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見聞 2019-05-24 22:06:57
來也脫歐,去也脫歐,梅姨就此成為任期最短的英國首相之一。三年以來,英鎊貶值、通脹來臨、投資撤離、經濟放緩……種種問題困擾著英國。
當地時間2019年5月24日,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在唐寧街10號宣布,將于2019年6月7日正式辭職,保守黨內部將選舉出新首相。
梅姨眼含熱淚地在唐寧街10號說出了以下辭職聲明:
自從我第一次走出我身后的大門,我就致力于讓英國政府不止為少數人服務、而是替所有人發聲。
我已經盡我所能,去實現2016年的脫歐公投結果。
我很遺憾,沒能帶領英國完成脫歐。
在談判過程中,妥協不是一個壞的字眼;只有所有各方愿意妥協,才有可能就脫歐達成一致。
我今天宣布,將于6月7日星期五辭任首相,選舉新領導人的流程將在下周啟動。在選出新領導人之前,我還會繼續擔任首相一職。
我會不帶任何怨言地辭職。
我們的政治近期可能承受壓力,但英國仍有很多優點,值得我們驕傲。
梅在發表最后一句講話時哽咽著離開了講臺(圖片來源:泰晤士報)
結束陳詞的最后一句,梅姨哽咽著說:
擔任首相是我的榮幸,我將很快離開這份一直引以為傲的工作,我很感激曾經為所愛的國家服務過。
英國歷史上繼“鐵娘子”撒切爾夫人之后的第二位女性首相的梅姨,將就此成為任期最短的英國首相之一。
2016年6月23日,英國舉行脫歐公投;2016年7月14日,梅出任英國首相;2019年6月7日,梅將卸任英國首相,共在任1058天。
根據BBC的統計,梅姨將成為自1900年以來,任期最短的6名英國首相之一,將于下周三超過任期兩年11個月的前首相戈登·布朗。
2016年脫歐公投結果出爐,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辭職,梅姨臨危受命,代表英國與歐盟開始“分手”談判。
梅的三年首相生涯中,脫歐是其最大也幾乎是唯一的工作主題,然而在與歐盟和國內政客的拉扯中,英國脫歐進程幾乎較三年前毫無進展。
三年的談判拉鋸戰,她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議卻屢屢被英國議會強烈反對,多次投票都未得到通過。本周二,梅拿出了包含“臨時關稅同盟”和“放行二次公投”的第四版脫歐協議作為孤注一擲地最后一睹,遺憾的是,這份意圖討好工黨的恥辱性協議不僅引發了來自反對黨工黨的強烈反對,更是引發了保守黨陣營的公開否決,多方“夾擊”終究將梅逼到了走投無路的境地。
內閣成員也換了大半,外交大臣換了好幾任,36位保守黨議員請辭,其中有21位給出的理由是關于“脫歐”,一直堅定支持“脫歐”的英國下議院領袖Andrea Leadsom也于22日辭職,或許也成為了壓垮梅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終,因內閣倒戈、議會嘩變以及選民在英國脫歐問題上的強烈反彈,梅的脫歐進程陷入癱瘓,她與議會保守黨1922委員會主席Brady開會時說明她的辭職計劃。
兩個月之前的3月27日,梅還承諾用下臺換脫歐,一旦議員通過她的脫歐協議,她就會主動辭職。如今看來,梅連至少給自己留下一些政治遺產都未能做到,就要草草離場。
這三年拉鋸戰中,梅如履薄冰地活在在英國和歐洲破碎的關系之間、也活在英國議會內部激烈的矛盾之間。有分析指出,卡梅隆留給她的是一個破碎的議會,保守黨沒有人是梅姨堅定的支持者,而在布魯塞爾也沒有人愿意做任何妥協。
自2016年6月英國舉行“脫歐”公投以來,英國經濟面臨著英鎊貶值、通脹來臨、投資撤離、經濟放緩、人才流失、就業下滑等等問題。
有經濟學家統計稱,相比于脫歐公投前,英國GDP事實上已經損耗了約1-2.5%,大部分的損耗是來自英鎊貶值,公投以來,英鎊已經貶值超過10%。
英鎊貶值推高了英國從水果、蔬菜到機械等一系列商品的價格,倫敦獨立研究機構Institute for Fiscal Studies的一項分析就顯示,通脹是去年英國家庭收入中值持平的主要因素,通脹已經在侵蝕英國家庭的收入。
在過去的30年時間里,英國倫敦吸引了來自亞洲和中東等地的全球大型銀行、對沖基金、資產管理公司和主權財富基金,使倫敦成長為全球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同時,這些金融機構也在英國雇傭了100多萬人。然而,英國脫歐卻迫使這些機構和公司不得不將業務遷移至歐洲其他城市,倫敦全球交易中心的地位岌岌可危。
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投行和其他金融服務公司的遷移目前已經導致了倫敦5000多個金融工作崗位和逾1萬億美元資產的轉移。其中,銀行轉移了8000億英鎊,而資產管理和保險公司總共轉移了1000億英鎊。
企業投資方面,根據英國商會British Chambers of Commerce近期發布的預測,英國今年的企業投資預計下降1%左右,這將是自10年前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差表現。
不過,盡管退歐陰云密布,英國GDP今年一季度倒是有些驚喜,仍增長了0.5%,高于2018年四季度的0.2%。不過,脫歐總歸是在拖累英國經濟,IMF在近日報告中表示,如果出現更糟糕的無協議退歐情景,包括邊境延遲和金融市場動蕩,到2021年,英國的經濟損失將增加到相當于GDP的4%左右。
而英國政壇的變化也直接反應到了英鎊匯率上,由于脫歐不確定性再次增加,英鎊匯率跌至今年最低點。近日,英鎊兌美元更是連續10個交易日收跌,圍繞梅首相地位和脫歐計劃的不確定性使其暴跌向1.26心理關口。
5月以來,英鎊已經跌了3%,幅度之大僅次于2016年脫歐公投。
特雷莎•梅出生在一個牧師家庭,父親對她的性格影響很大。梅自小學習優秀,熱衷政治,中學畢業后就讀于牛津大學,畢業后進入金融界工作,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投身政治,她先后擔任市議員、國會議員,2010年她被任命為內政大臣,也是英國歷史上第四位擔任重要國務官員的女性。
在擔任內政大臣期間,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她嚴苛的移民政策:英國公民若想使非英國籍的配偶或子女移民英國,本人年收入至少要高于18600英鎊。她在歐洲難民問題上的堅決態度和強硬作風,也使得英國接受的難民數量較少,沒有產生像德國那樣嚴重的社會問題。
梅還被中國留學生稱為“留學生殺手”:2012年,梅姨取消了給留學生的PSW簽證,該簽證讓留學生在畢業后有兩年的時間留在英國找工作或開展商業活動。
2016年脫歐公投導致卡梅倫下臺,梅雖然反對脫歐,但由于在公投期間的靈活態度,獲得了保守黨內的支持,成為繼撒切爾夫人之后第二位女首相。
華爾街見聞 郭昕妤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