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6-27 23:15:33
自2014年3月《深圳經濟特區控制吸煙條例》實施以來,深圳市在室內已全面禁煙。今年10月1日起,新版深圳控煙條例將實施。值得注意的是,新版條例明確將電子煙納入控煙范疇。有業內人人士表示,電子煙行業標準已漸行漸近,行業發展或趨于規范化。
每經記者 歐陽凱 每經編輯 梁梟
自2014年3月《深圳經濟特區控制吸煙條例》實施以來,深圳市在室內已全面禁煙,但對電子煙的監管卻存在空白。6月26日,深圳市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深圳經濟特區控制吸煙條例》(以下簡稱深圳控煙條例)的決定,新版的深圳控煙條例將于今年10月1日起實施。值得注意的是,新版條例明確將電子煙納入控煙范疇,而這也引起了外界廣泛關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深圳并非首個將電子煙納入控煙范疇的城市。早在今年年初,杭州修訂的控煙條例正式實施,其中電子煙就被納入控煙范圍。自2019年大熱后,諸多資本爭相涌入電子煙領域,但與此同時,關于其能否戒煙,以及相比普通香煙是否更健康的爭議從未停止。隨著多地先后出臺修訂條例,將電子煙和傳統香煙同等對待,電子煙行業相關質量標準或也將順勢推出。
此前,在實際執法過程中,對于吸電子煙是否屬于控制吸煙的范圍存在一定爭議。而根據新版深圳控煙條例的定義,吸煙,是指使用電子煙、持有點燃或者加熱不燃燒的其他煙草制品;煙草制品,是指全部或者部分由煙草作為原材料生產的供抽吸、吸吮、咀嚼或者鼻吸的制品以及電子煙。
在室外禁煙場所范圍方面,新版深圳控煙條例也有擴大,修訂后的控煙條例將室外禁煙場所的數量由7類增加至9類。其中,公共交通運輸站站樓行人出入口外側5米范圍內,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室外站臺和等候隊伍所在區域均被列入禁煙區。
“電子煙納入控煙范疇是一個趨勢,我非常支持和贊賞這些地方把電子煙納入控煙范疇,也希望有更多的城市,在控煙法規修訂過程中,將電子煙納入其中并加強監管”。中國控制吸煙協會副會長廖文科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這樣表示。
事實上,關于電子煙是否比傳統香煙更健康的爭議一直不斷。有電子煙行業人士拿出英國公共衛生組織的調查結果(即電子煙比可燃卷煙的危害性低95%,且減少7000多種有害物質),試圖證明電子煙比可燃煙草產品危害更小。但對于這一說法,廖文科則予以否認,并表示電子煙同樣含有會讓人成癮的尼古丁。
記者注意到,除杭州、深圳以外,今年5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官網也發布《成都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明確將吸有害電子煙霧納入到控煙行為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已經有42個國家和地區禁止或限制在公共場所使用電子煙。
廖文科告訴記者,盡管電子煙出現的時間不長,但是其發展勢頭很猛,強烈呼吁各地將其納入到控煙范疇,同時加大監管力度。
此番新版深圳控煙條例出臺之后,相關企業及行業協會又持什么意見呢?
中國電子商會電子煙行業委員會秘書長敖偉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其也代表深圳電子煙企業參與到了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對這一條例的修訂過程中。他指出,電子煙和傳統香煙被納入相同的控煙范疇,行業企業都能接受。目前來看,這一條例的出臺對整個電子煙市場沖擊應該不大。
“我們當時表達的觀點就是,人群密集的場所,比如室內,該控煙的就要控煙。不管電子煙對別人的健康有沒有影響,都不能在公共場所吸。但是對室外,如公交站進行控煙,我們就不理解,也(向深圳市人大常委會)表達過這個觀點。但對(條例)其它內容,(我們)則是表示理解和支持的。”敖偉諾說道。
在今年的3•15晚會中,電子煙遭央視點名,指其同樣對人體有害。不過,即便如此,相關媒體的質疑依然未能阻擋資本對電子煙的熱情。據IT桔子數據統計,今年以來,截至2019年6月5日,國內已完成14起電子煙企業融資,共計融資約5.74億元,高于去年一整年的融資金額。
以原新三板掛牌公司麥克韋爾為例,2018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4.34億元,同比增長119.33%;凈利潤7.85億元,同比增長257.24%。麥克韋爾此前發布公告稱,出于資本考慮和業務發展考慮,公司從新三板退市轉板。另有消息稱,麥克韋爾或將選擇港交所上市。對于新版深圳控煙條例對麥克韋爾相關業務的影響,《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曾多次致電其董秘辦,但截至發稿,未能與之取得聯系。
而廖文科表示,由于電子煙推出時間不長,國家監管部門至今還沒來得及制定電子煙的質量標準和相關管理規定,導致電子煙的質量參差不齊。將電子煙納入控煙條例之后,接下來可能就會出臺行業質量標準了。
據相關媒體報道,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官方網站顯示,電子煙強制性國家標準已審查完畢,目前處于“正在批準”狀態,按照項目計劃時間表,或將于年內發布。此前也有聲音呼吁盡快出臺深圳版的電子煙標準,從而使相關監管工作更具科學性。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