力做主業或成為目前主要的思路。
實際上,運乾物流是韻達控股子公司,為韻達快運的運營主體,此前韻達股份持有其60%的股權。運乾物流主營業務為公路貨運行業中的快運業務。
公告顯示,在韻達放棄對運乾物流的增資優先認購權后,由桐廬運乾對其進行增資,增資金額4.32億元。本次增資完成后,桐廬運乾將成為運乾物流第一大股東,韻達持有運乾物流的股權比例由60%降為18.99%,運乾物流不再納入韻達合并報表范圍。
對于剝離的原因,韻達在公告中表示,雖然公司對快運業務的定位和發展已做好發展戰略和運營計劃,但由于快運業務市場競爭激烈,實現規模效益需要較大規模資金投入,目前運乾物流因經營快運業務已經產生較大經營虧損,并且可能面臨或承擔進一步擴大的虧損風險,距離實現盈虧平衡點還有較大距離。
的確,從經營數據來看,韻達的快運業務似乎不能算順風順水。
公告中披露的運乾物流財務數據顯示,2018年營業收入5.67億元,凈虧損達到1.75億元;2019年第一季度(未經審計)營業收入1.85億元,凈虧損達3367.13萬元。此外,公告披露,截至目前,運乾物流存在與韻達股份往來欠款1.28億元,擬于2019年6月30日前歸還。
而此前韻達披露的2018年財報也顯示,韻達快運服務收入5.38億元,快運服務成本6.02億元,累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0.67億元。
對于韻達將快運業務從上市公司剝離,趙小敏表示,韻達在快遞市場目前的定位是“坐二望一”,即沖擊第一,但目前第二名的位置還不是很穩固,所以更多精力將放在快遞業務本身。
“韻達快運目前來講沒有形成規模、也未達市場預期,成本、市場和網絡優勢都體現不出來,未來或還將產生更高的虧損,剝離后將有利于上市公司核心業務的發展,也對中小投資者是一種保護。”他表示。
在“組隊跨界”快運后,快遞公司的快運業務發展情況似乎形成了一道分水嶺。
一方面,申通的快運業務因為快捷快遞停擺風波暫時擱置,至今未有重啟的跡象,韻達對快運業務的剝離則暴露出其快運業務巨額虧損的尷尬。
但是另一方面,順豐、中通、百世的快運業務卻似乎有著風生水起之勢。
順豐董秘甘玲曾在4月公開表示,順豐快運2018年營收81億,預計2019年將邁入百億級。中通快運董事長賴建法公開表示,2019年中通快運將力爭完成貨量460萬噸,產值超24億元,盈利超1億元。
百世2018年報顯示,百世快運快運全年收入31.8億元,同比增長98.1%,全年貨運量431.6萬噸,同比增長44.7%。而德邦在快運市場地位穩固后,也在更名后全力殺入大包裹紅海。
對于這些企業來說,趙小敏表示,順豐、百世的快運規模優勢比較明顯,對于通達系來講,通過收購方式來布局快運是最好的方法,但是目前來說時機已經不是特別合適,因為主業競爭已經迎來巨大的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從七家快遞公司剛剛公布的年報來看,快遞市場已經從完全競爭過渡到龍頭競爭,而最終將進入寡頭競爭,處在這個階段的上市快遞公司,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
對此,趙小敏表示,目前建議這些公司首先要夯實主業,對快運業務的競爭或許不具備太多精力。因此,這個領域大部分還是快運市場自身的幾家公司之間的競爭,同時,數字化將對該行業進行大的推動。
“未來快運市場會存在一些并購的發生,但是資本的投入度也會逐漸下降。”他表示。
而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此前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快運市場仍處于燒錢的“上半場”階段,競爭點依然在于誰能獲得規模的細分市場、個性化市場,至少需要兩年或許才會進入“下半場”的角逐。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